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三个园丁被砍头了吗?(      

A.砍头了

B.没砍头

2、达林夫人的吻最后给了( )。

A. 温迪 B. 娜娜 C. 彼得· D. 叮当铃

3、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是(  

A. 我们要虚心帮助同学。 B. 这样做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C. 老师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D.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

4、下列句子中不是关于有错就改的一句是(       

A.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修改病句。

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识积累,完成练习。

(1)王维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出门在外的人过节时内心的写照。

(2)______时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清明上河图》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描绘的是八九百年前______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4)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_______________

7、写出同音字。

jiàn            

         

线        

shī       .

      .

shì       .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会写字)

dào yǐng   zháo jí xīn shǎng 

yún chèn   jīng měi   bié zhì

jī ling   huí tóu   āi yā 

shī zi jī huì tàn qì

kàn bù qǐ méi jīng dǎ cǎi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大红枣儿,他在路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有个过路的医生看见了,对他说:“喂,小伙子,梨不能多吃呀!这东西对人的牙齿虽然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这人就问:“那么,大红枣呢?”     

医生回答道:“大红枣儿倒是补脾的,可惜又伤牙齿,也不要多吃。”

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拿起梨看了看,放下了,拿起红枣看看,也放下了。想了想,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吧,我吃梨只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吃大红枣就不用嚼,整个儿咽下去。”

于是他拿起一颗枣儿往嘴里一扔,用舌头拨了拨,一仰脖就吞了下去。他哪里知道,整个儿的枣到肚里也没法消化,对脾当然也没有好处。

1“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为什么会左右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古时候那个人囫囵吞枣的原因是什么?(   )

A. 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才这样做的。

B. 那个人听了医生的话,片面理解才这样做的。

C. 那个人由于知道枣的吃法才这样做的。

3医生对那个人的劝告的意思是什么?(  

A. 梨和枣对人体健康不利,都不要吃。

B. 梨和枣对人体健康各有利弊,应该有不同的吃法。

C. 梨和枣对人体各有利弊,不能多吃。

4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  

A. 那个人非常傻。

B. 那个人片面理解别人的话,自作聪明,做了蠢事。

C. 那个人只知道枣的好处,不知道梨的好处。

5“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滨小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2请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3小城庭院的特点是____,作者重点写了___________,分别写了它们______ 的特点。

4作者写小城的街道,主要突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它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馨  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它展开翅膀,就如撑开的大伞,为小鸡挡风遮雨。

熊猫对子女的抚抱、依偎等动作好像人类一样。当小熊猫刚降生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漉的皮肤,当孩子会走后,熊猫妈妈紧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在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为了保护子女,还会来一套“调虎离山”计。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雏鹌鹑被狐狸发现了。正在窝中的鹌鹑妈妈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狐狸以为猎物唾手可得,便舍弃巢穴中的幼仔而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时,鹌鹑妈妈便(灵活  机灵)地飞向高空。有时母鹌鹑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她便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选择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极容易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慈母心。其中,重点写了鸟类中______________慈母心

4“——”从文中画出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5仿写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选段主要写了火烧云(     )的变化。

A.色彩

B.形状

C.色彩和形状

【2】选段围绕“____________”这个关键词,连用四个“____________”,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________。我想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来形容火烧云的颜色。

【3】下列对选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火烧云的颜色很多,无法一一说出来。

B.作者的见识不广,很多颜色都不认识。

C.火烧云颜色变化太快了,有些颜色来不及说出来。

【4】用选段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天空中还会有哪些颜色的火烧云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柳树儿弯弯

河边有一棵柳树,一棵枝儿弯弯,用力垂着的柳树。

正是阳春三月的时候,南风一路小跑来到柳树跟前,轻声说:“冬天过去了,快快起床,让我给你梳梳头吧。”说着,拿出梳子为柳树梳了起来。梳呀梳,把柳树的绿发梳得又细又长。

春雨迈着细步跑来了,对柳树说:“让我来为你打扮打扮,好去迎接春天!”说着,拿出钩针,扯起雨线,一针一针织了起来。织呀织,把织好的绿纱披在柳树身上。

这时的柳树,浑身闪着绿光,婆娑着,长发跟着飘逸起来。小燕子飞来了,大声说:“看呀,柳树就像一位绿衣仙女!”

