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__) 发现(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 攻打(__________)
2、背一背,填一填。
1.小信________则大信__________。
2.春节到,人欢笑,贴______,放鞭炮。元宵节,______,大街小巷人如潮。我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和____。
3、照样子写出几个词语。
例:一束束
( ) ( )
( ) ( )
( ) ( )
( ) ( )
4、我会写反义词。
富裕——( ),强大——( )
5、我有新发现。
煎 蒸 煮
我发现这几个字有一个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那么这几个字与__________有关。
6、看拼音,写词语。
wēn nuǎn rè nao kǎo ròu yǔ zhòu
yuàn yì yóu xì shì jiè shāng diàn
7、读一读,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贫”用部首查字法,查“贝”部,这个字跟钱财有关。 (______)
【2】“阿姨、坐位、指南针”这组词里只有一个错别字。 (______)
【3】《揠苗助长》《羿射九日》《亡羊补牢》都是寓言故事。 (______)
【4】蜘蛛卖袜子时,看到蜈蚣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______)
【5】鼹鼠米加先生的愿望是把孩子们都培养成设计专家。 (______)
8、根据课文《小马过河》内容判断对错。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____)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____)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____)
(4)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____)
9、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李时珍是清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______)
2.羿一共射下了九个太阳。 (______)
3.我们祖先的摇篮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______)
4.蜘蛛开店总是运气不好,最后他不开店啦。 (______)
10、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村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所描写的季节都是夏季。(______)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这句话要用疑问的语气来读。(______)
【3】“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都是表示颜色很多的词语。(______)
【4】“譬如”的近义词是“比如”,“寂寞”的近义词是“寂静”。(______)
【5】在我们中国,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清明节。(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邓小平爷爷植树(节选)
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玩,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这篇选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______)话。
【2】______年____月____日这天,是个令人________的日子。
【3】植树节是每年的____月____日。
【4】植树的步骤:①挑选树苗;②移苗入坑;③挥锹填土;④挖好树坑。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树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____”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6】用“○”圈出第三自然段中,表示邓爷爷植树动作的词。
【7】邓爷爷是怎么植树的?从选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银杏树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银杏树。它高大挺拔,灰褐色的树皮十分苍老,就像一位老人布满条条皱纹的手背,谁也不知道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那么银杏树就像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体保护着杉树。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人加工过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银杏树的叶子是美丽的。春天树上萌发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吹过,眨呀眨的,像少女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了小扇的模样,片片翠色欲流。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为蓝天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
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的,黄澄澄的,(埋葬 埋藏) 在(稠密 细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 发觉),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炫耀 夸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而不傲慢;你果实累累,却不居功自傲。你给人奋进的力量,教人谦虚的美德。银杏树,我赞美你!
【1】文中第4自然段是按_____顺序记叙的。
【2】用“/”划去第5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3】银杏树的树干_____________;
树枝_________________;
叶子________________;
果实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段意。
13、阅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回答问题。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1】如果我们在野外迷了路,大自然中有很多的指南针,如 、 、 、
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树叶稠的一面是 方;沟里积雪融化得快的一面是 方;太阳中午的时候在 方,地上的影子指着 方,北极星永远高挂在 方。
【3】你还有什么辨别方向的办法吗?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滴滴滴”,皮皮猴司机开着出租丰穿梭在森林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它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线。
一天,小山羊去买青草,问皮皮猴:“请问,去新开的超市应该朝哪边走?” “朝那边走。”哈小熊想买治疗打哈欠的药,问皮皮猴:“我想去省城的药店,请问哪有近道?”“唰唰唰!皮皮猴随手一画,画出一张地图:“在这里!”小松鼠去远山采松子,找不到路,问皮皮猴:“你能告诉我上山的路怎么走吗?” “向左转。”大家纷纷道谢离开了,皮皮猴趁着无人,暗中窃笑。哎哟,小山羊走反了路,累得气喘吁吁。按照皮皮猴的指引小松鼠走到一条河边。哈小熊更生气,竟然走到了一间公共厕所。原来,皮皮猴说了谎话,骗了大家。小动物们都很生气。渐渐地,朋友们都离它而去,皮皮猴感到好孤单。
皮皮猴想来想去,决定改掉说谎话的坏习惯。从那以后,皮皮猴认真地给其他小动物指路。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1)皮皮猴司机因__________,所以,它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线。
(2)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向皮皮猴司机问路,皮皮猴司机却骗了它们。
【2】你喜欢短文中的皮皮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我A[大声疾呼 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3】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文中第六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这句话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描写一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运用加点词“可爱”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芳芳家离公共汽车站不远,从她家出门一直走,在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就到了。这天,芳芳正准备去上学,刚出家门就遇到一位老奶奶问路。
老奶奶:小朋友,请问去公共汽车站该怎么走啊?
芳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奶奶:谢谢你,小朋友。
芳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她总是想把我吃掉。
(1)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 。
例: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
我们把公主救出来了。
(2)脸被我用一颗露珠洗干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以《放风筝》为题,写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哪儿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