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填空。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1.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①千( )一发 ②精兵( )政 ③千山一( )
④自( )自受 ⑤应接不( ) ⑥罪( )祸首
⑦盛气( )人 ⑧( )辕北辙
含赞美意思的词语:
含批评意思的词语:
我还能写出形容很专心的四字词语:( )( )。
3、文学常识填空。
1.老舍,原名_______,字_____,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________,新中国第一位获得“______”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_______韵味。
2.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________,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撰写出版了《长河》、________等小说。
3.韩翃,_______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______”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________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4.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______朝诗人。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他又以《宫词》知名。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眨眼间,我们已经从小孩长成了大人。_______
2.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_______
3.难道我们只把语文和数学学好就行了吗?_______
4.狂风中的雨点儿生气地敲打着玻璃。_______
5.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_______
6.在这次文化节日庆典中,有许多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中国志愿者热情接待了他们,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
7.风卷雪花辞腊去,香随梅蕊送春来。_______
8.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_
9.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_______
5、填空。
①学习了《莫泊桑拜师》一文,我们认识了________的莫泊桑,认识了________的福楼拜。莫泊桑被称为“________”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
②从《莫泊桑拜师》一文中,我们悟出了写作的窍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纹。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短文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女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和童真,大人只要努力也可以达到
D.儿童的天真无邪给成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成人感受到了真、善、美
10、阅读短文。
生命的铁链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链比谁的都要牢固,可是他木讷不善言,卖出的铁链很少,所得的钱只够勉强糊口。人家说他太老实,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铁匠打好了一条巨链,装在一艘大海轮的甲板上做了主锚链。可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很多年都没有派上用场。有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有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船上其他的锚链都放下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那些铁链此时就像纸做的一样,根本受不住风浪,全都被拉断了。最后大家想起了那条老铁匠打的主锚链,把它抛下海去。
全船一千多名乘客和许多货物的安全现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铰链坚如磐石,像只巨手紧紧拉住船,在狂虐的暴风雨中经受住考验,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人的生命,当风浪过去,黎明到来,全船的人都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
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也像那位老铁匠一样,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于是,很多人无法忍受寂寞,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产生了怀疑,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善待自己的工作,甚至自暴自弃。这样,将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当机遇降临的时候,成功也将与你失之交臂。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它( )铁做的,( )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力为材料的,在某个时刻,肯定会用到它。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______)
(2)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______)
(3)形容当面错过。(______)
【3】生命的铁链在文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老铁匠打造的铁链;一个是指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11、阅读与欣赏。
《螳螂捕蝉》节选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螳螂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黄雀眼前的利益是____________,身后的祸患是_________________。
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______________,不顾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抬起头来做人》,完成练习。
抬起头来做人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交筹款卡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他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只是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我们必须 (量力而为 尽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A】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数额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B】
⑨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出的、自己 (独树一帜 独一无二)的价值。
【1】文中两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肯定比500小,但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这是从文中摘出来的语句,应该放在文章的【A】处还是【B】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小男孩学习到了“捐”的意义,这“捐”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让别人的生命更美好
①许多年前在费城,有一个名叫海蒂的小女孩。由于她,使得与她同社区的人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变化。
②有一位当地的教士,为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开办了一个主日学校。海蒂去参加了第一次聚会,但由于房间很小,有些小孩子无法参加,怅然离去。当天晚上,海蒂伤心地上床睡觉,因为她的许多玩伴都无法参加主日学校。地方实在太小了,容不下太多的人。
③两年之后,海蒂不幸夭折。有一天,她的父亲请这教士前来,交给他一个在海蒂枕头下发现的破旧红色小钱包,里面装着海蒂平时打杂赚来的五毛七分钱,另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海蒂的笔迹:“好让更多的小孩可以参加主日学校。”
④在海蒂葬礼之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教士把那个红色小钱包带到他的讲坛前,拿出那五毛七分钱,然后讲了海蒂如何地奉献了她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⑤礼拜结束后,有一位来宾走上前来,表示愿意为新教堂提供一块良好的土地。他说:“只要支付五毛七分的价格,我便让教会拥有它。”当这个故事在媒体上披露之后,来自各地的支票便不断的涌入。
⑥今天,访客们对费城的圣殿浸信教堂都有深刻印象。教堂的座位可以容下3300人。而这一切都是从一个愿意帮助他们的小女孩开始的。她让这个世界变得多么不一样!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夭折: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中,牧师说海蒂“奉献了她的所有”,这个“所有”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的?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普罗米修斯(选段)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用“\”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领袖(xiù xuì) 立即(jí jì) 承认(chéng céng) 饶恕(shù sú)
【2】解释下列词语,再用成语造句。
(1)惩罚:
(2)气急败坏:
造句:
【3】将下列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普罗米修斯坚定地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神悄悄地对普罗米修斯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 聂将军时会说什么?做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