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⑤⑧ B.②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⑧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不好意思,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B.最近你们家有不少事情,你可以借重我啊,我一准儿帮你弄好。
C.她的好朋友看上了她种的一盆兰花,虽然她有点舍不得,但还是割爱了。
D.小李信心十足地对小张说:“有我在,你托福了,事情一定能办得圆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
B. 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C. 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 因为出版社催稿催得很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
4、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 未之有也。 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 是社稷之臣也。 D. 是亦走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多情自古伤离别
B.竹杖芒鞋轻胜马
C.楚天千里清秋
D.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现在我们有能力走出国门,用资金、科学和技术来帮助其他国家。目前,中国的考古工作已经发展到了迈向世界的新时期。”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斥巨资培养出了一大批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但是,中国的考古人员仍面临着一个问题:他们相对缺乏关于中华文明之外其他古代文明的第一手知识,将一部分考古学家送到海外开展工作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尝试。事实上,愿意同中国考古学家合作的国家越来越多。近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在肯尼亚海岸附近寻找郑和沉船,在孟加拉国发现了一处古佛寺,在洪都拉斯挖掘到了玛雅遗址。此外,一项在埃及的考古项目也正在计划当中。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考古项目来自印度。此次对拉希迦希的挖掘活动是1962年以来中国考古人员首次获准在印度境内开展工作,标志着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考古强国。
(摘编自《美媒:中国正崛起为世界考古强国》,《中国日报》2016年7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考古有着鲜明的特点。社会越进步其贡献越醒目,科学越发展其奥秘越诱人,国家越强盛其责任越重大,此其一也。考中国之古绝对绕不开文献典籍,这是中国历史传统的特殊性,而超越古代文献的深度探索才是中国考古的崇高境界,此其二也。中国考古揭示的历史信息覆盖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为多学科输送历史资源的任务相当艰巨,舒张功能全面、持久和强大,此其三也。
但是,多年来,学术界对考古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或者有以偏概全的倾向,层位学、类型学几乎成为中国考古学理论的代名词。其实,此二者主要是应用于田野考古的方法和理论,只是获取古代遗存的理论与方法,只是考古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支系,而非其全部内容。与许多学科相似,中国考古学理论应该是立体的结构,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组成。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不可分割,又不能厚此薄彼。
(摘编自《中国考古学理论必须具有中国气派》,《光明日报》2020年10月11日)
材料三:
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城,考古工作任重道远。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资源调查和政策需求调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规划水平。要围绕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总体安排,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30年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今后应重点培养考古学理论研究人员。
B.截至2016年7月,中国考古工作者的足迹不仅到达同属亚洲的孟加拉国、印度,还到达了非洲、美洲。
C.发展立体结构的考古学理论需要学术界消除对其认识和理解的误区,防止出现以偏概全的倾向。
D.考古学要发挥好以史育人的作用,离不开诸如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解决中国考古学家缺乏其他古代文明的第一手知识的问题,可尝试将部分人员送到海外开展工作。
B.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合作等因素促使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考古强国。
C.考古信息覆盖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为不同学科输送了历史资源,这表明中国考古具有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D.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是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的有效措施。
【3】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提出的几点要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2)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作者大雪中远行求学被冻僵后侍女的做法。
(3)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认真观察齐军败走的情况,并由此判定了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主宾欢饮的场景:他们乘着一叶扁舟“____________”;借助水和月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后,又“_________”,再次痛饮。
(3)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用风雨,写出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双重忧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楚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作者开宗明义,申明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逐客书》中,作者指出秦王对物与对人的行为形成矛盾和对比,揭示了他这种重物轻人做法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3)《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4)《与妻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易象①
周敦颐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①易象,《周易》的卦象。《周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诗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适、愉悦。
B.叶诗中“点点杨花”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杨花落入砚池的情状,以细微动作衬托书房的宁静。
C.“书房兀坐”“瓦雀行书案”与《项脊轩志》中“冥然兀坐……小鸟时来啄食”的场景相似。
D.两诗都描绘潜心读书的情景,正面突出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情理兼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逝者如斯 逝:往
B.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
C. 方其破荆州 方:当
D.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 寄蜉蝣于天地 托遗响于悲风
C. 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
D. 渺沧海之一粟 与山间之明月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 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 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一文发表于1915年9月,是他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所写的发刊词。文中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强调青年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就此对青年提出六条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先生所处的时代黑暗动荡,百弊丛生。而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先生当时对青年提出的六条希望在当代是否仍有意义?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条论述。
要求:透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