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专题练习语文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填序号)

①高山( )       ②天( )之音        ③余音( )       ④轻歌( )

⑤巧( )天工       ⑥画龙点( )        ( )笔生花       ⑧笔( )龙蛇

⑨栩栩如( )       ⑩黄钟大( )        惟妙惟( )       行云( )

(1)给上面的词语分类。

①形容音乐美妙和谐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写作水平高的词语: ___________

④形容书法技艺高超的词语:___________

选词填空。

①他弹奏的古典乐曲,如( )般美妙,让人回味无穷。

②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就能做到( )

③眼前的这幅剪纸作品中的十二生肖( ),真可谓是( )之作。

2、先将词语补充完盛,然后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不同 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欲试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班里要举行班干部竞选,同学们都摩拳擦掌、___________

(2)经过针灸治疗,这位卧床多年的病人竟奇迹般站了起来,真是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大义(   )   (   )然正气   (   )尽心机

宁死不(   )   花言(   )   惊慌失(   )

(1)一时间,朝廷内外________。

(2)他们________找来说客,希望文天祥能够投降。

(3)文天祥向元朝统治者表达了他________的坚强意志。

4、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   )( )   册——( )(   )

——(   )( )   奇——( )(   )

——(   )( )   米——( )(   )

 

5、我会背,我会写。

1.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_________________

3.惟有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如眉挂柳湾。_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山色镜中看。_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诗词天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内容。

【2】在所填句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材料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你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材料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本学期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_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果我要重点阅读桑娜的心理变化,我需要重点阅读材料______

【2】文中“忐忑不安”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我们了解到渔夫说的“是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中看出。

【4】从材料二中的加点字“熬”可以读出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和桑娜一样,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10、守株待兔

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1】农夫守在树桩旁是为了( )

A.休息

B.捡兔子

C.观察树的年轮

【2】“守株待兔”中“株”解释为( )

A.露出地面的树根。

B.成长的植物体。

C.量词,泛指树木的数量。

【3】下列与成语中与“守株待兔”同样出自寓言故事的是( )

A.完璧归赵

B.女娲造人

C.揠苗助长

11、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家纷纷查找资料,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加到活动中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闻一则

同学们带着各种cāi cè,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收看这节网络直播课。在无限广阔而神秘的宇宙中,距地球4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三位宇航员开始了太空授课。时隔8年,和蔼可亲的王亚平阿姨再次当上了授课教师,她面带wēi xiào地和同学们打招呼:“欢迎来到天宫课堂!”教室里shùn jiānbào fā后出热烈的掌声。短短60分钟的时间,三位宇航员演示了在失重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讲解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每一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生怕漏掉一点儿内容。太空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相信这节堪称网课“天花板”的直播课,不仅让同学们mù dǔ了奇妙的太空实验,还在他们心里埋下了pān dēng科学高峰的种子。太空授课的意义,真是太重大了。

【1】这份材料里有用汉语拼音代替的词语,请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将汉字写在下面的方格里。注意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 )       ( )     ( )        ( )          ( )

【2】“和蔼可亲”一词中,“蔼”字的笔画数是(       

A.十二画

B.十三画

C.十四画

D.十五画

【3】下面词语中,“注”的意思与“全神贯注”一词中“注”的意思相同的是(       

A.批

B.

C.

D.

【4】这节太空授课,堪称直播课的“天花板”。“天花板”一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流行语。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你觉得它的意思应该是(       

A.建筑材料,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B.室内天棚,有的有雕刻或者彩绘

C.程度极高,高得几乎无法被超越

D.指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12、整本书阅读考查。

那个小院有个好听的也是名副其实的名字:榴园。两层的小楼,红砖到顶,当中一个雕花门洞,进门是黑黢黢的嘎吱作响的木楼梯,因为油漆剥落,扶手很糙,不小心捋上去的话,手心会扎上小小的刺。上了楼梯,外廊宽宽的,透过粗笨的木围栏,能看到院子里散漫的花草和树木,还有畜牧兽医系梅教授家养的那两只威尔士良种鸡,它们头顶着威武雄壮的红鸡冠,昂头挺胸地在潮湿的泥地上踱步,一会儿同仇敌忾地挑衅小女孩,一会儿挓挲开翅膀冤家对头一样斗得昏天黑地,简直就是榴园里的一对混世小霸王。

我们一家栖身在二楼东南角的两间旧屋里。房子开间挺大,南北也通透,难得还铺有木地板,虽然那些木头已经烂出了条条缝缝,不小心滚进去一支铅笔的话,就再也别指望能拿出来。工友帮我们把里间用书柜隔开,女孩子睡朝南半间,男孩子睡北半间。外间是我爸妈的卧室,兼客厅,兼饭堂,兼我爸的书房。我爸的书桌是拿一大块床板搁在四只站起来的木箱上,台面很辽阔,我爸用起来别提有多爽气,可我娘要取四季衣物就麻烦了,先要把桌上的书啊笔啊试管玻璃瓶什么的一件件挪开,让我们帮忙把床板抬到一边去,开了衣箱,取出东西,再抬回床板,把桌上的用品归置到原位。程序丝毫不能乱,因为我爸脾气虽好,但是弄乱了他桌上的东西就不行,他会生闷气:不吃饭,光埋头看书,谁喊他都不理,跟个小孩子似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楼前高过二层窗台的那棵梧桐树。有一年夏天,我趴在窗前小方桌上,伸手就在树枝上抓到一只叫声嘹亮通身漆黑的蝉。我用我娘纳鞋底的细麻绳拴住蝉儿的腰,放它回树上,它一飞,我就拽绳子,可怜的蝉儿才欲张翅便四脚朝天跌在窗台上,不明就里,无法脱身,急得哇呜哇鸣叫。我姐书雅过来看见了,骂我说,小姑娘家家的,学点什么不好,成天跟小虫子小鸟儿较劲!

