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1.我pái huái( )在林间的小路上,一棵 kū wěi( )的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
2.想到过去的时光里,我yì wú suǒ huò( ),我不禁tóu cén cén( )lèi shān shān( )了。
2、根据课文内容,我会灵活运用。
1.《桥》的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通过写雨大、雨急、洪水的肆虐等__________描写,烘托老汉的光辉形象。
2.从《京剧趣谈》中,我了解了台上“马鞭”的妙用,“亮相”的高妙之处。生活中,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很多与戏曲有关的词,让我对中国五大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的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表现了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的自然环境。
3、规范书写词语。
4、“荆公”是____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一文按照______的顺序,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三幅草原风情图,即______图、______图、______图,赞美了草原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全文的中心句,又赞美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本诗的一个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诗中有一个对偶句,写“远眺”的是______,写“近观”的是______。你还知道哪一句描写秋天愁思的诗句:______,______。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诗人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我还知道一些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______的词。该词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感官角度)三个方面描写了______的美丽风光。词中表现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7、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诗人告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朱熹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具有____ 恰当____
【2】“至少”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说明了天体上有生命存在最少要具有的几个条件。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
【3】选文开头的两个问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体有生命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不安”形容内心不安定,焦急害怕。类似这个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用划线词造句。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桑娜内心想法的句子。
【4】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为什么会“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
入耳痛心酸。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塞( )_________ 尽(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2)找出文中用凄凉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19年艰苦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一句是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苏武坚贞不屈、效忠汉室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表现苏武的坚定立场,体现他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胜利的手势
收到鲍勃照片的时候,我很难把相片上这个搂着最佳射手奖杯、一脸阳光的年轻人同12年前那个瘦弱畏(wěi wèi)缩的男孩子联系起来。(但是,他高高举起的右手是划破我记忆的闪电,那是一个孩子对生命的坚强诠释。)
12年前,我受蒙特利哥学校邀请,担任该校足球队春季集训的教练。他们是崇拜我的,训话结束后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轮到我认识你们了。大家站成一排,在我和你们握手的时候告诉我你们的名字。”
我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夸奖着那些自信地喊出自己名字的孩子,最后走到队尾那个瘦小的男孩面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小声说:“我叫鲍勃。”然后,他缓缓地把左手伸到我面前。
“哦,这可不行,”我说,“你应该知道用哪只手握手吧?而且你的声音还可以再大一点。怎么样,小家伙,我们再来一次?”鲍勃低下头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这时,他身旁的狄恩说:“教练,鲍勃的右手生来只有两根手指。”鲍勃猛地抬起眼睛看着我:“我能踢得很好的。做候补我也愿意。”
我平静地把右手伸到鲍勃的面前,温和地说:“你愿意跟我握一下手吗?”
鲍勃迟疑(nínɡ yí)地将他残缺不全的手放到我的手心里。
我双手握住他微微颤抖的小手:“鲍勃,你记住,没有必要遮掩什么。恰恰相反,你有一双幸运的手。上天如此安排,为的是能让你比别人更快地打出‘胜利’的手势(用手指打出英文单词胜利‘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v’)。”
鲍勃苍白的脸上渐渐浮起灿烂的笑容。
集训结束时,有一场和邻校的汇报比赛。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孩子们举着手争先恐后拥到我面前,希望自己能首发出场。鲍勃的左手几乎要举到我眼前,我装作没有看见。剩下最后一个名额时,我沉默地看着鲍勃,鲍勃涨(zhǎnɡ zhànɡ)红的脸上突然有了凝(nínɡ yí)重的神情,他坚定地举起右手,微微张开两指:“教练,请给我一次机会。”
我记得,那次比赛鲍勃进了两个球。
伤痕往往是上帝的亲吻,如果你能正视。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1)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 短文是采用什么顺序记叙的?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一自然段中括号里的句子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胜利的手势”为题,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伤痕往往是上帝的亲吻,如果你能正视”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古文阅读
(材料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材料二)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分析判断)下面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B.“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唯一用过的笔名。
C.鲁迅的贡献不止在文学创作方面,在其他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贡献。
D.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可见他蜚声世界文坛。
【2】(品词析句)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画线诗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 的士 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士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______;一本好书,_______。
16、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2)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这条超级豪华游轮上有直升机.(缩句)
(3)小明爱钓鱼。(扩句:至少扩两处)
(4)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根本不会有美好的生活环境。(改成反问句)
(5)小木匣被科里亚埋进十步远的坑里。(改成把字句)
_
(6) 的小朋 地做游戏。(填合适的词语)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8、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19、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1、“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这句话的意思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还能举一个真实事例来证明这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