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时练习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_人类大量砍伐树木,________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________天气有多么炎热,他________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2、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香气 ______的实验 ______的机遇

______地吻合 ______地转动 ______地摆动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子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________的老孩子,提到________,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________感觉呢。

2.我现在处在一个________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________的。

3.在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做什么呢?只有___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_外,又剩下什么呢?

4.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5.河汉清且浅,_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_

6.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

4、积累填空。  

1)母亲的宝贝是子女,________  

2________面前没有跳不过的________________  

3)默写陆游的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酒》作者:________。默写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句子意思用字组词,填在括号里。

1、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________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

2、一直以来,我门门功课在90分以上,________这次科学课考试,我却没有及格。

3、上午天气很好,下午________下起雨来了。

4、坐车________稳当,坐船亦无不可。

5、他说自己的创造灵感来自于一次________的发现。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②蹊():小路。③留连:舍不得离开。④娇:可爱的样子。⑤恰恰:拟声词,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千朵万朵压枝低”呼应上句中的“________”字,本句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繁盛。

2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可以把“留连”改为“翻飞”,因为“翻飞”生动地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______

②“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而“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写照,也传达出它带给诗人心理上的轻松适意的感觉。______

③“戏蝶时时舞”“娇莺恰恰啼”表面上是在描写景物,实际上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种写作手法叫作寄情于景。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晞:______。  阳春:______。  德泽:______。  徒:______

3解释下列诗句。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问题。

神秘的海洋无底洞

海洋中的无底洞,又称死海海洋黑洞。在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目前所知海洋无底洞有两处,分别在印度洋和地中海。

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半径约3海里。这里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流向相反的变化洋流。这片海域有着异常的振动及电磁反应。

20078月,装备有先进探浏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专程到印度洋无底洞科考,考察的科学家认为无底洞可脆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探测发现,无底洞海域海水振动频率高且波长较短,而其周边附近海水则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由此推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引力场,具体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他们还在无底洞探测到29艘大型失事船只,干均每海里失事的大型船只高达45艘,假如以每艘海难船稚难30人计算,就有惊人的870人葬身无底洞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里亚岛的阿哥斯托港附近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大量吸取海水的无底洞,人们称之为地中海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为了揭开其秘密,美国地理学会曾派遣一支考察队去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不会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他们把130千克负有特殊使命的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抛掷入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塑料小颗粒就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然后被无底深渊所吞没。

科学家们对这次实验寄于极大的希望,他们渴望着把其秘密揭穿,哪怕能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地中海无底洞成了千古之谜。

1下列哪句话不能体现海洋无底洞的神秘之处(   )

A.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下去

B. 谁也不知道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

C. 谁也不知道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又流到了哪里

D. 无底洞所在的海域,发生过众多起神秘海难

2短文的表达顺序是(   )

A. 先总述再分述 B. 按时间顺序记叙 C. 先分述再总述 D. 按不同方面叙述

3下列对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举例子,直观、具体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B. 举例子,准确、生动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C. 列数字,直观、具体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D. 列数字,准确、生动说明了无底洞造成的海难数量惊人,程度惨烈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________,几下就扫得________。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________,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________的乐谱。

2“_____”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从画“_____”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总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阅读链接

李大钊被捕后,敌人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百般折磨: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竞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               灰心——( )

【2】选文中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是__________,请再写一个表示“看”的字:__________

【3】借助相关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文中的父亲是指____________(填人名),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借助“阅读链接”,你知道了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脸很“平静”,可看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阅读选文第④自然段,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选择:A.转换话题B.解释说明C.意思递进),“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教室,接受他们的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  致)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轮  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象  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的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用“/”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语无伦次:___________   浅显:_________

3“老师把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句中的“书”与前面作家的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1】这段话中的“光”的意思是________

A.完了,一点儿不剩

B.露着

C.单,只

【2】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A.语意未尽

B.语言中断,欲言又止

C.引文的省略

【3】这段话表现了八儿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森林是绿色的宝库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 年,裸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从文中找出一个AABB式的词语: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只要……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比较说明的方法。( )

②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假设说明的方法。( )

③这段话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 )

4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根据文章设计一条环保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我的心愿

要求:要写清楚自己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怎样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内容具体,条理清晰。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