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中国少年说》的内容,按课文内容填空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 ,少年 则国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①强 国强 ②智 国智 ③富 国富 ④独立 国独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棵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B.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露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C.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D.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3、分享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收获,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一本好书要故事情节精彩,感情真挚,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B.阅读时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感情。
C.好的书一定要使用华丽的词句,方便我们借鉴和模仿。
D.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在分享这些故事时,为了增加新鲜感,我们可以“添枝加叶”来点小创作。
4、比一比,再组词。
泳________谎________悔________郎________既________
咏________慌________梅________朗________即________
5、回忆所学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读古典名著,我们了解了_____________的神机妙算,领略了__________打虎的英勇果敢,见识了______从刚出世到称美猴王的过程,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多姿多彩的。前半学期,我们了解了古代不同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儿童种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描写儿童玩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描写儿童在牛背上吹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从军行》。
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根据“拱”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
(1)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_______)
(2)环绕。(_______)
(3)成弧形的建筑物,也指建筑物成弧形的部分。(_______)
7、课文直通车。
1.青山说:攀登吧,________,________!
绿水说:前进吧,________,________!
2.《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主要通过两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近字组词(3)
优( ) 径( ) 姿( )
忧( ) 经( ) 资(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顶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而有一个活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住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义正词严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朝廷严令禁烟。布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朝廷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文中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其他描写人多的词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段落,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小标题概括民夫销毁鸦片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观的群众看到鸦片被销毁了,都欢呼跳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①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议事,孔明也在座。周瑜说道:“曹军有一百万,不是一朝一夕能打败的。众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长期御敌。”语音未落,黄盖说道:“恐怕即使三十个月也不能打败曹操。依我之见,这个月能打败曹军最好,如果不能,不如听从张昭的主张,尽早投降曹操。”周瑜脸色大变,怒道:“我奉主公之命与曹操决战,谁再敢提投降,定斩不饶!”黄盖也大怒,骂道:“”我纵横江东多少年,三代主公谁不知道我?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敢教训我?”周瑜怒不可遏,喝道:“黄盖惑乱军心,不罚不能服众,推出去斩首!”甘宁见状,急忙出列为黄盖求情,周瑜喝道:“你竟敢扰乱军法!”喝令军士,将甘宁乱棍打出中军帐。众将纷纷跪下求情,希望能宽恕黄盖。周瑜指着黄盖骂道:“”如果不看众将情面,今天非斩你不可。说罢,令军士责打黄盖一百脊杖以示惩戒。打到五十脊杖时,众将见黄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已经昏死过去。再次苦苦哀求,周瑜才说道:“看在众将的情面上,先记下这五十脊杖,再敢小觑本都督,定斩不饶!”
②众将将黄盖扶回营寨,围着黄盖叹息不已。鲁肃从黄盖营中出来,径直来见诸葛亮,说道:“我们都是都督的部下,不敢劝他。先生是座上宾,怎么不劝一劝?”诸葛亮笑道:“先生不知道周都督责打黄盖是苦肉计?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劝解?”鲁肃这才恍然大悟。诸葛亮又说道:“紫荆见到周都督时,千万不要说我识破了他的计谋。”鲁肃点头答应,转头去见周瑜,问道:“都督为什么责打黄盖?”周瑜说道:“责打黄盖是苦肉计,为了瞒住曹操,再派黄盖诈降,就势放火烧曹营。”接着又问道:“诸葛亮有何看法?”鲁肃回答道:“他也埋怨都督不讲人情。”周瑜哈哈大笑,说道:“终于瞒过他了!”鲁肃听了,低头不语。——改编自《三国演义》
【1】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第①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主张及早投降,周瑜依照军法责打黄盖。
B.黄盖提出如果打三十日打不败曹操,不如及早投降,以求保全
C.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故意出言不逊,周瑜依计下令责打黄盖。
D.周瑜责打黄盖,众将苦苦哀求,才让黄盖少挨五十脊杖。
(2)第①段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
A.动作描写 B. 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3)第②段中众将为什么叹息不已?( )
A.因为怨恨周瑜不该如此残暴的对待黄盖。
B.因为未能及时阻止周瑜责打黄盖而感到后悔。
C.因为抱怨诸葛亮不该眼见黄盖被打而袖手旁观。
D.因为黄盖是江东老将,受到如此重刑,让人心疼。
(4)下面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哪一项是诸葛亮没有参与的?( )
A.官渡之战 B.火烧赤壁 C.挥泪斩马谡 D.空城计
(5)选文结尾,鲁肃为什么低头不语?( )
A.因为诸葛亮没有识破周瑜的苦肉计。
B.因为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周瑜却以为瞒过了诸葛亮。
C.因为鲁肃被周瑜的智谋所折服。
D.因为鲁肃不相信苦肉计能够成功
(6)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哪一项表达有错误?( )
A.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老将赵云招到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他。
B.为了除掉董卓,曹操手持宝刀刺杀董卓,被发现后,已见刀维明瞒了过去。
C.曹操为了躲过马超的追杀,脱下红袍,割断胡须。
D.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两位嫂子,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
【2】《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话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现了。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所有的人家。( )
(2)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
(3)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
2.概括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桓景为什么要与瘟魔对战?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最后一课》(选入时有改动),做题。
