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______________,贪看年少信船流。

2、课文巩固

1判断正误。

(1)《十五从军征》和《出塞》都是描写边塞美景的。____

(2)《十五从军征》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出了老兵命运的悲凉、凄惨。____

2回忆课文《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给小标题排序。

上夜校念书 勇斗鬼子 机智逃生

宁死不屈 掩护李大叔 游泳本领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 )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也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2)同一篇课文,阅读的( )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4、按拼音写汉字

jīng yíng hé  ǎi zī běn kuàng ch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ì yǔ jié  lì fàn làn wēi xi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我会背。

(1)如石子一粒, ,但不 ;如小草一棵, ,却不  

(2)以欣赏的态度看一件事,便会看到 ;以批评的态度看一件事,便会看到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收获绝不能   ,它需要付出  

   

(4)吆喝完了,你才惊异自己喊出这么大的声音;有生以来头一次,有了这样

  的感觉。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主要描写红军长征途中攻打娄山关战斗的情景。词可分为________两阕。上阕主要写战斗的残酷激烈,从词中的“________”可以看出。下阕主要写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大无畏精神和胜利后娄山关的壮美景色,词中“________”写了娄山关的壮美景色。

【2】写出词中的拟人句: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词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把_______比喻成________。

【4】你读过的毛泽东的诗词还有:________。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词补充完整,填在横线上。

【2】请找出诗词中表现词人喜悦之情与丰收景象的句子,并摘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诗句中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习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是一首写西湖的七言绝句,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

【2】“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中的“翻墨”的意思是__________

【3】本诗写了四幅图画,写出了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

B.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

C.雨过天晴图、狂风吹散图、白雨跳珠图、黑云翻墨图

D.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吹散图、雨过天晴图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在选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阅读第②段可以采用的阅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种方法可知,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你根据文段将图表补充完整。

10、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体:小说

主题:友善助人

本文选自《读者》

在病房卖面包的小女孩,从不被大家理解,到“我”主动伸出援手,让我们看到人性善良、光辉的一面。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善良的一面,如何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要靠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把握。

卖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被护士领着离开病房,准备去八楼做手术,一位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两大袋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老公忙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我从手术室出来后,老公见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去公司打理业务去了。

③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这次她没有打哑语,而是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哎哟,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骗人只能骗一次,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纷纷指着桌子上的面包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呆站在原地,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躺在病床上暗自庆幸:幸亏老公不在,否则他一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样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任她站在那里,也不会和她目光对接,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我能下地自己走动了,下午病房门被推开,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她便立在原地,不待够五分钟她是不会离开的,但大家这次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是对她最大的冷遇。我看不下去了,走到她面前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我的话,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你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出病房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房里的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嘭”的一声把她关在病房门外。

⑧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说我手术恢复得不错,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老公一早赶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事情,他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内心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她的行为不是欺骗,三元一个面包不贵,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跟他在这件事上无休止地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下午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病房里都没有出现小女孩的身影,第二天,第三天,她一直都没来,我心里有点儿牵挂了,是不是我那句话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我悄悄问护士,卖面包的小女孩怎么没有来?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冬天天冷风硬,极易引发她的哮喘病发作。她家里也不宽裕。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有来?”我怯生生地问。

“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我急急地说。

“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护士笑着说。

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1请你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老公动员大家买小女孩的面包→②__________→③老公数落“我”,“我”没收他的零花钱→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2医院特许小女孩在病房卖面包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老公对小女孩的态度和众人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这段话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的。

2.这段话中的“你”指的是    ,“他们”指的是        ,“我们”指的是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熬”换成“度”好不好?为什么?

 

4.这段话赞扬了渔夫是一个     的人。

12、课外阅读。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钱学森(节选)

1955年的一个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在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钱学森当时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官员非常想留住他。

B.这是美国军官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C.这句话说明钱学森是美国最杰出的人才。

【2】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插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但也有少部分留学生暂时不愿回国。对此,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保护眼睛的忠实“卫士”

①一支登山队在雪山上艰难地攀登着,他们不时停下来休息片刻,环视那白雪皑皑的山峰和闪烁着寒光的绝壁。这一片千里冰封的白色世界是相当动人的。但人们都知道,这样的景色绝不可以尽情地欣赏,如果你想睁大眼睛饱览一下这银装素裹的美景,那皑皑的雪就会刺得你睁不开眼。时间久了,刺目的寒光不仅会使你头晕目眩,还会使你终身双目失明,这就是所谓的雪盲。

②你一定以为,造成头晕目眩的原因是雪地上的反光太强了,这样回答,并不完全对,强烈的反光固然刺目,但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所有波长的光都能引起刺目的效果。造成雪盲的罪魁祸首在于紫外线和白光中的一种绿光,它的波长为5500埃。紫外线可以伤害人的眼睛,强烈的绿光对眼睛的伤害力也很大,如果用几种同样强度但颜色不同的光去照人的眼睛,你会感觉绿光比其他波长的光(如黄光、红光、紫光)要亮得多。

③人们利用蒸镀的方法,使眼镜片覆盖一层薄薄的氯化镁薄膜,适当地掌握这个薄厚度,使紫外线和绿光在薄膜的两个反射面上反射以后,均产生干涉加强。因此,绿光和紫外线在反光中的比例加大,自然透过镜片的比例就减少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弱多了。

④为了同时使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得到反射加强,人们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制成多层干涉薄膜。薄膜的厚度、所选择的材料要根据反射加强的波长而定,就是多层干涉滤光片,它比单层滤光片的效果更好,

⑤登山运动员眼镜片上的这层薄薄的干涉滤光膜就像一对忠实的门卫,它们防守大门,把伤害眼睛的光拒之于门外,使眼睛能够长时间正常地工作。

【1】阅读第①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盲”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地处高原的雪山上,紫外线和绿光都很强烈,它们对人眼有很大的危害。用什么办法削弱它们呢?”这是原文中的一段话,把它放在第______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好。

【3】下面表述和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造成雪盲的罪魁祸首是紫外线。

B.如果用几种同样强度但颜色不同的光去照人的眼睛,会感觉黄光比绿光要暗得多。

C.多层干涉滤光片与单层滤光片的效果相差无几。

D.干涉滤光膜就像一对忠实的门卫,能把光拒之于门外,使眼睛能够长时间正常地工作。

【4】下面表述和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人们在雪地上头晕目眩是因为雪地反光强烈。

B.在镜片上覆盖氯化镁薄膜,绿光和紫外线在反光中的比例就会加大,从而可以减弱进人眼睛的光线。

C.将两种不同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可以使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得到反射加强。

D.登山运动员眼镜片上的薄膜厚度以及所选材料要根据反射加强的波长而定。

【5】“人们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制成多层干涉薄膜。”句中的“常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改为双重否定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的厚石头围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通过鲁滨逊的教化,使“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

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8、将下列句子进行扩句。

1他托父亲给我鸟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扫出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有你,真好

提示:这是一个选材范围很广的题目,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要求学生通过事例,写出这个“你”的“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选择一个人,向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