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毫”字的意思与“毫不相干”中“毫”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无顾虑

B.丝不差

C.明察秋

2、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清平乐•村居》相同的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选词填空。

  反应   印象   影响   反映

(1)客户们都(   )东风牌卡车质量好。

(2)这件事在班里引起了强烈的(   )。

(3)上课随便讲话,会(   )别人听课。

 

 

4、下面诗题、作者、题材、表达的精神品格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送别诗——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B.《塞下曲》——唐代卢纶——边塞诗——憧憬塞外风光

C.《墨梅》——元代王冕——题画诗——不向世俗献媚

5、“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6、下列是对本册内容的回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繁星》,诗中赞扬了母亲的伟大。

B.《海上日出》为我们讲述了日出至日落的全过程,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琥珀》一文通过作者大胆的推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蚊子和蜘蛛包裹在松脂球中形成琥珀的过程,揭示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

D.《芦花鞋》是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讲述了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大雪天卖芦花鞋的故事,详写的是青铜大雪天卖芦花鞋,最后他穿着剩下的一双鞋回来了。

7、下列画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月(rǎn) 中央(dǎng)

B.执(zhuó) 实(sī)

C.先(qū) 不努力(jiě)

D.实(jiàn) 里程(bēi)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不能重复)

__________ 如雾__________ 高楼__________ 车水__________

灯火__________ __________袅袅 依__________ 鸡犬__________

这个_______的小山村,宁静而祥和,不同于城市里那_______的喧闹。早上,村子里_______,热闹极了。傍晚的时候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

鳜鱼_________ 箬笠________

2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

B. 青山,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

C. 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D. 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蜜蜂

初春,家里来了一窝蜜蜂,它们钻进谷仓里安家,妈妈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在农村,有蜜蜂来是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我天天观察它们,也渐渐了解了它们。

蜜蜂非常聪明,它们会建造巧夺天工的蜂巢。奇特的蜂巢是由许多个六棱柱形的蜂房组合而成的。数学家经过仔细计算得出:使用同样的原材料,六棱柱具有最大的体积,从而可贮藏更多的蜂蜜,十分符合几何学原理和省工节材的建筑原则。小小的蜜蜂真可以算是自然界中卓越的建筑大师呀!

蜜蜂很勤劳。采蜜是它们的主要工作。桃花、稻花、月季花……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它们忙碌的身影。据说蜜蜂最远能够飞到离蜂巢14千米外采蜜,真了不起。看到勤勤恳恳的它们,我怎能不深受感动呢?

蜜蜂体长虽然只有一到二厘米,但你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英勇善战的勇士。有一回,一只大马峰想溜进蜂房搞破坏,被放哨的“卫兵”发现了。险情就是命令,许多小蜜蜂从巢里扑了出来。它们在入口处布了个蜂阵。只要马蜂飞过来,它们就同时扇动翅膀,并翘起尾部的武器。“嗡”的一声,马蜂只好向后撤。看到敌人还不肯离开,几只蜜蜂从阵里飞了起来,在敌人面前晃了一下,又落在阵里。接着又有几只飞了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马蜂一点便宜也没占到,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为了守护家园,这些小精灵愿意付出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听妈妈说,一窝蜜蜂一年可以为人们提供几十公斤蜜。如果你正在品尝这甜入心底的美味,请不要忘了这是由千千万万平凡而又勤劳的小蜜蜂酿造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卓越: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夺天工: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重点介绍了蜜蜂的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蜜蜂的巢是巧夺天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有蜜蜂来会预示着这一年全家人将过得甜甜蜜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  )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  )的众人,他(  ),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井然有序——( )                           争执——(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调派;差遣。                                        (    )

(2)(情节)悲哀而雄壮。                           (    )

(3)凶狠、混乱地格斗。                                 (    )

(4)整整齐齐的样子。                                 (    )

(5)思考、探索问题。                                 (    )

