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课时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语境,填写诗词名句。

(1)诗句中有美景:“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是大自然绘就的山水画;诗中有情怀:“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道出了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道出了贺知章久客伤老的感慨;诗中有着历史的声音:“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当年鏖战急,_____”记录了红军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2)开卷有益。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_______”,因此,李白感慨道:“钟期久已没,______。”王安石悲叹道:“故人舍我归黄壤,_______。”读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我们用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__”来赞颂这些英雄。《有的人》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们自然联想到了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托物言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哲理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_______写的《_______》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

(2)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_____(品质)的_____(谁),________(品质)的_______(谁)……他们身上闪光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或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4)您稍一点拨,我顿感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相处久了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秉性,这正如那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常常用古语教育我“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乱花钱,过富有的日子时要想到以后还可能过贫穷的日子。她还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要多听别人的劝告。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注 别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天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读书,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从这一册书中,我认识了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_,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_____;通过刘禹锡《浪淘沙》中的“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黄河蜿蜒奔腾的气势;通过_____的《江南春》中的“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我感受到了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此句出自《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常用_____比喻知音难觅。唐代诗人李白在《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曾写道:“锺期久已没,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轻纱似的微云。

5、辨字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宿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与理解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根据原文补全诗文。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清平乐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意,解释下列词语。

相媚好: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

4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解释词语。

别枝:____。   见:____

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___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1】“听到这个消息”中“这个消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比用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10、人物对话时使用提示语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根据要求,摘录课文中有关句子各一句

1)提示语在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示语在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示语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馅儿就露了出来,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小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吃完了再把掉到手心里的渣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晾干,然后拿到磨坊去磨成面粉。面粉带回家,母亲先把面粉倒进在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面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凹进去的圆形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洗净双手,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美味!

⑦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用简洁的文字补全稳重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买糯米——__________——做面饼——裹馅料——捏紧——打模__________

【2】语言赏析。

(1)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早晨,巨人躺在床上,被一阵迷人的乐曲惊醒了。这乐曲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起初他还以为是皇家乐队从门前经过呢。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小朱顶雀在窗外歌唱。婉转的歌声在巨人的耳边回荡,他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因为在他的花园里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儿的歌唱了。冰雹闻声停住了狂乱的舞步,北风也止住了咆哮。一阵清香透过敞开的窗户扑进巨人的鼻中。

春天总算来啦!巨人说着便从床上跳下来,伸出脑袋向窗外张望。

  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看到了更美妙的景象:围墙上挖了一个小洞,一群孩子从洞口爬了进来,他们攀上花园的果树,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桃树看见孩子们终于又来了,心里非常高兴,因此用鲜艳的花朵把自己打扮起来,伸出肥枝嫩杈在孩子们的脑袋上方轻悠悠的摆动。鸟儿们欢快的跳啊唱啊,朵朵鲜花纷纷从绿油油的草丛里探出头来尽情的欢笑。多么迷人的景象啊!可是,花园里仍然有一个角落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边远的角落。一个小孩站在那儿。他太小了,怎么也够不着树枝,只好徘徊在树旁,伤心地哭泣着。那棵可怜的树上仍旧是一片白雪冰霜,北风还在树梢上空呼啸。小树着急地说:快爬上来呀!孩子。说着他把树枝低垂下来,几乎贴近地面。可是孩子太小了,还是上不去。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4)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听-( ) 狂躁-( ) 尽兴-(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咆哮:  

感慨:  

徘徊:

(3)巨人的花园里里,又呈现春天的景象,原因是

A孩子们带来的

B巨人自己把春天引来的

(4)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是

A反问  B设问  C拟人

 

13、课内阅读

丁香结(节选)

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街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在这个句子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些词语都是人的神态动作,作者拟人化的写法,写出了 ___________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丁香花时,分别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

4短文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作者是按________的顺序描写花的,从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当你来到陌生的地方,需要路牌帮助你寻找方向,看图,完成练习。

【1】请观察两个路牌,图①的形式代表____________道路,图②的形式代表_______________。两个路牌的汉字下面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路牌,我们能获得以下哪些信息?(       )(多选)

A.道路名称

B.方向信息

C.距离信息

D.气温信息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地名的拼音拼写规则:都是大写字母;有的拼音中间分开,有的连在一起。

B.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如“顾榭、北凫”,要作为词语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街”可以连在一起写。

C.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

D.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如“阳立”写作“Yang Li”,“阳立明”写作“Yang Liming”,“欧阳立明”则写作“Ouyang   Liming”。

【4】请用拼音正确拼写出地名“龙泉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把“说”换个词语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19、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出租车司机 充满爱心的小学生艾梅 倒在路旁的老奶奶

要求: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