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假期作业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300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导致“庞大帝国轰然倒塌”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代唐

D.陈桥兵变

2、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3、秦统一后,最初通行全国的规范文字是

A. 小篆   B. 甲骨文   C. 隶书   D. 金文

4、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5、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卖饮食、卖药材、唱曲、相面、算卦、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6、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根据下表内容,指出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便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B.巩固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C.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D.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

7、小何同学在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唱了一曲改编为历史版的《菊花台》,下列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歌词是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虎啸沧桑。       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A.隋、宋、元、清

B.汉、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清、元

8、唐朝末年以来,武将拥兵自重,致政权更迭、战乱不休。宋太祖接受这一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禁军将领有领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

C.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设通判节制武将

9、下列各项中,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舜传位给禹 B.禹传位给伯益 C.启承父,家天下 D.汤战胜桀

10、“两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双方都已筋疲力尽,都需要有一个保持双方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局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整个河北地区也因和平而全面恢复生产,两国不再因无休止的战争而使无数生灵涂炭……(双方)不用兵达百余年,如此长期的和平局面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蕴含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中所评述的和议,可能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和议

D.辽金和议

1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他们依然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12、汉顺帝末年,“跋扈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     

A.政治腐朽

B.政权瓦解

C.宦官独断专权

D.宦官外戚共同专权

13、陆游有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政权的边界,与之相关的和谈是(     

A.澶渊之盟

B.唐番会盟

C.宋夏和约

D.宋金和议

14、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出现这种现象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

1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C.元朝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16、邮票被誉为“方寸中的历史”,一枚小小的邮票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两枚邮票反映的史事产生的共同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日本社会转型

B.加速了中日贸易发展

C.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扩大了中国政治影响

17、山西省的旅游宣传语是“晋善晋美”,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

A. 韩、赵、魏   B. 郑、宋、楚   C. 韩、赵、燕   D. 秦、齐、楚

18、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山项洞人

19、下面《战国形势图》中,中三国是由春秋时期的某一诸侯国被瓜分后形成。这个诸侯国是(       

A.卫国

B.宋国

C.鲁国

D.晋国

20、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如图壁画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哪一事件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人藏

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   ”的有利地位。

(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宋齐梁陈四个定都建康的王朝,统称  

(3)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2、唐高宗去世后, ______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23、观察右侧《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填写下图:

河流②⑥

原始人遗址①③④⑤

 

24、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等多种造字方法。

25、把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论或成果代码,填到对应的历史人物的括号内。

26、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________(填写粮食作物名称)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27、_________是宋代最具有特色的文学体裁。北宋时期,平民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战役名称。

(1)炎黄联合打败了蚩尤的战役______。

(2)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的战役:_____。

(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_____。

(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______。

(5)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战役: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0、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四川地区最早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材料,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编自《通典·食货》

材料三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中所示现象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概括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为“诱三晋之人”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张骞开辟西域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