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给下面的这段话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广大航天工程工作者的不懈付出与努力,______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______发射阶段时间短暂,看似简单,______实际上它是我国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任务之一,它______要“挖土”,______要承担许多科学实验任务。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的郝副营长;___________的老支书;____________的渔夫夫妇;______________的五壮士;___________的老汉。
(2)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由此可见两人之间具有深厚的友谊。后来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一诗中,总领全文,表现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乐观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红军克服艰难险阻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面对强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三国时期曹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有一个地球》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3、看拼音写汉字。
xiè dài ɡài kuò fǔ zhù shùn jiān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pái huái jiàn dìnɡ yí tuán shànɡ yǐ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不少诗人把情感融人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他望月怀人的思想感情;《迢迢牵牛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有情人难成眷属;“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贺借马抒怀,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而发出的感慨;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也要勇于实践,将“知”与“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2.文有奇喻。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__________呢?
3.文有对比。为__________而死,就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___________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4.文有主旨。本学期,通过课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_____________的李大钊、__________的张思德、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5.文有经典。品读名著,我认识了骑着鹅去旅行的小人儿____________(人名)、经历了五次历险的调皮男孩___________(人名),而作家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____________(四字词语)的鲁滨逊。
5、查字典填空。
(1)“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A无事,与“忙”相对。B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在“闲逛”应选________。在“闲弃”应选________。
(2)“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3)“崎”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钧”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6、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①,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②漫道③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 、 、 、 、 和 。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1】解释词语 钟:_____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 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 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 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9、课外阅读
摩西奶奶: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的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我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我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 气)晚成的画家。
有人问,你为什么在年老时选择了绘画,是认为自己在画画方面有成功的可能吗?①我的生活圈从未离开过农场,我曾是个从未见过大世面的贫穷农夫的女儿、农场工人的妻子。在绘画前,我以刺绣为主业,后因关节(炎 严)不得不放弃刺绣,拿起画笔开始绘画。
有年轻人来信,说自己迷茫困惑,犹豫要不要放弃稳定的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运的。有兴趣爱好的人,才会生活得有趣,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情时,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保 褒)奖。
七岁的曾孙女抬头问:“我可以像曾祖母一样开始绘画吗?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我将她拥入怀里,摩挲着她的头发,紧握着她的小手,注视着她,认真回答:“任何人都可以作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②不喜欢绘画的人,也可以选择写作、歌唱或是舞蹈等,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寻找到你心甘情愿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 利),愿意终生喜爱并坚持的事业。
人生并不容易,当年华已逝、色衰体弱,孩子们,我希望你们回顾一生时,会因自己真切地活过而感到坦然,淡定从容地过好余生,直至面对死亡。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的正确的字。
【2】对文中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摩西只是个普通人,但她实现了自己的绘画梦想,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说明普通人也可以拥有梦想、实现梦想
B. 说明摩西奶奶只是个普通人,她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我们不能模仿她
【3】对文中句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不喜欢绘画,可以选择其他的爱好,比如写作、歌唱或者舞蹈,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
B. 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我们就成功了
C. 我们要为自己喜欢的事业付出努力
D. 兴趣和爱好是需要坚持不懈的,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成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综合性学习。
明诚小学举办了“走进书法,感受艺术”的主题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书法知识)书法有许多规则。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用笔,笔画的提按顿控,下笔的轻重,结构中点画的合理搭配、偏旁比例约适当等,都需要长期严格去研习实践。
(文件指导)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闻采访)山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兴认为,书法本来就应该是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态里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标配。书法的价值,不仅有文化意义、社会功能等等,就毛笔字书法书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人调整心里平衡,修心养性,让心能静下来最有效的方法。
(书法介绍)
①《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为后世传颂。
②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③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结构精妙。短横粗壮、长横瘦长,竖画瘦硬且顿挫有力、点画棱角分明,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④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成“柳体”。
⑤人们将其和颜真卿的书法称为“颜筋柳骨”。这“柳骨”,就是形容其楷书瘦硬挺拔,骨力道。
阅读上面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1】成成同学不慎将(书法介绍)中的资料弄乱了,请帮他调整为正确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的书法,根据柳公权楷书的特点,(____)是他的作品。
图一 图二 图三
【3】分组讨论中,组长刘义听到了组员们的以下讨论。
红红:笔正则心正。学习书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修炼人品的过程。
成成:我很想学写毛笔字,可就是写不好。
形形:现在是网络时代,电脑、手机普及,各种字体都有,汉字书写好坏无所谓。
围绕班会主题,请你代替刘义针对组员们的讨论,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内容清楚;③注意格式;④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寒梅
林旭华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②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前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③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④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⑤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花瓣很轻,像蝉翼一样,轻盈地飞扬着;花瓣很小,如同小小的雪花从枝头飞起在空中翻转,又落到地面上;花瓣很薄,堆积成一堆,蜷缩成一团,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⑥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⑦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⑧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1】短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结合第④—⑤自然段的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生命阶段 | 含苞的梅花 | (2) | (4) |
特点 |
(1) |
(3) | 轻柔;带有淡淡馨香 |
【2】第②自然段中“我的眼前一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第⑧自然段中写到“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花瓣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写法,写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节选)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出望外(____) 完璧归赵(____)
亮丽(____) 滋润(____)
【2】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简要概括。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用了一连串的____词,写出了“我”得到书时______的心情,及对读书______; 句中细致形象地体现作者认真读书的情形的词有: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其中一句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并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是如此。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的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彩色的生命,植物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这样发达的人类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缓解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们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中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
B.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的特性进行灭火的。
C.由于地球上出现了动物、植物和人,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
D.把小白鼠放进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久,小白鼠就死了,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2】“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A.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
B.地球上的动物越来越多。
C.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人越来越多。
D.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A.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
B.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
C.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D.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4】文章的中心句是( )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
B.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C.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
D.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二氧化碳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句中“逐渐”“慢慢”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可爱的中国(节选)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_______,“朋友”是指______________。
3.中国民族有伟大无比的创造力,除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可以证明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证明。
4.“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一句中画线的部分可用成语__________来代替。
5.说说作者认为“救母亲的唯一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自信”这个词语你看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17、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先想一想在你的周围有哪些不好的现象,再写一份倡议书,向大家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