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这是我们的规矩”中“规矩”是指( )
A.合乎标准或常理。
B.规则,法则,标准。
C.有规律。
D.老实巴交。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枪栓
B.推侧
C.末期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喜讯(xùn) 木牌(pái) B.垫子(diàn) 妖怪(yāo)
C.烫伤(tànɡ) 幸福(fú) D.瘦小(sòu) 规矩(j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村庄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好一幅田园风景画。
B.等到鹅再来吃饭时,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C.这句话十分精彩,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D.因为早就知道自己会成功,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欣喜若狂。
5、知音乐园。(在下列读音正确的字下面画“——”)
长廊(lǎng láng) 槛(jiàn kǎn)
画舫(fáng fǎng) 栏杆(gǎn gān)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pŭ) 附近(fù) 徐徐(yú)
B.捣乱(dăo) 和谐(xié) 冠心病(guān)
C.倘若( sháng) 绘画(huì) 剥莲蓬(bō)
D.应和(hé) 慰藉(jiè) 绮丽(qĭ)
7、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遇到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做个____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A.变色龙
B.百灵鸟
C.应声虫
D.哈巴狗
8、查字典填空。
“绝”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绝”在词典里的解释有: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穷尽;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气息中止,死亡;⑤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⑥绝对。
请为下列句中的“绝”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____)
(2)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络绎不绝。(____)
(3)法子我都想绝了,但还是理不出个头绪来。(____)
(4)敢于突破既有经验,常常会使你在绝处逢生。(____)
(5)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他悲恸欲绝。(____)
(6)张爷爷的书画堪称双绝。(____)
9、课内阅读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解释词语。
潇洒:_________
朦胧: _________
晶亮:_________
【2】找出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歌的描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投机的燕子
朋友说,他家有一窝燕子,据他观察,老燕子喂食,都是从一侧的乳燕开始依次喂起。有一只乳燕,起初它排在左侧的最边上,当它吃完老燕子衔来的食物后,趁老燕子飞出去觅食的机会,它翻过左侧第二只燕子,把自己换到第二的位置,当老燕子觅食回来时,又把食物投进了它的嘴里。这只乳燕如法炮制,它不断地翻过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当越过最右侧那只乳燕时,结果掉出了窝外,落在地上摔死了。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好像不是在听他讲一只燕子,而是在讲一个人,一个投机取巧的人。
投机取巧,可以让你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付出,获得最多的利益。偶尔的投机取巧,可能会让你从中得到某些实惠,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机取巧,只会让你在人生之路上挂得很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如法炮制:_____________
(2)投机取巧: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内容,说说那只投机的乳燕为什么会落在地上摔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线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机取巧有哪些利弊?你读了短文后有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阅读《母鸡》片段,回答问题。
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他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1】在文中找出下列意思对应的词语。
(1)一直持续某个动作,没有完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2)好像在倾诉,又好像在怨恨。 _______________
【2】请再写出两个像“嘎嘎”这样的拟声词:_________、_________ 。
【3】请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4】这一段采用了______的构段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_______之情。
12、课外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liú)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道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作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作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地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黃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屋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布达拉宫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先是透过__________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______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3】联系仝文,说说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
【4】“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
13、《神奇的纳米技术》
有一位脑垂瘤病人走进一间漂亮的病房,躺到一张舒适安逸的床上。医生病人头上套上一个按照病人尺寸用速凝塑料制成的头罩,接着将一针试剂注入病人体内,然后吩咐:“所有人退出房间,手术开始。”
此时,屋里只剩下病人,病房里既听不到以前医生的吩咐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灯闪烁。此时病人意识清醒,可并不感到疼痛,只不过有点紧张。当然,这是难免的,因为手术部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确切地说是脑垂体。半小时以后,手术已经完毕,医生把病人领到“术后病房”。病人外表无任何异常,可是手术的效果却很好,病根被彻底切除,而且是在细胞水平上被除掉的。
这就是神奇的纳米医学技术。也许你心里会纳闷,医生们是如何完成这“不流血的外科技术”的呢?
其实,这个手术最关键的过程就是医生给病人注射的那一针。注射器里装的既不是麻醉药,也不是其他任何药剂,而是一个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人----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根据医生的需要,通过体液,进入人体内部,对指定部位进行修复、抢救等,从而使人体的病情能够立即好转。这一次手术,纳米机器人就是顺着病人的血液,直入大脑脑垂体部位,对发生病变的脑垂体细胞进行大清除,把病变细胞杀掉。很快,病变的细胞全都不见了。无需流血,没有疼痛,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可以痊愈。
那么,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呢?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所谓纳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我们知道,一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一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的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都不能看见它!拿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悬殊实在太大。但是,也正是纳米机器人微小的个子和精确的控制能力,才使得它能自如地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进行手术。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子……
不只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会与一个被称为“纳米”的名词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你早晨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又重又厚的电视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被无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以将数百万颗微小的卫星送入太空……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从第2段来看,运用纳米机器人做脑手术的情形与传统手术的情形相比,不同之处表现在 。
这种新型手术的优点是 。
3.末段列举了许多属于未来的事物,其作用是:
4.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
14、课外阅读
奇怪的花
一张糖纸被一降风刮(guǎ guā)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
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xiāng xiàng)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变成了一朵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
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捎 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怎么,你不认识我?”糖纸生气了,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呀!”说着,扭了担身姿。
“你不就是一张糖纸嘛!看把你给美的!”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技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你也想变为一朵花吗?”
风筝正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繁 烦)地说:“我才不像你那样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
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枝,随着风飘落到地上。
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和不恰当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洋洋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目寸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画“ ”部分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糖纸为什么会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用“﹏﹏﹏”在文中画出来。
【5】为什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水管漏得很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问住户:“现在情况怎样了?”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①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zā)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一幢幢高大的高楼拔地而起。
②我们参观了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和知识。
18、修改下列句子。
(1)我爱看《灰尘的旅行》、《穿过地平线》、《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我们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展示。
在你的家乡,肯定有许多迷人的景色,例如:景色秀美的公园,美丽的小村庄,热闹的街市……请选择你喜爱的某处风景写一写。
要求:①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②有一定的顺序,语句通顺。③表达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