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时练习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

2、词句理解。

1.写出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移舟泊烟_________________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

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太山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古诗文的意思。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填空。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气势雄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桥》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与“桥”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选一选。

1.《七律·长征》中作者描写了长征途中波澜壮阔的画面,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既有宏大场面,又有典型事例,歌颂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诗中景物与“万水千山”相照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紧扣题眼“__________”字展开叙述,写的是为了___________,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_____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的精神。

3.课文《开国大典》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典礼主体部分的顺序是:宣布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群众游行 ②宣读公告 ③升旗鸣炮 ④阅兵盛况

4、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望”字组词,并能恰当填入句中。

(1)我站在楼顶,向远处____________

(2)本书作者恳切____________广大读者批评指导。

(3)同学们____________了解宇宙的奥秘。

(4)每一个做父母的都____________孩子能健康成长。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九曲黄河万里沙”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

A.曲曲折折 气势磅礴

B.历史悠久 风景优美

C.位置重要 水势平缓

D.古迹众多 旅游胜地

【2】本诗中引用的我国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

【3】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黄河的源远流长中,感受到母亲河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B.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感情。

C.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4】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默写古诗,并完成后面习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词

【2】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际上更加衬托出乡村夜晚的清幽宁静。

B.词句以“蛙声”衬“丰年”,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词的最后一句,写出词人惊喜的心情。

8、课内阅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全诗三小节,主要写诗人想象________站在________的山顶望故乡、望大陆的所见所想。

2.诗中两次出现“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____________成了诗人唯一的牵挂。

3.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是作者想象中的所见,景象苍茫、空旷。这两句从手法看是用典,出自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________》,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且寓意丰富。国有殇有国殇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创意运用

下图是小明用手机软件预定的火车票截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练习。

【1】小明要预定的是_____(日期)的票,他的出发地是_______(城市)。

【2】小明要到“上海虹桥站了,他想选择最便宜的车票,他可以乘坐_______班次,如果他想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他可以乘坐_______班次列车。

【3】如果小明想在4月7日10:00前抵达上海南站,并尽量缩短途中乘车时间(不考虑有无票的问题),他应选择哪个班次列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河魂

①壶口瀑布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那次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②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襄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那,争个你低我高

③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雷霆万钧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披靡,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挡。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千万条巨龙,齐刷刷地跌进深渊……

④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蜿蜒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如同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

⑤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激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⑥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博大的胸怀,您的精神,您的气概,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源泉。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灵魂精魄的集中体现!我真希望时间凝固在这里,让我在这里呆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选文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游览过程

所见所闻

来到壶口瀑布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浪涛轰鸣、炸响,从深渊中升腾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结尾写到“好让我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想一想:作者要从黄河母亲的魂魄中汲取哪些营养?联系课文内容,分点表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的。第⑤、⑥段中,作者目睹耳闻之后,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展开想象,两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读到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时,写下了这样的课堂笔记(下图),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谎言

我记事起,爸爸就教育我要( )一个诚实的孩子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然而我发现爸爸有一次“说谎”了

我五岁的时候爸爸就撒了一次谎那天晚上天气很好我在楼下玩耍忽然被一阵扑鼻的香味吸引了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原来是烧烤的香味我赶快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给我买个肉串儿行吗?”“不行”“为什么?”“因为那肉串很贵我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就不要了后来我才发现那些肉串并不贵而是很不干( )

我发现,谎言并不是十恶不赦(shè)它也有善良美丽的一面

1用“/”画掉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

2选词填空

不但……而且……  如果……就……

爸爸教育我(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   )今天晚上天气好(   )下楼去玩

3爸爸为什么“说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爸爸的谎话中“我”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谎话该不该说?为什么?

 

12、阅读与理解。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以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树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那激荡、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涌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的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的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古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4分)

反义词:( )-——(   )

近义词:(   )——(   )

(2)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2分)

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的原因是  

  (2分)

(3)文章第四自然段重点描写了 , 显示了三峡

时的特点 。(4分)

(4)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景色变化的。请你在文中用 划出来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5分)

(5)从文中找出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的句子写在下面。

 

(3分)

(6)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

热爱   的思想感情。(4分)

 

13、山雨(节选)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 )。

A.山雨的声音   B.山雨的色彩 C.山雨的余韵

2.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   ),运用了( )的手法来表达对山雨( )之情。

3.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成琴键,把 ______想象成轻捷柔的手指,把此时的雨声联想成 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句子,想象填空。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阅台

种树老人(节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我死了,就在沙丘上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来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手,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叶,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坏——( ) 顽皮——( ) 好像——( )

【2】用“——”画出文中写老人对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的语句。

【3】用“——”画出与文中画“——”的语句相照应的语句。

【4】“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是__________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的正确

含义是(   )

A.老人爱树,死后也成了一棵树。

B.写出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C.老人种树就是为了让人们都记住他,他就像一棵参天的大树。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悦耳的歌声被王强的思路打断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沙舟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观看演出。(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9、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闲翻报纸,见到这样的几个数据:中国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荒废;全球每年平均1700万公顷森林被砍伐制成日用品;每年人类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些数据给你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表达你的心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