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一个老太太,被人chān fú______着,来这里jì diàn______。
2、知识回顾。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
2.《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决心。
3.“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_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匆匆》)
5.《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北京的春节》一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之情;《那个星期天》一文则表现了作者从盼望到___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
7.必背古诗词考查。将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__________
2.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 __________
3.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一课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原因有二:①_______。②_______。
(2)《穷人》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___。
(3)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_____顺序。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5、默写古诗
小 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①吟: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 ④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千锤万凿,(____)烈火焚身,(____)粉骨碎身,我(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5】前两句诗将“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进行对比,衬托了石灰的_______;后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的追求。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洛阳城,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是离情别绪。
【1】这首诗是在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所写?
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意思,并写下来。回忆《泊船瓜洲》写出和这句诗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8、完成古诗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读一读,用“/”标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解释诗中的标下划线的字。
(1)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调不同,一“________”一“________”,但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包含这种情感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舌尖上的浪费”小调查。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了“光盘行动进校园,厉行节约好风尚”的主题活动。六(5)班的李明带领同学们深入社区展开“舌尖上的浪费”小调查,并完成了以下调查表。
表一:居民就餐打包剩菜情况
调查表(调查人数:200人)
选项 | 人数 | 所占比例 |
从不打包 | 148 | 74% |
偶尔打包 | 36 | 18% |
经常打包 | 16 | 8% |
【1】分析以上调查数据,请你帮李明和同学们简要概括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造成“舌尖上的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爱面子,讲排场。
B.家里没养宠物,不需要打包。
C.别人请客不花自己钱。
D.没经验,点餐量大。
【3】“光盘行动”是这次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它的含义是( )
A.把活动刻录成光盘。
B.吃光盘子里的食物,珍惜粮食。
C.打击盗版光盘。
10、阅读《永不贬值的财富》,回答问题。
永不贬值的财富
张正直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16 岁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旮旯里可是一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了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十元,他家八元地往我家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子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那天上午,我正在家收拾行李,准备起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的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地大病一场,两眼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根竹竿,摸索着在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子,拿到镇上去换点儿针头线脑。用以度日。母亲急忙把瞎眼的婆婆让进屋,然后喊我倒茶。婆婆对着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夸奖了我一通,又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一元钱,对我说:“山子。我这个瞎老太婆也没钱。这两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2毛钱一斤,我共卖了10斤,你别嫌少,拿着买本书吧。”
怎么,两元线?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一元钱呀?望着路婆婆那满脸刀痕似的皱纹,干瘪的眼睛,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贩,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10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家呀!“怎么,你嫌少?”暗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快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终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早已夺眶而出。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一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它在我的眼里,已不是普通的一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貶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也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瞎婆婆的( )
A.心理、语言
B.动作、语言
C.动作、神态
D.心理、神态
【2】文中画“﹏﹏﹏”的句子,“两元钱”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讽刺或否定
C.表示特定的称谓
