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 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字。

  (   )史   严(   )   鼓(   )

biàn   (   )子   分(   )   (   )解

 

 

 

2、写出下列诗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____________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____________

3、形近字组词

练(   )   锦( )   棕(   )   瑰(

炼(棉( )   踪(   )   魂(

4、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1)妈妈上夜班还没有回来,小红独自在窗前pái huái( ),jì mò( )qīn xí( )着她,使她内心jīnɡ huáng( )不安。

(2)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生出tián nì( )的感觉,在那个年代,吃上一口,便使人彻底忘不了。

(3)在科学史上,许多bù kě sī yì( )的发现发明都来自于sī   kōng   jiàn   ɡuàn( )的生活现象。科学家们见微知著,往往在偶然的机遇中就发现了伟大的科学zhēn lǐ( )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ài shān( ),或轻于鸿毛。

5、积累与运用。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____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 _________来了,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草色 B.鲜花

2“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 ”和“ 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说明性文本,回答问题。

闲谈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②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③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④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错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⑤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名人与读书方法对应的一项是(  )

A.鲁迅——乐趣读书法

B.毛姆——三步读书法

C.毛姆——跳读法

D.爱因斯坦——三步读书法

【2】下列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解有误的是:(  )

A.完全相信书上的内容还不如不看书。

B.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的迷信书本。

C.书上都是名家所言,可信度高,当然值得相信。

D.不能完全相信书本,要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

【3】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4】“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这一句中的“十分”去掉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写文中的,也可以写课外积累的。)

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坚守你的高贵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莱伊恩为什么不愿听从政府官员多加几根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的“弄虚作假”具体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4段回答,莱伊恩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伊恩的“固执”以此体现了莱伊恩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前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______

(2)文段以李鼎铭提意见为例,说明只要是正确的批评,我们都接受。______

(3)文段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任何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______

4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   )。

A.是否符合革命队伍的利益

B.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文中“漫步”的意思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A.灯光照着“我”,“我”身上很暖和,眼前很明亮。

B.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C.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十分美、十分亮。

3第2自然段中“多好啊”的作用是(   

A.它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

B.是说别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正确的句子是(   

A.广场上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B.灯静静照耀着宏伟建筑。

C.灯照耀宏伟建筑。

D.灯照耀着建筑。

13、课外阅读。

好奇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的口头禅是“神马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你不想你的事业徘徊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例。

【3】填写近义词。

(1)司空见惯——______ (2)五彩缤纷——______

【4】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看破红尘的过客”指的是不能观察、体会生活,不能有所发现的人。

B.“心如止水的高僧”指的是能参透世间万物的规律,领悟透彻的人。

C.“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批判了找借口掩饰自己的人。

D.“浮光掠影”批判了看问题肤浅,认知也肤浅的人。

【5】读文中画“   ”的句子,根据句式和短文主旨,仿写句子。

如果你不想你的_____,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______

14、阅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水, 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1按要求填空。

2“这样的山”指桂林_________________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__________________的水。

3文中“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一句,是把_____比喻成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要求:(1)下面题目自选,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50字。(3)注意不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

题目一:最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目二: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通过一、两件事写一篇文章,表达生活中的某一个道理。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以上。

1)词语准确,语句通顺,要有新意。

2)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