1941年,大半个中国被日寇侵占,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内,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郑振铎拿起讲义夹,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①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时针指着10:30。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②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一个捏紧了拳头。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郑振锋先生外貌的句子。
【3】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①,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郑振铎先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郑先生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B.郑振铎先生在即将和学生分别的时候热泪盈眶,显得有些儿女情长。
1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肚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父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下面哪个不是“我”在梦幻的世界里看到的?( )
A.龙、森林
B.仙鹤、哪吒
C.太乙真人
D.太阳
【2】短文中“出神”一词表示什么?( )
A.“我”看呆了
B.“我”分心了
C.“我”陷入思考
D.“我”很有精神
【3】对“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仿佛”可以替换为“好像”
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描写了作者看着云的想象
D.写出晚霞的神奇和美丽
【4】如果你看到如此美丽的晚霞,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仿着第三自然段,写几句吧!
我出神的望着,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异常炎热,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蒿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腿。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_______挂着拐杖离开家,_______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_______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松的大海。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那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序号)
A.慢慢地 B.静静地 C.早早地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噩梦:_______
(2)负债累累: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读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没有”,反复强调“没有”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
(2)读第④自然段,“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中“那座山”是指_______。
【5】本文结尾与下列结尾特点一样的一项是( )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C.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5、阅读短文。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走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的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发髻上的珍珠饰品折射出柔和的光。
兄弟俩羡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朴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盘绕在头上,像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在桌子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阳光一样耀眼的钻石。
这对兄弟呆呆的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该多好啊!”
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有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尼黎亚,你真的这么穷吗?什么珠宝都没有吗?”
康尼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拟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眼睛□是吗□快拿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拉过两个男孩儿,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光芒 (__________)的饰品
(__________)的翡翠 (__________)的外套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用“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4】短文第2.3自然段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的珠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的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按要求填表格
季节 | 最美的时间 | 最美的景色 |
春 | ________ | ________ |
夏 | ________ | ________ |
秋 | ________ | ________ |
冬 | ________ | ________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连段成篇的方法是________,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________关系,不分________,这样能更好地表达短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
17、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壁交给相如。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壁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快速阅读,把握关键信息。下面对文段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摔和氏璧
B.相如据理力争,保护和氏璧
C.相如与秦王约定献璧时间
【2】“相如看这情形”中“这情形”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从这情形可以看出秦王 。
【3】边读边思考,及时概括句子意思能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内容理解。
画“﹏﹏”句子是对相如的_______描写,其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可以知道,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
A.展示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和氏璧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地位,秦国理屈被动。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yè),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念俱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
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如果让你创造性的复述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小妙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变色龙,学名( ),因为它能够(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 )、( )、( )的过程,从变色龙的( )、( )、( )三个方面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 )。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 )
20、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串联起来。
柳公权字写得好。 柳公权做人和他的字一样。
21、姹紫嫣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白蛇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题目:我迷上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中有什么是能让你着迷的呢?说说你的故事吧!
要求:(1)讲清楚迷上了什么,怎么迷上的,以及迷上它的表现有哪些。(2)不要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