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宋人/有耕/者 B.折颈/而死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种事物不能相提并论

B.晨晨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C.春天,各种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3、“清晨,老人们在公园里活动筋骨。”这句话中的“活动”的意思是( )

A.肢体动弹,运动

B.动摇,不稳固

C.为某种目的而行动

4、选词填空。(3分)

发现   发明   发觉

(1)电灯是爱迪生(   )的。

(2)他非常专心,连我进来都没有(   )。

(3)科学家在那个地方( )了一个大油田。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古诗填空。

作者

朝代

诗题

上句

下句

苏轼

____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

曾几

____

____

____

添得黄鹂四五声

____

____

日出江花红胜火

____

 

 

7、根据道理填写本单元的课文题目(10分)

(1)目的与行动相反是不能成功的——(   )

(2)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3)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

(4)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

(5)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就是不能妄下结论——(   )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mì mì   pǔ   tōng nuò   ruò jù   jí sū   xǐng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内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①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②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③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④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⑤《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1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A.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B.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C.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D.别看画上的人少,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2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很传神,体现在________

A.画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

B.这幅画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C.画上的人虽小,但每个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D.这幅画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3桥北头的情景最有意思,请给下面的语句排序,把序号写在( )里。

____马右边的小毛驴被吓得又踢又跳。

____人太多,骑马的人差点撞上对面的轿子。

____一个骑马的人,正往桥下走。

____桥边看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____骑马人拽住了马笼头,才没撞上去。

4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新鲜有趣?圈画出来,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开始,百姓们住进高楼大厦觉得挺(新奇  惊奇),走进工厂做工也感到很有趣,纷纷(夸赞 称赞)新国王为自己创造了新颖神奇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不愉快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把天空搅得混浊不堪,人们开始(想念  思念)原来瓦蓝瓦蓝的天空。火车、汽车排出的废气和道路上飞舞的灰尘,使人萎靡不振,人们渴望着呼吸原来的清新空气,更加怀念绿树浓荫和鸟语花香。

1在括号内选出合适的词语,把不合适的用“/”画去。

2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好景”;用“ ”画出文中“不愉快的事”事。

3文中讲到的空气污染有( )。(多选)

A. 工厂上冒出的黑烟

B. 火车、汽车排出的废气

C. 道路上飞舞的灰尘。

4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两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便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礼物?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果然,看到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小男孩儿有几个愿望?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给了他什么样的评语?在文中用“____”画出。

3文章中小男孩儿在等待着一个更好的时刻,这是什么时刻?他为什么要等这个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接过信封,为什么心在怦怦地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选段中用“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吹出来的肥皂泡。

【2】“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肥皂泡的____之情。

【3】“我们”想象着肥皂泡去了哪些地方?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肥皂泡还会去哪些地方?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送着肥皂泡,“我”(  )

A.十分留恋和不舍。

B.十分伤心难过。

C.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13、课外阅读。

粗心的一家

从前,有一个人坐在席铺上与朋友你一下我一下地下着围棋,眼看局势对自己很不利。

“嗯……”

他全神贯注地沉思着,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灭了火的香烟。

“瞧你哟,这副怪样子。火灭了还不知道,咯咯咯……”

在隔壁房间做针线活儿的老伴看了直发笑。

“你呀,一着迷,就成了这个样子。火已熄啦,还吸着,真叫人好笑。”

她光看着席铺那里在发笑,忘了手头做的针线,结果把衣服的袖口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

厨房里,侍女正把锅里的饭打到饭桶里,当她看到这种情形时,笑着说道:

“哎呀!太太啊。看你光注意席铺那里,竟把袖口给缝住了。那么你的手将从哪儿伸出来呢?哈哈哈……”

侍女光顾嘻嘻哈哈地笑,忘了把饭打入饭桶里,只是堆积在木板上。jǐn jìn)管如此,侍女却一点儿没察jiào jué),仍然嘻嘻哈哈地笑着,不一会儿,只见木板上堆满了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上打“√”。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局势: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

3文章充满了笑声,当太太笑老伴____________时,自己__________,当侍女笑太太__________时,自己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追随春天的脚步》

韩吉辰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故乡——那就是华南地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每一年春天都要来一次从南到北的长途旅行呢!在我们追随春天的脚步展开旅程之前,先来明确一下春天的标准是什么

节气立春并不是表示春天的到来。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根据当时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确定的。现在气候早就变化了,况且中国那么大,华南的一些地区根本不下雪。所以二十四节气并不统一,立春节气不是春天到达的时间。

春天的科学标准是:每五天的平均气温,又叫候气温,稳定在10~22之间,春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就是冬天,高于22的就是夏天了。

每年二月下旬,春天便迈开脚步,从其故乡华南地区出发北上了,3月5日左右到达长沙,15日前后到达武汉、南昌和杭州,25日前后到达郑州和济南,4月初来到石家庄、德州和天津,4月10日左右,就抵达北京了。前后共走了40多天,1700多千米的路程,真可谓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春天稍作停留便接着向北旅行,4月25日左右到达沈阳,5月10日前后到达哈尔滨。这段路是上坡路,所以走得慢一些。要是遇上了寒流,春天的行程表也会有一些调整。

春的旅程有两个秘密。第一是上山的速度很慢,一些高山从没有春天在那里驻足过,而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有人想不通:热空气上升,高空离太阳又近,为什么气温反而低呢?这是因为太阳的能量不是直接加热空气的。太阳光照射大地,先把地面烤热,再由地面去加热空气,因此气温的变化,取决于距离地面热源的高低。一般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要降低0.6,越高气温越低。

和春天有关的另一个秘密是,它到达海边的时间会晚一些,不过一旦到达,就会在那里流连忘返。那是因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较慢,加上海风吹来吹去的影响,气温变化要缓慢一些,因此春天到达时间会晚一些,但是驻足时间会比较长。这就是一些高山和海滨往往是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

(1)这篇文章有几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依次是:春天的标准、_________ 、春天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最后自然段,说说流连忘返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小草宝宝的绿衣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块大草坪,可爱的小草宝宝就住在里面。

春天,小草宝宝露出小脑袋,穿上了春姑娘送来的绿衣服,给校园添加了绿色,校园显得更美丽了。它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打扮着校园,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不知多少欢笑。

夏天,小草宝宝长高了,衣服更绿了。远看,校园里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近看,风姐姐轻轻一吹,小草宝宝点了点头,好像在跳舞呢!

秋天,小草宝宝想换件衣服,便穿上了秋婆婆做的黄衣服。突然,秋风吹来,吹落了这件黄衣服,校园里就像铺上了一地的金子。

冬天,小草宝宝怕冷不敢出来,躲在地下睡大觉,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

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

1“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是按照______顺序来写的。

3春天,小草宝宝穿上了(   );夏天,小草宝宝的衣服(   );秋天,小草宝宝换上了(   );冬天,小草宝宝躲在地下(   )。

4本文的结构是(   )。

A. —— B. —— C. ————

5短文中的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缩句练习

1.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群水鸟正在吞食漂在水面上的菜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3)班的学生十分爱戴亲切、温和、知识丰富的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河边的木瓜树上,一个成熟的木瓜掉进了水里。(加入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会笑话您的。(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急得大叫:“快点!来不及了!”(加入动作、神态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很灵敏。(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下面这段话。

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 》,感触很多。谁能相信看不见一个又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拉丁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成就惊人的呢?做为健全身体的人,我们有什么现在的生活理由不珍惜呢?

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的病句。   

(1)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好看。   

________

(2)世界上在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医生了。   

________

(3)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有馒头、速冻饺子、衣架和元宵等。   

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