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sì zhōu wài wéi jù zi bǔ chōng
( ) ( ) ( ) ( )
yào pǐn hé jì sǐ qù jì zhù
( ) ( ) ( ) ( )
2、组一个恰当的词语。
3、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yù shì(______) yóu jú (______) mǎn yì(______) bì yù(______)
fǎng zhī(______) mín zú(______) xiū xi(______) shāng diàn(______)
4、读一读,填一填。
1.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想到了这样的诗句:
“________莺飞________,拂堤_______醉________。”
2.六月的西湖太美了!真是
“接天_______________,映日________________。”
3.《左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5、看拼音,写词语。
1.春gū niang(______)来了,公园里táo hóng liǔ lǜ(______),温暖的春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bō wén(______)。孩子们在草地上yóu xì(______),你追我赶,真rè nào(______)。
2.古人把bèi ké(______)当做qián bì(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cài bō wén pí láo zuó tiān
yāo qiú mǎ pǐ néng lì liú xià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中,用春风来比喻剪刀。(________)
2.大象最后听取了小动物们的话,把耳朵竖了起来。 (________)
3.蜘蛛给河马织了一个口罩后,决定改卖围巾。 (________)
4.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的是花籽。 (________)
5.妹妹走不动了,是爸爸抱她回家的。 (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雷锋叔叔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从中我感受到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____
【2】古人曾经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____
【3】《千人糕》一文中,“千人糕”指的是一千个人做出来的米糕。____
【4】从《揠苗助长》中我明白了,违反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____
【5】《小毛虫》一文中,小毛虫变成了茧,然后变成了蝴蝶。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边,化得慢的是北边。(__________)
【2】《小马过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尝试。(__________)
【3】“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__________)
【4】《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__________)
【5】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踏秋赏菊和登高。(__________)
10、想一想,判断对错。
(1)“拂提杨柳醉春烟”中的“醉”是“喝醉”的意思。( )
(2)“满”的偏旁是草字头,所以是上下结构。( )
(3)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的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
(4)邓小平爷爷83岁了,还认真地栽树,我们要学习他做事认真、爱护绿化的良好品德。( )
11、快乐阅读。
童年的问号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
有一个英国男孩,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想: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还有一个英国男孩,叫瓦特。他看到水开了,壶盖儿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姨妈:“壶盖儿为什么要跳舞?”
古时候,中国有个小男孩,叫张衡。他常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望着晴朗的夜空,一边想,一边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张衡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夜空 (_________)的科学家
【2】短文一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科学家的童年。
【3】用“ ”画出三位科学家小时候的问号。
12、课外阅读。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身新衣服。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身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17米。”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阿姨请教。松鼠阿姨说:“我看17厘米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决定问问山羊奶奶。山羊奶奶说:“那得(dé děi)量(liánɡ liànɡ)一量才知道。”山羊奶奶用米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17米,也不是17厘米,而是17分米。”
小猴买了17分米布,请山羊奶奶帮他做新衣。新衣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不大不小正合适。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2】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3】小猴做新衣,先请教了__________,然后请教了__________,最后请教了__________。
【4】小猴最后听了__________的话,买了__________布。
【5】小猴的衣服不大不小正合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大象的耳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1】“扇”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读(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_______)。
【2】大象自言自语说明( )
A.大象喜欢自己和自己说话。
B.大象也怀疑自己的耳朵有问题了。
C.大象没有朋友,只能自己和自己说话。
【3】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耳朵竖起来后给他带来了哪些烦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这段话共(__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共(______)句话。
【2】大象把他的耳朵放下来,是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天快暖和了,连队里发放夏天的衣服,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jiāo)鞋。大家喜滋(zī)滋地从司务处领来了衣服。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
司务长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只要一套?” 他说:“我身上穿的军装,缝(féng)缝补补还可以穿,我觉得现在穿一套打补丁的衣服,比我小时穿的要好上千万倍呢!剩下的衣服交给国家吧!”
雷锋生活很俭朴,从来不乱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好扩充他的“小图书馆”,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用的搪(táng)瓷脸盆、漱(shù)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
【1】我能用加点词写句子。
大家喜滋滋地从司务处领来了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务长为什么对雷锋的话感到奇怪?请在原文中用“ ”画出来。
【3】雷锋是个怎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画“√”。
A. 俭朴( ) B. 小气( ) C. 节约( )
16、看看课文插图,依照例句说一说。
例: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①房子旁边_______________。
②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
班里要建图书角,请你就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谈谈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不到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栽种 已经 爷爷 亲手 长大了 邓小平 的 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前 真 五颜六色 啊 的 鲜花 一大片 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画,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把图上的内容写出来,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把字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