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把下面的句子插在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出了豫园,一路向南,就来到了三亚园。

①园博园内大大小小94个展园,各具特色,美轮美奂。②我最喜欢河南的豫园,古香古色的建筑,层次繁复、色彩艳丽的雕花、漆绘,置身其中仿佛跨越时空,穿越到了800多年前的大宋王朝。③一片“大海”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阳光、“海”滩、棕榈树……④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海”滩上尽情地玩耍。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

A.抓住人物的神态,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比如,《军神》一课,我们从沃克两次“冷冷地问”可以感受到他对刘伯承的崇敬。

B.“两茎灯草”这个片段通过动作描写,把严监生极其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创造出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吝啬鬼的形象。

C.《跳水》一文将船长这一关键人物安排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场,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D.《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表达了“我”对祖父的喜爱与依恋,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与中医、 、武术,被称为我国四大国粹。(     

A.刺绣 书法

B.京剧 书法

C.烹饪 书法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赞叹—______精致—______ 狭小—_______ 

应接不暇—________  寸草不生 —_________

2.反义词:禁止—________黎明—_______   破旧—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 索然无味—________

5、日积月累。

1.“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__________说的。历史上有关他的爱国故事是《___________》。

3.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写出了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5.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_________: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_________: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__________: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__________:像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雪上加( )   震耳欲( )   一如( )

( )不安   ( )不休   破烂不( )

8、读拼音,写词语。

1.我擦亮了一根火柴,点亮了桌上的hónɡ zhú(   ),这时pénɡ bó(   )、灿烂的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2.大家dù jì(   )地分享了他那份来自juān zènɡ(   )物品带来的欢乐,给灾区人们的,我相信这一定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cái fù(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

3岁多的时候,她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她在卫生间担心地看着妈妈:

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就会死的,是吗?”

妈妈一愣,转而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

次日早晨一醒来,她忧心忡忡地环顾四周:

妈妈,如果你也死了,爷爷奶奶也死了,我也死了,这间屋子怎么办呢?不是空了吗?谁来住呢?”

妈妈说:“你的宝宝可以住呀!”

她自鸣得意地举一反三:“,我知道了,等我的宝宝死了,我的宝宝的宝宝还可以住!”

妈妈勉强地点了点头,她这才如释重负。

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着,好像忘掉了这个话题。到了4岁半时,她又旧话重提。那一天,坐在车上,她歪着脑袋问妈妈:“人死了,会去哪里呢?”

身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找到我呢?”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会开门啦!”

妈妈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那小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整个蓝天。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妈妈实在忍不住,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_____________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你”指的是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_,自己就是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落花生》以________为线索,借花生的特点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什么?

(1)这些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有用的人”指什么人,“体面”是什么意思,并写出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社会现实,再读选文中父亲的话,你有什么疑惑?并阐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理解,认真回答后面问题。

融雪

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世界忽然一片光亮。山峦、田地、树木,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

累了,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人还未坐定,山腰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边大块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一时间,远远近近的落雪声响成一片。山腰上细雪飞舞。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

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于是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棒子一落在树上,雪块就纷纷坠落。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迸出无数的雪花。那些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霎时间,大树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

【1】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的棉被 ___________地睡觉

___________的雪水 ___________地滑落

【2】“探头探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写两个即可)

【3】文中两处画线句中,“横飞的子弹”指的是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一枚枚炸弹”指的是_____,这样比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你和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分享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根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这册自己二十多岁时画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阅读短文,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2】成语谐音常常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文中第④段“坐椅待币”与成语“___________”同音。结合上下文可知“坐椅待币”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老人的幽默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请你简要概括。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_______(A.先分后总   B.总分总)结构,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点明主旨)。

【6】结合第⑩段的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空前浩劫

镜头之一: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缕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最好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只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1这两个文段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都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一)和文段(二)的不同之处是:文段(一)是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_______描写,文段(二)则具体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情形。

3文段(一)中“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我们又想到了作者这样的描写:“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等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野蛮、残暴的强盗行径。

4文段(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无比珍贵,它们被劫掠一空令人痛惜。

5读完这两个文段,我想对侵略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想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画线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当年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后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大火连烧三天”,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

【4】对侵略者这一罪恶行径,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洪教头进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宜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真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读画“______”和画“﹏﹏﹏”的句子,分析作答。

(1)从写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句子,补全下图。

(2)请综合概括画线句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冲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两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林冲的故事情节?请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⑦《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②-⑦段主要写了作者三个时间段读书的情况,表示这三个时间段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⑥段,作者对《水浒传》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对《荡寇志》的评价是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读书好”指________,“多读书”指___________,“读好书”指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拓展阅读。

我喜欢(节选)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地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sàn  săn)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jiē jié)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牙儿,极嫩的黄绿色中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它好像准备着要奉献什么,要展示什么。那柔弱而又生意盎然的风度,常在无言中教导我一生最美丽的真理。

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联想成古风,又苦于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喧哗——_____ 纯朴——_____ 舒服——_____ 凄然——____

【3】文章依次写了四季的哪些景物?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一处静态描写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处动态描写的语句。

【5】请你用一段话写写学校小花园的景色,要用上动静结合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1】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_________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_______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_________的泪。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小白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成感叹句。

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那么美好,那么纯真。

 

22、根据要求用“新鲜”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有的同学怀着自豪的心情看了庆典直播,有的同学参与了群众游行的队列展示……30年后,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百岁生日。想一想:30年后的10月1日,你又会在哪里?在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想象要合理,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