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C.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D.瓢虫的膜翅挺漂亮的,像一件黑绸衬裙。
2、王琳琳准备讲一个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讲一个女子到长城脚下寻找丈夫,却得到了丈夫已经累死的噩耗,她在长城脚下痛哭三天三夜,把长城都哭塌了,最终投海而死。如果要给这个故事配一幅图,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的另一边》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了宇宙另一边的自然景象、生命存在的形态和事物运动的特点等。
B.《剃头大师》中 “我”毫无理发经验,随意乱剪,根本不是“大师”。作者以“剃头大师”为题,幽默风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童年的水墨画》选取了儿童生活的镜头,只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画面。
D.《肥皂泡》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呼兰河传》。
4、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乌黑(wū) 姿势(zhī) 活泼(pō) 聚拢(lǒn)
B.舞蹈(dǎo) 飘动(piāo) 遵循(zhūn) 随风(suí)
C.别致(zhì) 精美(jīng) 欣赏(xīn) 尘土(chén)
5、读拼音,写词语。
kā fēi dì zhèn wēi fēng téng yún jià wù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词语。
金灿灿(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语境,写出形近字。
写出含有“弟”字的生字。
小弟弟(_______)一个跑上楼(_______),把苹果(_______)给了妈妈。
8、看拼音,写词语。
jì lù bǎo cún jīng yàn cháo xiǎn ōu zhōu
shè huì yīn fú dú zì jiǔ jiā mù tóng
9、阅读。
小小蚂蚁本领大
①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②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③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④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景物辨别。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⑤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你认为短文③④段空白处最合适的关联词依次是( )
A.只有……才…… 如果……就……
B.如果……就…… 只要……就……
C.虽然……但是…… 只要……就……
D.如果……就…… 只有……才……
【2】短文是按( )的顺序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3】短文没有对蚂蚁的( )进行介绍。
A.寻找食物
B.如何进食
C.传递信号
D.怎么认路
【4】和⑤自然段划线部分句式相同的是( )
A.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B.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C.难道彼得不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D.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
【5】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把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也不会四散乱跑起来。
B.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C.所有蚂蚁都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D.我们只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的习性。
10、阅读积累。
我变成了一棵树(节选)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1】画“ ”的句子是对“我”的_____描写,“嗵嗵”“丁零丁零”都是模拟_____的词,这些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我”心跳的_____、速度之快,从中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__的心理。
【2】下面对“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我”复杂的心理活动。“我”高兴的是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没法叫我回家吃饭了,失望的是妈妈竟然认不出我来。
B.这句话写出了“我”矛盾的心理,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
【3】“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话题转换
【4】联系全文思考,妈妈为什么要带来好多东西分给小动物们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吃虫的植物
①在自然界里,我们常见的是昆虫吃植物。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吃虫的植物呢?有。
②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它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叶片同时紧紧地卷起来,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
③有一次,一只苍蝇被茅膏菜的叶子粘住了,那只苍蝇嗡嗡直叫,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可是,它越是挣扎,叶子就卷得越紧。到后来,苍蝇竟被消化了,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
④还有一种叫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
⑤猪笼草全身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它的叶子长长的,又宽又大,叶尖伸长成卷须,并挂着一个袋子。袋子小的不过一二寸长,大的有三四尺长,可盛四五碗水。袋子上面有个盖,半开着口,袋口和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那些贪吃蜜汁的小虫,一飞到袋口上,脚还没有站稳,就会跌下去。原来,这些袋子的袋口和内壁都很滑,袋底还有“积水”,小虫跌进了口袋,就再也爬不出来了。等小虫腐烂以后,猪笼草就吸收那汁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⑥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亲眼看见一条蜈蚣在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子露在袋外,正在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怜那袋里的半截身子,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1】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维系——(______) 尽力——(______)
【2】短文介绍的吃虫“能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能手”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在短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茅膏菜样子的句子。
【4】比较第②段和第⑤段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段话都是先介绍植物的样子,再介绍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第⑤段的内容给下列语句排序。
(______)小虫飞到袋口上。
(______)用袋口和盖上细毛的蜜汁吸引小虫。
(______)吸收汁液维持生命。
(______)小虫腐烂。
(______)小虫掉进“积水”中。
12、阅读理解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我经过细细的观察,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地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的表演。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是不会飞翔的,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蜘蛛真的会飞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蜘蛛的第一根线是怎样拉过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着创造的”?你能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这句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我最棒。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一提,那轻圆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为什么阴雨时节母亲总教我们吹肥皂泡?
____________
【2】请按照文段中的描述,写出吹肥皂泡的过程。
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是怎样做的?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把过程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
1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 )的,胡须也( )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 )的。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括号里。
一翘一翘 一张一张 一突一突
【2】下面的词语用来形容小虾此时的状态,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火冒三丈 B.怒气冲天 C.趾高气扬
15、阅读美文,回答问题。
小陶土
在一个陶艺工场,有一团陶土被压在木桶的角落里。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被触摸,因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天,重重的盖子都会被掀开,许多手会伸进来,快速地挖走一袋或一球陶土。小陶土会听到人们忙碌工作时愉快的声音。“什么时候才轮到我呢?”他想知道。
有一天,一群小孩子跟着老师来到工场。许多小手伸进桶子里。小陶土是最后一块被选中的,他总算出来了!“这是我的大好机会!”他在光线中眯着眼想。
有个男孩把他放在辘轳上,用最快的速度转动。“好好玩啊!”小陶土想。辘轳一边转,男孩一边试着把陶土拉起来做一个碗,可是后来放弃了,把陶土拍打成一个圆圆的球丢在窗边,急忙跑去跟朋友一起玩。
过一会儿,工场空荡荡的,房间既安静又黑暗。小陶土非常恐惧,他不只想念湿润的木桶,他也知道自己有危险。“完了!完了!”他想,“我只能待在这里干掉,直到变得像石头一样硬。”
又是阳光曝晒,又是晚风吹拂,他快要变得像石头一样硬了。“下雨吧。”他想。“来点水吧。”他叹息着。一片浮云同情小陶土的遭遇,奇妙的事就发生了:豆大的雨点,打进开着的窗子,落在小陶土身上。雨下了一整夜,小陶土已经变得像以前一样柔软。有声音传进工场里。一个小女孩看到窗边的小陶土,将他做成了一个杯子。小陶土得意地说:“终于——我成为一样东西了。”
【1】复述故事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雨水使陶土湿润和柔软。 ②男孩试着用陶土做成一个碗。
③女孩将陶土做成一个杯子。 ④陶土快干掉了。⑤陶土在木桶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陶土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
【3】小陶土在窗边躺了很久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为什么对小陶土来说,这件事情那么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A.人像陶土一样,很容易搓揉及塑造。 B.世界上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C.找到目标并实现是最快乐的事情。 D.做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陶艺。
16、按要求写句子。
(1)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毛、脖子、脚掌,凑成一只大白鹅。(仿照《燕子》第一自然段,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蒲公英的头上长着许多白绒毛。(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上提示语,使句子更生动。
牧童________地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3)例:水是那样绿,绿得好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仿写)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________。
(4)书是精神食粮,怎么不可以煮昵?(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的整整齐齐。(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夜空中群星闪烁,不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有趣的一本寓言故事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空气和其他别的东西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2)两个学校的兴趣小组昨天开始活动了。
20、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主题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样东西,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一件物品,然后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把过程写清楚,详略得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