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初二(上)课时练习历史考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B.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由贫穷走向富强

D.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

2、下侧这件革命文物见证了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一等功臣

辛界思的

淮海功臣服

       华东野战军

一等功臣

辛界思的淮海功臣服

A.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B.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C.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得到解放

D.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影片《八佰》改编自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回望历史,这场会战的影响是(     

A.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4、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实业家是(   

A.卢作孚

B.张謇

C.荣氏兄弟

D.侯德榜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依次是

①刹帝利

②吠舍

③婆罗门

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6、1861年11月,法国作家雨果致信法国远征军上尉巴特力尔,指出: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强盗则叫作英国。这表明

A.私人信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B.信件描述与历史事实完全相悖

C.艺术表达限制了其史料价值

D.此信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

7、请将下列条约名称前的序号与相关条文内容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a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割台湾全岛给日本       c割香港岛给英国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

8、哪一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洪秀全称“天王”

 

9、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广州起义

10、胡乔木曾说:“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一伟大事变”的作用是(     

A.推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完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1、他曾是军事学校饱受讽刺的学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颁布的法典今天仍在法国施行……他一生的经历至今仍使无数人心驰神往。“他”是(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

D.拿破仑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其具体表现包括

①玻利瓦尔等人领导的拉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

②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13、1915年,《讨袁檄文》直斥:“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声讨袁世凯

A.刺杀宋教仁

B.解散国会

C.签订“二十一条”

D.复辟帝制

14、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了(  )

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

1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并未成功。帝国主义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临时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C. 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D. 反对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6、“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

17、下图这枚纪念币体现了(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年”纪念币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多党合作

D.基层自治

18、“1951年秋,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等沿海岛屿及香港、澳门等地外,祖国大陆全部获得了解放。”以上材料没有提及西藏解放的

A. 背景

B. 时间

C. 方式

D. 意义

19、他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里的“他”指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光绪帝

20、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提倡民主科学

D.主张变法图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 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 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22、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3、11839年,清朝钦差大臣________在广东领导查禁鸦片。

21912_______颁布,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

24、1992年中共______(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

25、1951年,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7年,______(地名)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6、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7、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8、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29、197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

3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新的管理制度是什么?目前,全国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一个?

32、看图回答问题

1.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哪里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有何重要意义?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妥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崇尚民主,珍爱和平。全国抗战胜利后,为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因为她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伟大胜利。你认为这场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6)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则对变法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场景有何关系?图二事件揭开了哪一事件的历史序幕?

(2)康有为和梁启超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什么?戊戌变法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戊戌变法的推行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的情况?

(4)据材料五,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