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qiáng)  拾(zhí私(xún) 包

B.jiè)   龉()  养(huàn)  伤(chuāng

C.约(听()   泥níng)  然(

D.论(miù)   弃(bìng)  骨(biān)  血(

2、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回忆起校园点滴生活,更加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 会前介绍:樊东升教授是我国运动神经元病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荣庸“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C. 围棋冠军争霸赛赛前采访:“明天我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D. 广播稿: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的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先生八面玲珑,在各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能应邀莅临讲学,真是我们的荣幸。

B.文若春华、思如涌泉的张晖曾这样写道:在嘈杂的市声与闪烁的霓虹中,我日复一日地读书写作,只为辑录现实生活中的吉光片羽

C.我们欣赏一切完美的作品时,往往忽略它的生成问题,只是怡悦于眼前的作品,认为完美的作品就应该是一气呵成的。

D.如果政府采取限制措施,粗放型产业会受到巨大影响,其不合格产品都将付诸东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①孔子和孟子一为至圣,一为亚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二者可谓形影相吊,相得益彰。

②面对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即使在各式各样的诱惑面前,也要不扶自直,而决不能随波逐流。

③中国大型工程建设近年来异军突起,在高铁铺设、桥梁建设、船舶建造等方面全面开花,中国有望在美国、欧洲等高端市场连续获得订单。

④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在国际力量的联合打击下,在中东兴风作浪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被剿灭。

⑤“光盘行动”开展五年来,倡导厉行节约,反对一饭千金式的铺张浪费,得到从中央到民众的广泛支持。

⑥《奋斗》以真实的画面,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史与奋斗史,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胸)   深沟险(山沟) (披盖)荆斩棘

B. 无动于(内心)   亲密无(缝隙) (河水)流不息

C. 安之若(素质)   危在旦(晚上) 刻不容(缓慢)

D. 面面相(吹气)   (平素)不相识 得鱼忘(渔船)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下是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描述: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装置,其中包含一个原子核和毒气设施。设想这个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时发射出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将会触发毒气设施,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因此,那只可怜的猫就应该相应地处于“死”和“活”的叠加态。非死非活,半死不活,状态不确定,直到有人打开盒子观测它。

   

薛定谔假想薛定谔的猫实验

实验中的猫,可类比于微观世界的电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论中,电子可以不处于一个固定的状态(上或下),而是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上和下)。如果把叠加态的概念用于猫的话,那就是说,处于叠加态的猫是半死不活的。

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薛定谔的猫的状态是的叠加。此猫将永远处于同时是死又是活的叠加态,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一只猫,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别小看这个听起来似乎荒谬的物理思想实验,它不仅在物理学方面极具意义,在哲学方面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薛定谔的本意,是要用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的荒谬结果来嘲笑哥本哈根学派,嘲笑其对量子力学和薛定谔方程引进的波函数概念的概率解释,但实际上,这个假想实验使薛定谔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论的对立面上,难怪有物理学家调侃:薛定谔不懂薛定谔方程!

(摘编自《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材料二:

爱因斯坦在当时一直是量子力学的反对者,他把这种联系称作鬼魅的超距作用。在他看来,要是量子力学理论允许这种现象存在,那可真是太离谱了,要么需要修正现有的理论,要么量子力学就是错的。(用物理的语言来说,量子力学的理论不完备

为了反驳,他跟另外两个物理学家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写了篇论文,提出了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假设,任何空间上相互影响的速度都不应该超过光速,而量子纠缠这种超距作用违背了这一原理,说明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谬。

29年后,一位叫作贝尔的物理学家横空出世。他提出了一个不等式,如果能证明这个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成立,那么爱因斯坦就是对的,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如果不成立,那么量子力学就取得了胜利。这个不等式后来被人们称作贝尔不等式。

轮到诺贝尔奖得主们登场了。

首先登场的是约翰·克劳泽,他建造了一个精巧的仪器﹐能够同时发出两个相互纠缠的光子,最后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明显违背贝尔不等式的结果。

然而,克劳泽的这个实验却被发现存在一个特殊的实验漏洞,并不具有说服力。还好,当时还是博士生的阿兰·阿斯佩在克劳泽的基础上改进了实验装置,修复漏洞后,发现实验结果并没有改变:贝尔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

在此之后,无数物理学家为完善这一实验结果继续努力,安东·塞林格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他带领的团队最终弥补了随机性等漏洞,给出了量子力学违背贝尔不等式的决定性证明。

