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例:(踢)足球
(______)作业 (______)故事 (______)游戏 (______)电话
(______)音乐 (______)排球 (______)粽子 (______)电视
2、照样子,写词语。
三番五次
风雨同舟
3、读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 chuí dǎ yāo hē zī yá liě zuǐ
( ) ( ) ( ) ( )
miǎn tiǎn jǐn shèn chū bǎn xù xù dāo dāo
( ) ( ) ( ) ( )
4、请简要归纳古文《范仲淹》层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好词佳句。
咆哮 惊慌 势不可当 嗓子 狞笑 跌跌撞撞
拥戴 沙哑 党员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我还积累了一些优美的词句: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找出作者歌颂梅花品格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指的是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________ D 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调查表,完成练习。
厦门市某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用时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 家庭作业 | 睡眠时间 | 体育锻炼时间 | |||
调查情况 | 2小时以上 | 2小时以下 | 8小时以上 | 8小时以下 | 1小时以上 | 1小时以下 |
人数 | 84 | 16 | 27 | 73 | 21 | 79 |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有哪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庭作业过多 B.睡眠时间不足
C.看电视时间过长 D.缺乏体育锻炼
【2】请你根据以上调查情况,分别给本班同学和学校提出恰当的建议。
我给同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完成答题。
《童年》(节选)
①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②后来从外祖母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强烈要求外祖父分家。母亲带着我突然回到这个大家庭来,这使他们分家的愿望更加迫不及待了。他们怕母亲向外祖父讨回她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结婚而被扣下了。两个舅舅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
③我们刚到这里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突然间,两个舅舅都跳了起来, ,指着桌子对面的外祖父狂吼, 。外祖父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④外祖母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⑤“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个头小,声音却出奇的高,震耳欲聋的。
⑥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一声不吭。
⑦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⑧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拼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把她给拖走了,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⑨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外祖母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醒了。”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外祖母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外祖母躲在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
⑩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脏水盆里。外祖父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不知道为什么,外祖父那双尖利的绿眼珠儿老是盯着我不放,我非常怕他。
【1】《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 )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A.六岁到十二岁
B.三岁到六岁
C.三岁到十岁
D.五岁到十岁
【2】如果归纳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祖父家里充满了仇恨
B.两个舅舅为琐事吵翻了天
C.两个舅舅为分家大打出手
D.外祖父把我赶出了厨房
【3】第③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缺失了对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下面的语句还原到横线上。(请按顺序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背冲着大家 B.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C.狗一般地龇出了牙 D.俯身向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上述这些细节的描写,故事情节也是完整的,作者加上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了阿廖沙童年生活的环境,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请结合原著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她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你觉得最贴近中心的是( )
A.捐赠 B.一对无私的母女
C.高贵的捐赠 D.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3】第8自然段写“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
A.在小女孩心中,妈妈是最宝贝的,她以为捐赠了妈妈,就永远失去了妈妈。
B.小女孩舍不得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捐赠给翔子。
C.小女孩的妈妈是个不通情理的人,她不了解孩子的心思。
D.小女孩觉得受了委屈,所以哭了。
【4】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也不同。我们要理解“爱的种子”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到第____自然段,要理解“高贵的花”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自然段,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这种爱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两种声音”“两股风”“两个极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画“__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材料一)
2015年北京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北京一所大学,2500人军训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
(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70%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超过国家的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 每天锻炼2小时 | 每天锻炼3小时 |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
中国 | 6.30% | 1.30% | 8% |
日本 | 21.30% | 20.20% | 20.20% |
【1】“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示数据( )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2】阅读(材料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影响的一项是( )
A.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
B.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C.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
D.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3】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情况。
________________
14、时文阅读。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xiān qū( )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chuí liàn( )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chuān liú bù xī( ),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jì chéng( )下去、发扬光大!
【1】根据上下文和拼音,写出合适的词语。
【2】这段话中的“一百年”指的是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的一百年。
【3】“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16、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18、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我 ,我快乐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画画、跳舞等。
2.根据题目内容选取材料,事例具体,情感真实,写出自己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