知道了吧?那时候,我干巴细瘦,胳膊长,腿长,麻秆儿一样四面戳着,再剪一头短发,伸个细筋筋的脖子,风一样地跑过来跑过去,活脱脱就是假小子的模样,所以我姐一点儿都瞧不上我。

我姐很漂亮,真的,初中高中,她都是校花级的人物。我记得她偷了我爸的自行车在学校操场上七扭八歪地骑,后面跟一群嗷嗷叫的男孩子,十几双手伸过去抢着扶她托她,那风头出得,是个女孩子都眼红。

我哥黄克俊跟我姐一样,也是个激情洋溢的人。当年他教我和我妹妹唱的那首《救中国》,我到现在还能哼哼:救,救,救中国,一起向前进,努力呀,努力呀,努力呀,救国要奋斗。唉唉,那时候唱起来,真的是血都沸腾。

我哥和我姐,如花的生命,全都终止在二十岁上。一个参加远征军牺牲在缅甸密支那,一个当了八路军牺牲在华北晋绥战场。

还有沈天路,我的天路哥哥。

……

不不,别担心,人老了有点……我没有激动啊,因为他们都死得其所,像烟花绽放在天空,优美而绚烂。我只有自豪。七十多年过去,我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却永远年轻,年轻到笑声里都带着露水。

《野蜂飞舞》节选作者:黄蓓佳

【1】这本书以“野蜂飞舞”为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野蜂飞舞”是一首钢琴曲的名字

B.代表了主人公黄橙子和她的天路哥之间纯真的情感

C.这首曲子在书中多个场景中出现,伴随着黄橙子成长

D.这首曲子象征着主人公对音乐以及优雅生活的追求

【2】这段文字出自本书的楔子,作用包括   

①交待故事背景②交待主要人物③引发读者兴趣④制造矛盾冲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概括情节,品析人物。

人物

选文中的情节

书中的情节

人物特点

人物结局

作者的话

哥哥

________

读新闻系学拍照

_____

_____

他们留下来的那一张张干净的笑脸,历经漫长的时光,依旧迷人鲜亮。

姐姐

________

去书店参加读书会

_____

_____

天明

……

_______

_____

牺牲在鄂北抗日空战中

【4】选文最后一段中,老年黄橙子不断强调“我没有激动”“我只有自豪”,这是她真实的心情吗?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过节是童年的一大乐事:一是为了吃,元宵的汤圆、中秋的月饼,光是想想就能让人垂涎欲滴;二是为了玩,除夕守岁、重阳登高,对孩子而言也是有无穷的趣味。升上初中,可能就不再过“六一”儿童节了,这不免让人怅然若失

【1】借助对“巍巍乎若太山”中“若”的理解,我能推想“怅然若失”的意思是(       

A.高兴,表现出满足的样子。

B.从容,神情如平常的样子。

C.失落,好像丢了东西一样。

D.害怕,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2】下列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吃汤圆寓意幸福美满。

B.中秋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C.除夕守岁是期盼吉祥如意。

D.重阳登高是希望招财进宝。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

……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本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家住的地方很偏僻,与童年的春节似乎没有联系,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出下文,使内容自然流畅。

B.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过春节时的热闹。

C.环境描写突出过春节前的冷清无聊。

D.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相呼应,突出惆怅寂寞之感。

【2】“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作者产生这种说不出的惆怅之感的原因是( )

A.这个春节很遗憾,爸爸和哥哥们娱乐的时候没有“我”的份。

B.因为过完元宵就要好好收心去上学,“我”不喜欢上学。

C.过年的热闹与年后的安静,让“我”不习惯,既留恋却又无奈。

D.因为我不舍得那些被烧掉的灯,“我”觉得这样烧掉太可惜了。

【3】根据文本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事件

________

母亲:打点新衣鞋帽、做糟肉、卤肉、蒸年糕

父亲__________

大年初一

祭拜先祖、___________

各村耍“花会”

元宵过后

____________

【4】“一表三千里”这句俗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意思是_________,用在这里突出春节_________的特点。

【5】作者回忆了自己大年初一经历的许多事情,其中哪一件写得最详细?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续写句子,使其在结构上与前面句子相同。

一只粉笔,能点拨学习中的迷惑;一块黑板,能记录下老师的深情;一个讲台,______;一本好书,_______

18、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题目:   去哪儿了

要求:横线上可填写有关自己的情况,如懦弱,胆小,快乐……”也可以填写别人的情况,如爸爸的急躁”……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写一些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少于450字。写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