塞林格的贡献不止于用实验验证了贝尔不等式,他还发现纠缠的量子态具有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潜力,将量子纠缠从理论推向了应用。

(摘编自《这篇诺奖物理学奖解读,小学五年级也能看懂》)

材料三:

量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长距离的量子纠缠,一个技术途径是用光纤,但是光有衰减,所以需要中继。借助卫星,光衰减很小。中国的潘建伟团队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卫星实现了这个方案的设想。他们实现了1203公里距离的量子纠缠,而且观察到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后来,又与塞林格组合作,将纠缠光子对分配到中国与奥地利两地。

另一个途径是所谓的量子中继器,基于纠缠交换,通过多个节点,实现长程纠缠。除了有效的纠缠交换,还需要好的量子存储,因为在一方的多次纠缠交换过程中,另一方必须保持量子态不变。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全球量子网络的建立。

1991年,Artur Ekert提出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的设想。通过检验贝尔不等式是否违反,可以发现通道是否安全可靠。2006年,塞林格组以144公里的距离,实现了这个方案的设想。2022年,3个组用没有漏洞的贝尔测试,实现了这个方案的设想。

多个粒子的量子纠缠则是实现量子计算的基础,而且也是理解多体量子态的重要概念。

量子纠缠成为有力工具,为量子技术新纪元打下基础,是所谓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础。作为实验工作,这次诺贝尔奖获奖工作为这些发展打下了基础,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

(摘编自施郁《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的量子纠缠实验》)

【1】下列有关“薛定谔的猫”实验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打开盒子进行观测前,封闭的盒子里的猫处于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的不确定状态。

B.薛定谔的猫“死”“活”叠加的状态,源于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

C.薛定谔用数据验证实验设想,最终得出看似荒谬的结论,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

D.薛定谔的本意是嘲笑哥本哈根学派,结果让自己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论的对立面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他认为量子纠缠超距作用违背了任何空间上相互影响的速度都不应该超过光速的原理。

B.克劳泽和阿斯佩两人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塞林格则给出了量子力学违背贝尔不等式的决定性证明。

C.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卫星实现了1203公里距离的量子纠缠,而且观察到了量子世界中贝尔不等式的违反现象。

D.2006年,塞林格组以144公里的距离,实现了Artur Ekert提出的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的设想。

【3】量子理论及其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在科技研发上有哪些启示?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木受绳后变直,金磨砺后变锋利,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通过学习能不断完善自己。

(2)唐朝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描绘了春水上涨的景象,用“__________”描绘了夜尽日升的景象。

(3)《离骚》中诗人陈述自己宁愿受尽身体肢解的磨难,也不会改变自己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的意象传达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青山隔送行,_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苏轼《赤壁赋》)

(4)沧海月明珠有泪,_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5)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6)元嘉草草,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作文(60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旌旗蔽空, 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世之雄也”的感慨。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音乐高昂激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3) 《诗经·氓》中“____________ 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 ”批判当下一般人与圣人相比已经相差甚远,却不拜师学习的现状。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登剑南西川门感怀

(南宋)陆游

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

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

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

注:①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②吴京:南京。③投老:垂老,临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交代了地点、作者的身份处境,“伤客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表达对于南宋朝廷的牵挂与担忧。

C.颈联记叙了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的状态,叙述中透露着感伤和无奈。

D.尾联中“诸公”劝诗人应努力为恢复中原献策,写出诸公虽垂老却依旧渴望太平的心情。

(2)颔联中“合”“生”两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所感之怀。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荧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及践阼,封安国亭侯。帝广陵,行中领军,从。征东大将军曾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乃以臻为征蜀将军,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B.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C.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D.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幸,可指帝王宠爱某人,也可指帝王到某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幸于赵王”中的“幸”指的就是前者,文中的意思为后者。

B. 明帝,属于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 假,有兼任官职的意思,类似的词还有权、摄、署等,文中指的就是兼任。

D. 司徒,官名。相传少昊始置,唐虞因之。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地官大司徒。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臻有识人之慧,当初太祖曹操刚到陈留时,他就看出曹操有平定天下之才干,说“平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

B. 卫臻得到文帝曹丕的赏识提拔,曹丕被封魏王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之后即帝位,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C. 卫臻在军事上有高明见识,有人诈称孙权已经打到濡须口,被卫臻识破。后来诸葛亮攻打天水,卫臻献上“奇兵断绝粮道”的计策。

D. 卫臻在政事上勤勉负责,明帝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了明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2)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人分享,悲伤就会减半。”

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读读体的见解。要求:要求:(1)自报题目; (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