景德镇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

(1)诗句中的动物别有一番情趣,虫声传递着夏夜的勃勃生机,“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鸟鸣声里,谱写着江南春季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诗词中的风多姿多彩,西湖上有驱散满天乌云的风,“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黄河上有掀起巨浪的风“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和锺子期是一对知音,无论伯牙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子期都能听出来:“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

(3)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正如李纲所说:“____________,当以死守,____________。”

2、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1)“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从视觉上突出了“江南春”___________的景象。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用“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能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

(6)“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是_____描写。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

(7)“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请写出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从未谋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汤米说苏珊“如同我第二个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一望( )( )   ( )( )大吕       笔走( )( )

( )( )   ( )( )     ( )( )

①我们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___________

②上课时,一道数学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点拨,我才___________

③上面画“ ”的词语都是与艺术有关的,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

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珍惜____)   控制____

袒露____)   改善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理想

穆旦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

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

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

但等它流到现实的冰窟中,

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

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

“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

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

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

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

“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

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

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

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

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

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

【1】从诗中找出一句能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句子,用“______”标出。

【2】“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以第2节为例找出这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课文——《有的人》( 节选)。

[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下列对[甲]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第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第二个“有的人”指- -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D.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说明了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2】(1)读了[乙]选段的后两行,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

(2)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__________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那棵高山榕

似迷恋着碧水的宁静与妩媚。碧水微波,也好似心仪着青山的伟岸与苍翠。

青山与碧水之间,有棵葱郁的高山榕。它没有青山的伟岸,没有碧水的秀丽。它只是在万千青青小草的簇拥之下,默默地向天地撑开自己的一片苍翠,呼吐晨风,吸纳朝阳。

天和地,因为有了那棵高山榕而更加亮丽;山和水,因为有了那棵高山榕而更加和谐。

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

1992年1月22日上午,风和日丽,邓小平同志一行人来到如画卷般美丽的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小平步履轻松,兴致很高。他环顾着周围的青山绿水,高兴地说:“唔,这里环境好,空气好。”

漫步茵茵绿草地,四周是各种植物。当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向小平同志介绍活化石桫椤时,他提到了在三峡附近的水杉;当工作人员指着金花茶时,他想到了云南的碗茶;站在湘妃竹前,他笑吟吟地随口说道:“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斑竹一枝千滴泪’了。”并神采飞扬地谈到成都有各种各样的竹子……

来到棕榈区大草坪,小平一眼看到一棵待栽的高山榕,立即兴致勃勃地走过去,拿起铁铲……

那棵小小的高山榕挺立在澄洁的蓝天下,舒展枝叶,拨弄清风,沐浴阳光。人们在它的前面立了一块朴素的花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邓小平手植树”几个字。

自春至夏,自晨至昏,来自各地的人们,带来无数人深深的祝福。人们流连在树下,亲近留下一代伟人足迹的这片土地。这九州热土,融入了他老人家多么深沉的爱啊!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的祖国和人民也将永远热爱他、怀念他,如同他深沉的爱一样。

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妩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否矛盾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和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时时刻刻感染着我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和他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活雷锋——朱伯儒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伯关心他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基地上,身为民工大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地施工,他流的汗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房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士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弱,家庭生活又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为他出钱治病,接济他全家人的生活。

1975,在火车上,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回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名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            

毫不犹豫:            

2.这篇短文写了朱伯伯关心别人的哪几件事?

3.写出第二部分的段意。

4.文中哪几句话说明了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的原因?

 

11、阅读《睡眠为身体解毒》,完成下列各题。

睡眠为身体解毒

周露

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人为什么要睡觉?”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

近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美国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科学家评论说,它“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可能是睡眠基本目的的首个直接实验证据”。

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您可以把它想成家庭宴会,要么您招待客人,要么您打扫房间,但您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脑脊液沿着动脉间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间隙,随即排除至脑外。而在新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小脑后方植入一根导管,分别在老鼠清醒时和睡眠时注入小分子荧光染料,这样就能看见脑脊液在脑内流动的情况。他们发现,染料注射30分钟后,与清醒老鼠相比,睡眠老鼠脑内的荧光染料分布要广泛得多,并且到达更深的地方。这说明脑脊液在睡眠老鼠脑内流动得更加容易。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睡眠老鼠脑内细胞间隙增大,使脑脊液流入脑内及脑组织间液交换变得更加容易。研究人员还分别往清醒和睡眠的老鼠脑内间隙注入B淀粉样蛋白,这种物资在脑内的聚集可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实验证实,B淀粉样蛋白在睡眠老鼠脑内的代谢速度比清醒老鼠快得多。