D.表示特殊含义或售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3】“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两元钱’,眼泪早已夺眶而出。”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瞎婆婆的钱来之不易,让“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B.“我”害怕拿瞎婆婆的钱,所以手领抖着。
C.“我”深知膳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厚情意。
D.“我”被瞎婆婆的行为感动了。
【4】下面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我”被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感动了。
B.瞎婆婆经的一元钱是一笔永不贬值的财富。
C.文章在围绕“筹学费”这件事上,略写了瞎婆婆送钱,详写了父老乡亲送钱。
D.“我”觉得瞎婆婆的“两元钱”像山一样沉重,是因为这钱来之不易,承载着婆婆对我的爱。
【5】作者写婆婆双目失明的不幸遭遇和捡地瓜皮度日的生活艰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题目是“永不贬值的财富”,这笔财富到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练习。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哒哒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为什么说是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垂 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觉 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枝条,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大地(增加 增添)色彩,还给人们送来春天的气息。
柳树_________是最早的报春使者,_________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冲岸的树木。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柳枝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抬筐等日用品。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_________是塘边河岸,_________丘陵山地,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故意 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1)在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上画“×”。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3)按要求填空。
第2自然段是_________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4)找出第6自然段中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用“_________”画出来。
(5)文中画“”的部分描写了柳树的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的部分描写了柳树的__________________。
(6)辨析中心思想,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本文通过记叙垂柳的特点和用途:
A.赞美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B.赞美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具有奉献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
C.赞美柳树的经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
13、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文段选自________,主要描写了_________的场面。
【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描写群众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4】文段表达了群众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黑夜里的那双手
李汉荣
①我怀念那个夜晚。
②如墨的夜色涂抹了一切。漆黑的背景里,远山隐约的①lún kuò比白天显得矮小,但多了些森严,像长短不一的刀枪剑戟,紧张地举起来,刺向从②dǒu qiào处黑压压扑下来的天空。河流忽然收起了温柔的光波,发出恐吓的声音。这是我第一次走夜路。一段并不长的路,我走得比我的记忆还要漫长。我的小手里攥着一把石子,随时投出一粒,吓唬那些我想象中可能出现的鬼影。我的衣兜里揣着一本从小朋家里借来的书,书里讲述一个善良孩子勇敢的故事,我断断续续回忆着书里的情节,为我颠簸的脚步壮胆。夜更黑了,远山的刀枪剑戟不见了,莫非被收缴?墓地的磷火却闪动起来,令我想起一些可怖的眼睛。
③我的心跳加快,咚咚咚,我清楚地听见了我身体里的鼓。我在一块大石头旁边停下来。我不敢再往前走了。我靠紧石头,想象它就是我的祖父。接看一片片冰凉的东西落下来,一摸,才知道是雪片。我就在这里过夜?我就这样让雪覆盖?我身体里的鼓更响了。
④这时,一个微弱的、温柔的声音传来:“我领你回家,不要害怕。”是母亲的声音,但不是我的母亲,是与我的母亲同样微弱的、温柔的声音。她拉起我,拍拍我的肩膀,说:“我是你同村的王婶。”王婶,不就是那个被人们瞧不起的女人吗?我曾看见过她被辱骂的情形。五十多岁的脸上,布满了一百年以上的皱纹。她说她今天千活刚刚回来,她喘息着,说话很吃力。她一手扛着铁锹,用另一只手握住我的手,我感到她的手那么粗糙,满手是硬茧。此刻,我感到这双满是硬茧的手是那样温柔和温暖。
⑤四十多年了,我仍然想,残酷的生存给她的是粗暴和③líng rǔ,而她仍然以那双手传达爱意和温情。当她把我送到家门口,她轻轻地从我的手中移开了她的手。她说,谢谢你,是你的小手把我的手暖热了。我当时竟然无话可说,也许是被这浓黑的夜里突然出现的光亮照晕了,也许是并不理解这双一再被生活伤害的手所传达的爱的珍贵。
⑥今天,我有太多的话要对那双手表达,但那双手早已回到夜的深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恐吓______②攥着_______③铁锹_______④喘息_______
【2】请写出与文中所给拼音相对应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文末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王婶是一位怎样的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式训练。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新鲜的水果 疲惫的脸 心灵的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明明会对他说什么?请你把明明说的话写出来。(不要出现“说”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花瓶,我忐忑不安地想:“妈妈马上就要回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和妈妈解释……妈妈会不会生气呢……”(照样子,写写人物“期待”的心理活动)
我期待的寒假要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请从下面两个题日中任选其一,完成习作。
1.环境:2020年2月的小区门前人物:清洁工人、社区负责人、保安
请用以上提供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一个故事。
要求:故事情节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对故事发生时的环境要有适当描写,也可用上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题目自拟,350字以上。
2.学校里举办过跳蚤市场、环境设计比赛活动,很多同学喜欢撕名牌、拔河等游戏。回忆一下,选择你喜欢的某一次活动写下来。
注意:既要写出整个场景,也要写出个别同学的表现,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自拟题目,350字以上。
(温馨提示:语句要通顺,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人物不可以用真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