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六年级(下)开学考试语文考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燥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躁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

(2)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__________,热情的杜鹃花__________,美丽的海棠__________,到处花香醉人。

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不怕劳苦,不怕埋怨。形容一心为公的思想。_____

(2)做事有开头,也有结尾,非常认真,能坚持到底。_____

(3)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_____

(4)在比赛或考试中成绩优异,名次排在最前面。_____

(5)形容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冶炼 

溶解 

沉淀 

分析 

隐退 

乏力 

荣誉   

头衔   

里程碑  

人声鼎沸  

卓有成效  

 

5、先将小题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 )( )       巧夺( )( )       ( )( )

重见( )( )        死得( )( )       ( )( )

(1)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

(2)只要你( ),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问题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3)伯牙抚琴,( ),余音缭绕,三月不知肉味。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7、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回答问题。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词的第一句连用两个“失”,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中,作者用“骄杨”而非“娇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中“杨柳”一语双关,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引用了两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人间曾伏虎”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她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2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A.比喻依靠别人过活。________

B.由于激动或悲伤,眼泪充满了眼眶。________

3造句。

无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1)15课的作者是 ,文章为 结构。可以分为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片土地指的是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向我们表达了

(4)印第安酋长分别从   、这三方面向白人提出了要求。

(5)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这句话中把   比喻成 

 

(6)河水是我们的兄弟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7)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在文中出现 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8)《竭泽而渔》告诉我们  

 

11、现代文阅读

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啊!”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爱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经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不自禁:______________

娴熟: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与“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相照应的句子,画“________”。

【3】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第七自然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喜。

【5】第四自然段中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为什么“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指祖国母亲。

C.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

12、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2】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边做事的人回家吃团圆饭。

【2】填空。

这段话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3】这段话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公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和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1填空。

(1)选文第⑨自然段将新加坡和纽约地铁对比,意在揭示_______________(限制在10字以内)的道理。

(2)选文第⑩自然段画线句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起香蕉皮到一个废纸兜里,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第⑧段中的“我”是有公德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何为公德?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公德?(请提出两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19、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我们消灭了全部敌人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3】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唱歌。

【4】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5】学校要开春季运动会,纷纷报名参加。(修改病句)

【6】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技能:任选一题写。

  1、题目:美好的回忆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请选择学校中的

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不少于450字。

2、下面是一篇文章的结尾,请你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补写前面的内容。

爸爸拍拍我的肩,高兴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记得把结尾写上。自拟题目,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