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答案可能是不行的。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1】文章开头从“人为什么要睡觉”谈起,这样写的作用不包括( )

A.引起读者思考。

B.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C.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

【2】文章第三段中“垃圾处理系统”具体指的是什么?本段中最适合用来加以阐释的是( )

A.第一句

B.第二句

C.第三句

D.第四句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作比较

B.列数字、作比较

C.分类别、作比较

D.列数字、做引用

【4】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

A.语言通俗易懂,让人们了解人的大脑是如何清除代谢废物的。

B.更形象具体地说明“睡眠为身体解毒”这一现象。

C.形象说明老鼠和人的大脑代谢体内毒素的过程是相同的。

D.证实B淀粉样蛋白在睡眠老鼠脑内的代谢速度比清醒老鼠快得多。

【5】如果人们长时间睡眠不足,极易患上( )

A.孤独症

B.唐氏综合征

C.阿尔茨海默氏症

D.心脑血管疾病

【6】读完文章,请简要概括一下,人为什么要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①不久前,英国《卫报》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不幸“荣获”这一称号。

②塑料是从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学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很难自然降解。这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这种灾难成为“白色污染”。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气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食料或废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英国《卫报》称,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处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东西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③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经常有许多海洋动物如海豚、海豹、海龟等由于误食了海洋中的漂浮的塑料废弃物,堵塞消化道而丧生。如今,这事在中国也发生了。西安市动物园近两年来有几只鹿和一只美洲驼不明不白地死去,经专家解剖尸体后证实,“凶手”竟是司空见惯的塑料袋,这些动物误食了游人乱丢的塑料袋而命丧黄泉。无独有偶,北京麋鹿园自1995年以来已经发生了十几起麋鹿误食塑料袋而致死的事,科研人员在一头麋鹿的胃中竟然发现了4公斤之多的塑料垃圾!

④塑料废弃物不仅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甚至还堵塞了江河通道。1998年重庆市由于嘉陵江、长江上游取水口被塑料废弃物堵塞,致使好几家自来水厂停产减产,害得重庆市民守着两条大江没水喝。

⑤随着白色污染的加剧,人们认识到塑料的危害,想方设法减少污染。有些国家采取了有偿使用的方法。据悉,爱尔兰现在已经开始征集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征收13美分的税。这个方法极为有效,爱尔兰塑料袋的使用率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在挪威,居民外出购物大都自带塑料袋,因为商店虽然提供塑料袋,但需付费。2008年6月1日,中国实行禁用免费塑料袋政策,市民外出购物大多自带塑料袋或环保布袋,用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

⑥塑料袋的问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种给人类带来如此大麻烦的“最糟糕的发明”还是少点为好。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司空见惯”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无独有偶”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

4阅读时,如果要弄清塑料的危害,应该重点关注_____)(_____)(_____自然段;如果要想完成“人们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应对白色污染?”应关注第____自然段。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塑料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原因的一项是______  。

(1)土壤中的塑料会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

(2)塑料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塑料废弃物不仅堵塞了动物的消化道,甚至还堵塞了江河通道。

(4)塑料袋一开始是免费赠送,后来一些国家实行有偿使用后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1)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2)塑料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动物的生命。

(3)2008年6月1日,中国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实行禁用塑料袋政策。

(4)塑料被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严重危害。

7学校开展以“限塑”为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13、阅读《少年闰土》片段,完成练习。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选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的“____”和“____”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望之情。

【3】下面哪个词不是“飞跑”一词让我们感受到“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心情。(   

A.激动

B.兴奋

C.急切

D.平静

【4】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5】判断。

根据选文,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的农村少年。       ( )

14、阅读感悟。

最棒的玉米

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穗颗粒饱满的玉米骄傲地想:“收获的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zāi  zhāi)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cōng chōng)满信心。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一些玉米,可wēi wéi)独没有摘这穗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这穗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终于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秆一起烂在地里了。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做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

1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他。”你认为老婆婆不摘走这只棒玉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末最后画横线处填上一句话,要使前后文意相通。

4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8、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习作

作家朱自清对“时光”感慨不已,作家肖复兴由“阳光”的两种用法抒发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请你也围绕与“光”有关系的事物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习作,题目自拟。

例:霞光   眼光   月光   火光     灯光     荣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