12、课内阅读。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1给文中画线句子加标点。

2用“   ”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3用“   ”画出表示金华双龙洞名字由来的句子。

4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请想象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儿,打一弹,再移一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儿蹦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第2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以下选项中不是他看到的情景是(   )

A.小男孩弹弓打得很差。

B.有位妇女不停地给男孩递石子儿。

C.小男孩不停地打弹弓。

D.小男孩打中了瓶子。

2为什么作者认为那位妇女是孩子的母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坐在孩子的身旁。 B.她给孩子递石子儿。

C.她不断地提醒孩子。 D.她的眼神中满含着慈爱之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时间已近傍晚。

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即将到来。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蛐蛐的歌声十分动听。

D.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练习的时间之长。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类文阅读

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有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意思是说,去过我国安徽省著名的黄山风景区,你会觉得它的美是第一的。暑假我去了一次黄山,真有这种感受。

②乘上缆车不久,一座座连绵不绝的青山立刻映入眼帘。那些山峰笔直地立着,仿佛是一个个守护黄山的士兵正等待着游客的检阅。

③黄山千姿百态的松树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我们一下缆车,就直奔能看到松树的观景台,眼前都是苍翠的松树。它们大部分都弯曲着身子,不像白桦树一样笔直,也不像榕树那样粗壮,但是它们的姿态看起来却坚强有力,充满精神。我细细观赏起松树来。当我们到了一座山峰的最高处时,看到了一棵造型奇特的松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虎松。导游告诉我们,黑虎松在黄山十大名松中排名第二,因为它枝叶整体看起来很像草书中的“虎”字而得名。我仔细地看了看旁边石碑上写的草书“虎”字,又看了看这棵松树,嘿,还真像!之后我们还观赏了好像伸长了手臂在欢迎客人们到来的迎客松,松叶横向铺开像撑开的雨伞一样的雨伞松,还有那像两条相互缠绕嬉戏的巨龙一般的双龙松……都让我大开眼界。

④黄山的怪石也十分迷人。黄山上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有的看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有的却险峻无比,好像马上要滚落下来一样,令人心惊胆战。我们来到一个怪石前,那石头叫“仙女弹琴”,仔细看着,真的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半跪着,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正当我陶醉的时候,妈妈让我看不远处那座陡峭的山峰。那里有一块石头,正如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原来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每走一处,你总能看到许多独具特色的奇石,“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个个都形象逼真。

⑤黄山上还有神奇的云海、温泉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险峻山峰,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____________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2)短文中详细描写了黄山____________的松树和____________的岩石,简略写了云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用“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游览先后顺序的词语或短语。

4正确选择:作者作为重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奇石是(   )。

A.狮子抢球 B.猴子观海 C.龟鱼对望 D.仙女弹琴

5分析判断:短文第③自然段写松树时,为什么要写白桦树和榕树呢?理由是(   )

A.说明松树既不笔直,也不粗壮的特点。

B.把白桦树、榕树和松树进行对比,突出了松树坚强有力、充满精神的特点。

C.把白桦树、榕树和松树进行对比,表现了白桦树的笔直,榕树的粗壮。

6语言运用:请从“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中选择一块石头,根据石头的名字展开联想,模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要分辨出这时候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但是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上面的病句。(有两处错误)

17、句子医院。

1.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写科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愿望。

2.在马上,你不用离鞍,虽然稍一伸手,但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3.“六一”庆祝会上,我的舞蹈刚跳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就热烈鼓掌。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赵慧敏同学不光智慧、还很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她爱躺着看书,结果不到半年眼睛就近视了。赵慧敏后诲极了,她说,我一定要改进躺着看书的不良的坏习惯。从此,她坚定做眼保健操,养成保卫视力的良好习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柳林风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中有许多小动物,如鼹鼠、水鼠、蛤蟆、獾……等。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代替它写一写自我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请以《 的自画像》为题,为它画个像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