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要求写近、反义词。  

1)写近义词。

美妙--________    雄伟--________  热闹--________

突然--________    温柔--________  快活--________

2)写反义词。

喜欢--________   容易--________    快乐-________

潮湿--________    激动--________    汇聚--________

2、根据诗句、古语及课文内容填空。(14 分)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 (《迢迢牵牛星》)

2.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游园不值》)

3.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

4.青,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为人民服务》)

6.太阳他有脚啊,___________,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匆匆》)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4、火眼金睛,辦字组词。

( ) 稞(   )   涔(   ) 虚(   )

徘(裸(   )   吟(   ) 虑(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写近义词。

慈祥——________ 避免——_________   恐怖——________

(2)写反义词。

含糊——_________ 严重——__________   怒气冲冲——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下列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诗的题目“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__”,表示作者感情的词语是“____”。

【2】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A.使植物萌发、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C.出现

【3】用自己的话说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这一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再写一句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

____________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虽然没有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读作“chóng”,表示花朵的数量多。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装点着成都。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下面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阅读后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文材料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填空。

这幅公益广告宣传画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________,宣传画的内容是小朋友把捡到的包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表扬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面对警察叔叔的表扬,你会说些什么?注意用上礼貌用语。

我说“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优秀的人是谁

  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哲学家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   好的   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  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哲学家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哲学家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哲学家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哲学家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哲学家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哲学家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哲学家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这位哲学家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文中划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2)从哲学家和助手的对话中来看,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的人。

(3)“哲学家笑笑,不再说话。”此时哲学家心里的感受是(   )。

  A.对助手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

(4)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5)哲学家在死前才明确地说:“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在这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哲学家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及。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贝  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自然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锖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12、轻松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选文中把“过去的日子”形象地比作__________,比喻独特,突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而更显得宝贵,更值得珍惜。

【2】文中“痕迹”是指____________,“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____________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3】“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________________,“赤裸裸地回去”指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用了很多问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

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 他开口了 同志们 同胞们 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 能和大家讲话

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战心惊: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____________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旅程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刺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爬回家,“父亲”解释说:“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9、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诗句补充完整,并用直线与诗人,诗题连起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 杜甫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 陆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