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地理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关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单一   B. 南北温差大

C. 东西降水差异小   D. 季风气候显著

2、2018年11月23日,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电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如图)竣工投运,该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下列对该工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工程穿越秦岭山脉核心地带和云贵高原腹地

B.该工程位于世界上台风灾害分布最广的地带

C.该工程处于低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区域

D.该工程跨越阑沧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3、2020年11月1日零时是我国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平衡人口性别比例

B.减少人口数量

C.摸清我国人口家底

D.改变人口分布

【2】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A.漠河—昆明线

B.黑河—昆明线

C.漠河—腾冲线

D.黑河—腾冲线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西北部稠密

B.极不均衡

C.东南部稀疏

D.非常均衡

4、关于我国工业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沿海

B.沿边境线

C.沿江河

D.沿铁路线

5、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利用新能源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可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新能源是(     

A.风能

B.天然气

C.煤

D.石油

6、下列不属于“节水型社会”发展的行为和途径的是(  

A.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浇灌绿地

B.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C.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漫灌、喷灌等灌溉模式

D.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

7、濒临渤海、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

A. 河北、山东   B. 山东、江苏   C. 辽宁、河北   D. 辽宁、山东

8、穿过重庆市的铁路线有(  )

A.京广线、陇海线 B.宝成线、贵昆线

C.成渝线、渝黔线 D.渝怀线、成渝线

9、读中国疆域及省级行政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光热条件好

B.海域广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C.陆上邻国众多,有利于对外贸易

D.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印度洋

【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省区一年中夏季温差最大

B.长江从乙省区注入黄海

C.丙省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D.丁省区位于云贵高原上

【3】自2021年5月以来,图中戊省区一群“出走”的亚洲象成为全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戊省区的简称是(     

A.川或蜀

B.云或滇

C.贵或黔

D.陕或秦

10、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  )

A. 黑龙江与乌苏里汇合处   B. 帕米尔高原

C.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D. 曾母暗沙

11、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向南飞,理论上最终能够实现的是(     

A.回到北京

B.到达南极

C.到达赤道

D.到达北极

12、导致贵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山高坡陡,地表崎岖②毁林开荒③降水集中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读下图京沪高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京沪高速铁路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依次是(     

A.京、津、冀、鲁、苏、皖、苏、沪

B.京、津、冀、鲁、苏、鄂、苏、沪

C.京、冀、豫、鲁、苏、皖、苏、沪

D.京、冀、鲁、皖、苏、赣、苏、沪

【2】京沪高速铁路没有跨过的河流是(     

A.淮河

B.黄河

C.珠江

D.长江

【3】京沪高速铁路跨越的两大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14、既是我国最大工业城市、又是沪宁杭工业核心城市的是

A. 上海   B. 广州   C. 天津   D. 北京

15、长江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主要是指(     

A.养殖效益大

B.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C.航运价值大

D.水能资源丰富

16、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三江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17、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是会造成破坏的。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附近。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8、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简称是

A. 青、藏   B. 藏、甘

C. 青、川   D. 川、藏

19、读图“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这两周内北京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     

A.15日

B.17日

C.24日

D.27日

【2】根据15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建议居民在当天(     

①尽量待在室内,关上门窗,打开空气净化器

②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

③减少外出,外出要戴上防护口罩

④减少室外剧烈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3】影响23日-24日北京市空气质量变化的天气最有可能是(     

A.

B.

C.

D.

20、同学们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例探究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是同学们对爪哇岛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

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D.降水季节差异较大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征,同学们对芝马努河河流特征进行了推测,合理的是(     

A.源短流急

B.水量稳定

C.结冰期长

D.有凌汛现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陆上疆界长   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陆上邻国 个,隔海相望的邻国有 个,________,__________既是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

 

22、台湾省大部分属于   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属于   气候。

 

23、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为影响我国的____(冬、夏)季风,受此影响期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____

(2)①为____季风,来自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②为____季风,来自____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3)受此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季,其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灾害。

(4)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图中的____区(填字母)。

24、读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来看,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

(2)中线调水线路从_______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

(3)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_平原,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5、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将我国划分为____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____、热带。

26、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________省北部地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________和杭州________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7、200510月,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改写了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没有铁路的历史

A. 青海 B. 四川 C. 新疆 D. 西藏

28、综合各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成都位于________地理区域。

29、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   ,冬季   。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面积广。

 

30、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______运输、______运输。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所在地形区为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北起长城,南到_____

(2)该地形区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其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为由_____区向_____区过渡.

(3)该地形区所在地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能源输出地,主要能源种类是_____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_____(任答其中两点);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任答其中两点)

(5)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具有_____特征

(6)在西部大开发中,黄土高原地区必须坚持_____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退耕还林还草 D.大力发展交通

(7)图示地区中我国第二大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_____,此河段初冬春季节会出现_____现象.

32、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历史悠久的引黄灌溉造就了中国最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宁夏引黄古灌区。宁夏也因此成为我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区之一,自古就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读宁夏示意图和宁夏古灌区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护”宁夏】

(1)位于宁夏平原西北部的_______(填山脉名称),像一道天然屏障,削弱寒冷气流,阻挡腾格里沙漠向_____(填“东”或“西”)移动。

(2)宁夏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河“富”宁夏】

宁夏平原是黄河上游第一大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早在2000多年前,宁夏平原的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如今,这里沟渠纵横,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宁夏平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填“耕地”或“草地”)。分析宁夏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

【人“爱”宁夏】

历代引黄灌溉的发展,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宁夏引黄古灌区形成了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2017年10月10日,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4)引黄古灌区位于我国______(填“内流区”或“外流区”),多条古渠自南向北依地势从黄河自流引水,降低了工程难度。

(5)简述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意义。

33、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及各类地形类型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一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之一是____,该特点对发展经济的影响是____

(2)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形类型以____为主,图二中山峰甲为____

(3)由图二概况我国地形的第二大特点是____。该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____

(4)从地势的角度看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在图示地区集中分布的原因是____

A.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经济发达,用电量大                    D.地形平坦,利于建水电站

34、《航拍中国》是许多中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从中可以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丰富地理知识。根据《航拍中国一新疆》解说词中的相关描述,结合新疆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以形象地概括为“________”。

(2)“新疆接近一半的人口选择在中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__河流域生活”,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夏季,新疆高山上有最优质的牧草”,该地最适宜发展________业;棉花喜温好光,适宜生长在沙性土壤,“新疆长绒棉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闻名国内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4)随着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有________(至少一点)。

35、读我国部分铁路和长江干流交会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住郑州的中学生小明想在十一假期到美丽的杭州旅行,他设计了一条比较经济的旅行线路,先从郑州乘火车,沿____线到达武汉,再换乘____(交通工具)到达上海,再换乘火车,沿____线到达杭州。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铁路网的疏密状况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较_____,上游地区较____,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铁路运输____,地势低平,修建难度较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