银亮亮的的小河跑来了,赶紧拿出相机,对柳树说:“快站好,让我给你照张相吧!”

柳树快活地荡起柳丝,小河把快门一按,只听“咔嚓”,一张相片照好了。

柳树望着美丽的自己,高兴极了。它感谢风,感谢雨,感谢小河,因为是它们让它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袅娜多姿。

啊,河边有一棵柳树,柳枝儿为什么总是弯弯?因为它不忘别人的好处,总是把感谢送给有恩于它的人……

【1】请从文中提取信息将题目补充完整。

文中南风为柳树______________为柳树________________为柳树____________

【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两个拟人句。

【3】大家为什么喜欢打扮柳树,这是因为( )

A.柳树爱漂亮。

B.大家很勤快。

C.因为柳树懂得感恩。

【4】文中出现的春天的事物,你最喜欢谁?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故事,谈想法。

爷爷和孙子赶着毛驴去赶集

爷爷和孙子赶着毛驴去赶集,爷爷让孙子骑驴,路人议论:“这孩子,真不懂事,让那么大年纪的爷爷跟着跑!”于是孙子让爷爷骑驴,路人又议论:“这老头心真狠,让这么小的娃娃跟着跑!”爷孙俩一块骑,路人又说:“这爷.孙俩好残忍,压得驴抬不起头来!”爷孙俩就抬着毛驴走,路人还议论:“这爷孙俩可真是傻帽儿……”

1人们的不同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聪明的你如果面对这种情况,会选择哪种做法?你会怎么和这些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我爱菊花

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有米兰,有玫瑰,还有太阳花……每年春夏间,它们争芳吐艳,惹人喜爱。然而,我最喜欢的是迎霜怒放的菊花。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上都布满了寒霜。瑟瑟的秋风吹来了,黄叶纷飞,百花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展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傲霜耐寒的性格。

菊花种类繁多,颜色艳丽,姿态万千。就说我家院子里的菊花吧,那白菊白得像雪,黄菊白里透黄,墨菊紫里透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再说形状吧,龙须菊的花瓣向上卷起,好像小姑娘头上的卷发。白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黄菊开放时,朵朵花儿就像毛茸茸的鸡娃……这一束束菊花,在寒风中竞相开放,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我爱菊花。菊花啊!你高尚的品格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1】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菊花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这句话写的。作者用________比喻龙须菊向上卷起的花瓣,用_________比喻黄菊的朵朵花儿。

【3】按要求摘录词语。(至少写2个)

描写菊花颜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菊花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喜爱菊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小明在街上看到了下面这则寻人启事。你认为按照这则寻人启事提供的信息,丢失的人能找到吗?请你结合如何写“寻人启事”的相关知识,具体说明理由。

寻人启事

我的老父亲头脑不清,在大街上走失。望好心人看到后提供线索,本人必有重谢!(重谢:以5-10万元作为奖金)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给这个故事加个结尾。,

县太爷经过这次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发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同关系的关联词,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不同的三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的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并写下来。

1.一年有四个春夏秋冬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阵微风吹来,碧绿的池水泛起阵阵波涛,使人心旷神怡,池边的花坛里胜开着牡丹、月季、芍药,它们虽然开得热烈,但一朵比一朵美丽,还不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水池,这花坛,还有远处的假山、凉亭、树木,一幅美丽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盼已久的辩论会开始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箭,互不相让。辩论会坚持了很久。这次辩论会不但锻练了我们的口才,而且加深了我们的知识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也许算是最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以学校后勤处的名义,通知各班班长下午两点半到后勤处领新校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