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浑浊_____   平淡______   ______枝头

细雨_____  ______妩媚   ______银装

2、默写《浪淘沙(其一)》。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

3、按照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一句中的“勉强”的“强”字在这儿的读音是___,这个字的部首是____。用部首查字法再查____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___。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______。它还有另一个音jiàng,可以组词______

4、辨字组词。

嘲(     讥(     浆(     岔(    

潮(     饥(     奖(     盆(  

5、根据图画写出你联想到的词语。(8)

满分5 manfen5.com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现代]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给下列诗句用/画出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体裁)诗,全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之情。

7、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折腰 _______

A.弯腰 B.牺牲 C.鞠躬,跪拜 D.赞美,歌颂。

(2)风流 _______

A.有风韵的 B.有风趣又有本领的

C.不拘泥于礼法的 D.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2】风流人物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快乐阅读,我能行: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  )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  )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画出具体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蓝色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__之情。

10、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们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她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用“√”画出。

【2】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时,段①主要使用_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段⑦主要使用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

【3】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chā   chāi)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二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huā   huá)然。白居易厉声   )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四十大板!众百姓看了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于那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     )贫苦百姓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旁敲侧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啧啧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写两个和“耳聪目明、旁敲侧击”结构一样的词吗?

     ( )        ( )

【4】本文主人公是________(朝代)诗人白居易。他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6】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滋生、繁殖;⑥利钱、利息。

       ( )       息息相关( )       ( )       ( )

【7】读了本文你想到了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白居易?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还知道有哪些像白居易这样清正的历史人物或著名人物?结合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天花板上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部精神地弹着钢琴。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意思相近的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客为什么站了很长时间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读完这篇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juǎn juàn 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fú fó 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chā chà 不多就在床里边睡zháo zhuó 了。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一双拖鞋放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睡着了。

(1)请你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作者不厌其烦地写鲁迅先生陪客人的时间,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 ”的部分三次写到鲁迅先生“坐”,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从哪三方面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请你用词语或短语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很多有影响的文章,也说了许多著名的话,你愿意用鲁迅先生的哪句名言当作座右铭?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这句话对你产生的影响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你如何理解老人的“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我”心里是什么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老人身上具备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A.冒号前的内容不变,引号中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对方的名字,句中前后所指人物要一致;B.引述句中的冒号换成逗号,引号去掉。例如下面第3题中二牛拽住我不变,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

3.二牛拽住我,说: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沿着小路往山里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仿照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乐园。

校内外的每一次活动,都会让我们体会到成长的滋味。选一次活动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