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拼音写字词。
(1)爸爸用tiě chuí( )一下接一下地záo( )着石头,石头上很快就有了一个洞。
(2)fén shāo( )塑料袋会污染空气。
(3)抗日jú shì ( )越来越yán jùn ( ),为了摆脱日本帝国主义 mó guǐ( )般的压迫,面对日本侵略者cán bào( )的如fěi( )徒般的酷刑,村子里的人即使fěn gǔ suì shēn( )全然不怕,最后在一个pì jìng( )的地方壮烈牺牲。
2、根据所提供的称谓,写出与其相对应的年龄。
周岁(______) 而立(_______) 不惑(________)知天命(_______)
花甲(______) 古稀(_______) 耄耋(_______) 期颐(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巧夺天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离不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 tián nì tāng chí zhŏng zhàng
( ) ( ) ( ) ( )
nóng chóu jiān áo răn gāng jiăo bàn
( ) ( ) ( ) ( )
5、《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_____ 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 )的辛苦,提醒人们( ),诗歌表达了对农民( ),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8、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①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②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句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
(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
【4】【整体感知】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 )→( )→( )
【5】【心灵感悟】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精彩回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段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 )
A. 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 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 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4】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读完本段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完成下面题目。
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
蝙蝠是哺乳动物的飞行将军。一到傍晚,编蝠就在空中盘旋,一边飞,一边捕捉蚊子、蛾子什么的。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喉咙能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当遇到物体的时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科学家把蝙蝠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蝙蝠飞将军的回声定位器就像一部活雷达。它的分辫本领特别高,能把昆虫发射过来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的声信号区分开,准确地辨别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更让蝙蝠自豪的是,它这部活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还特别强,即使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它仍然能有效地工作,引导蝙蝠在黑夜中准备却地捕食害虫。
就像有矛就有盾一样,蝙蝠有“活雷达”,有些夜蛾就利用自身高超的“反雷达装置”来对付它,于是双方就展开I一场动物世界的“电子对抗”战。
夜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喜欢围绕着亮光飞舞。别看它们是些小飞虫,身上却有探测超声波的特殊“装置”。动物学家们发现,在有些夜蛾的胸、腹之间有一个鼓膜器---这是专门截听“雷达波”的器官。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夜蛾在截听到蝙蝠的探测“雷达波”之后,如果编蝠离它还有30米远,它就转身逃之夭夭;如果蝙蝠就要飞过来啦,夜蛾身上的鼓膜器就告诉它大祸临头,夜蛾便当机立断,不断改变飞行方向,在夜空中兜围子、翻跟头,或者干脆收起翅膀落在树枝、地面上装死,想尽办法让蝙蝠找不到它的位置。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夜蛾还装备有“电子干扰装置”。在它们的足关节上,有一种特殊的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咔嚓”声,用来干扰编蝠的超声波,使它不脆确定目标。
有些夜蛾的“反雷达”战术更高明,它们全身都是“反雷达”装置。这就是它们满身的绒毛,可以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强度的回声。夜蛾自己也能发出超声波侦察敌情。
在这场特殊的动物“电子战”中,尽管编蝠飞将军有一整套“电子进攻”手段,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夜蛾小巧精良的“电子对抗装置”,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如果这些自然之谜被彻底揭开,应用到军事技术上,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卫和攻击效果来夺取未来战争的胜利。
【1】写出下边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蝙蝠是哺乳动物中的飞将军。(______)
②有了这个“反雷达装置”,夜蛾可以发现距离它6米高、30米远的蝙蝠。(______)
【2】请问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何表达作用。
但在夜蛾巧妙的“电子防御”措施面前,有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短文,你知道蝙蝠和夜蛾之间的“电子战”具体指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生命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干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们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了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全国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出身、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冲破命运之茧,化蛹为蝶的生命之剑。
【1】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克雷蒂安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茧”“蝶”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人们“同情”他是因为____________,人们“尊敬”他是因为____________。
【5】“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饱含哲理,你能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登 山 人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
第二个人登到半山腰,( ),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 ),几次跌倒,几次爬起,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1】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解释下列词语。
气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 )。
A. 动作描写 B. 外貌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心理活动描写
【4】登上顶峰的人所说的话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对三个人登山的记叙,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择词语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徘徊________(huí huái) 花瑞________(ruì ruǐ)
三蒂________(t ì dì)莲 荫蔽________(bì pì)
【2】用横线画出文章第④~⑧段中描写“我”情绪变化的四句话。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的叙述方法,点明了花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以花喻人________。
【4】文章中对白莲的描写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