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六年级(下)课时练习语文考卷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___朋友家拜年___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___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___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___食品和各种玩具___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___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___可以骑毛驴___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___

(2)于是___带着一连串的疑问___他以儿子___妻子___邻居为实验对象___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___最后得出结论___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___他确实正在做梦___

2、(题文)《夜晚的实验》一文,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 通过夜间实验,了解了 ___________  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认目标的!

3、辨一辨,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 死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寅虎

________    ________    巳蛇

________    ________    申猴

酉鸡        ________    亥猪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在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也是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出神地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也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所以跑了一程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吧?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辛、苦楚、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沉沦—(   )  咀嚼—(   )

融合—(   )  追求—(   )

2也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所以跑了一程又一程”,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中的我一天天长大起来包含着哪些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地平线与前两个自然段中的地平线含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  演唱)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吐  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无缺)?我想,这主要是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  合作)精神。

1.用横线在括号中画出正确的词语。

2.“   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的字还有   等。(写两个)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两个)

  合作——(   )(   )   典范——(   )(   )

  悠扬——(   )(   )   倾泻——(   )(   )

4.这段话中,作者通过   的事例来说明  

11、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经典著作,A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B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不断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中的画线句中有一句表述有问题,请找出来并在下面横线上修改。

我选择句_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写话。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习方式充满趣味性,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12、阅读《浇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张丽钧

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儿子也学着妈**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花儿也占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陕西省选文,有改动)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自己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的一块块大石头,是可以找得到螃蟹的。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④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⑤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⑥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⑦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⑧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泪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母亲为“我”找螃蟹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阅读文章第①~③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找螃蟹的原因?( )

A.母亲想满足儿子的愿望。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的溪流里有很多螃蟹。 D.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

3第⑦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A.为后文母亲抓回母蟹做铺垫。

B.说明螃蟹非常难抓。

C.表现了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女人。

D.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说明了母亲的善良。

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照样子,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

5“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当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文中横线上的地方怎样加标点呢?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2文中划线的词语,你还能用别的意思相同的词来代替吗?写在横线上。 

制造——________     配件——________     装配——________

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请填空。 

短文先介绍了________,然后介绍了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

4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引用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________”标出相关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8、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真情习作。

你马上要小学毕业了,6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回顾六年的生活,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感慨,本次习作让我们通过回忆,把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事写下来,写出真情实感。要求:1、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分段写,写清故事的情节,把故事的人物写生动,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