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_________,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伯牙是传说中善弹琴的人,_____是善听音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重温革命历史,我们的伟人毛泽东曾回顾长征历程写下了伟大的诗篇《____________》;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______________》,毛主席庄严宣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
2、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高( )流( ) 画龙( ) 自( )自( )
居( )临( ) 栩栩( ) 心( )肉( )
3、本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个小故事,可以用五个小标题概括。请你写一写。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4、古诗文积累。
①晓看红湿处,花重___________。(杜甫)
②___________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___________。(王昌龄)
③春风又绿_______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④故人西辞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______。(李白)
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___________。(苏轼)
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_____无故人。(王维)
5、默写《浪淘沙(其一)》。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
6、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题目?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日暮客愁新”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愁”?写出两句你联想到的描写秋天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的。
8、课外阅读。(附加题)
七律·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没”在这里读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
【2】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草地: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过草地时,吃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来驱寒;睡的是_________,用_________当枕头。
【4】比较《七律·长征》和本诗中的“暖”“寒”二字。
(1)《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过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写有关长征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文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
【2】“揍我一顿也好”中的“也”字能否去掉?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做”指的是( )
A.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暂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等亲属把他们接走。
C.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西蒙家的床上。
D.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陪自己的孩子玩耍。
【4】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5】对文中画“ ”的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事情很难办。
B.“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了渔夫觉得问题很严重。
C.“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他希望妻子能做出不要收养西蒙孩子的决定。
D.“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西蒙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6】关于《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B.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C.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恰当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D.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设置了一个悬念:渔夫能否平安回家?
10、阅读蹦极
詹天佑在美国(节选)
这是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挂着白色屏幕,上面放着幻灯片,詹天佑在听课。
幻灯片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拉着破车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又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以后,詹天佑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拉破车是哪个国家?詹先生,你能回答么?”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经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是中国的皇帝却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摘自“龙源期刊网”)
【1】第2自然段中的第2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在美国的哪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和课文《詹天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詹天佑留学后毅然回国,并接受修筑铁路任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就问:“妈妈,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这是雨花石。”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 1946 年的一个夏日,天快亮时,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冈上停了下来。敌人从车上押下一个头发凌乱,被绑着的衣服破烂的人,这个人被打得浑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不一会儿,敌人从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了爸爸的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男孩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他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说:“爸爸我永远爱你!”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说:“孩子,黑暗就要过去,天就要亮了。”父子俩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
敌人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敌人拖走了。
这天晚上,男孩在敌人的拷打下什么也没说。敌人只好把他赶了出来。男孩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他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工一名地正小交通。
妈妈的故事讲完了,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脑海里。玲玲又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这几颗带有红色花纹的石子,觉得这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练习。
(1)下列对“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紧紧地搂住爸爸”这句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男孩宁愿和爸爸一起被敌人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2)“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轻蔑的目光”,“爸爸”是对( )感到欣慰。
A.临牺牲前还能见到自己的儿子
B.自己的儿子没有向敌人屈服,革命一定能够胜利
C.能够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牺牲
【4】理解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玲玲觉得这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②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表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来的书,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2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给上面的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
【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鲁迅(______)想得到《山海经》,谓之盼书:抄写令他(______);他读过的书(______);他收藏书时,将其捆扎得(______)。
【3】“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读过的书可以将大海填满。
B.她特别喜欢读关于大海的书籍。
C.他读过的书非常多。
【4】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5】读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苍鹰教子
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身手不凡。只见它在蓝天里,忽而展翅作高空盘旋,忽而又疾速俯冲低空……它精湛的技术,赢得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最后,它被评为“最佳飞行员”。第二天 苍鹰家里热闹极了 白兔 黑猫 青蛙 都带着自己的孩子 一致请求苍鹰教它们的孩子学飞行 苍鹰哈哈大笑起来,说:“想让孩子学本领,固然是好事,但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和志趣才行。假如当初我不根据我孩子有一副宽大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而硬要它学游泳、跑步、跳高什么的,那不仅不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相反可能会贻误它的一生。”
【1】把这则寓言中缺漏的标点符号标上。
【2】选词填空。
矫健 强健 精湛 精确
A.小运动员迈着_________的步伐入场。
B.飞行员_________的驾机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C.要有_________的体魄,必须坚持锻炼。
D.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进行_________的计算。
【3】苍鹰为什么让它的孩子学飞行而不教白兔、黑猫、青蛙的孩子学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理解
总理站在临时找来的几只木箱上,凛冽( )的寒风不时地掀起( )他蓝中山装的衣襟。总理面对群众迎风伫立( ),脸上闪现着无比激动的神情。
突然,就像猛然( )爆发的山洪一样,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欢呼发自人们的心灵深处,是那么响亮,那么激越!它在冀南平原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上空,久久地回荡着,回荡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 )里。
(2)补充词语
( )的寒风 ( )的神情 ( )的山洪
( )的村庄 ( )的衣襟 ( )的掌声
(3)用“那么……那么……”说句话。
( )
(4)“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怎样爆发出来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
(5)这两段话体现了周总理是怎样的人?
( )
15、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我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
缩句: 。
(2)少年出场了。
扩句: 。
(3)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照例子,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如 ,如 。
16、火星上非常干燥。火星上氧气含量极少。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改为“被”字句)
(2)小萝卜突然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改为“把”字句)
(3)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用加点词造句)
(4)小萝卜头大概是刚下课。(修改病句)
(5)这种虫子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缩句)
(6)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7)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照样子写一个比喻句)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20、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21、习作小能手.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习作要求: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