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便 便利 简便 便宜货
B.中间 间隔 反间 车间
C.强大 强迫 强壮 强健
D.出差 兼差 美差 差事
2、下列词语不是出自《少年中国说》的是( )
A.矞矞皇皇
B.来日方长
C.一泻汪洋
D.虎啸猿啼
3、选择划线字的错误读音。
誊写________(A.téng B.juàn)
歧视________(A.qí B.qǐ)
创作________(A.chuàng B.chuàn)
腼腆________(A.diǎn B.tiǎn)
位置________(A.zhǐ B.zhì)
湿润________(A.rùn B.yùn)
4、填上关联词语。
(1)(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2)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 )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3)进来看书的人( )很多,( )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5、填空。
1.《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_______》。这首词表达了他浓郁的_________之情。
3.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新鲜的词语,比如,“畏首畏尾”就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俗语来表达。我们还背诵了很多文言篇章,如《论语》中的“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我们还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7、规范书写词语。
8、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 语》)
9、阅读
爸爸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她)。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爸爸身上那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父子俩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爸爸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也闻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的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愧疚。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我讨厌爸爸的味道。”
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他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方式。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是否尊重和珍惜过他身上的味道?
【1】写出近义词。
愧疚——_____ 浓烈——_____ 狭小——_____
【2】F考上大学就搬出去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爸爸临终时,F为什么会觉得“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令F感到愧疚的原因是( )
A.没有常回家看爸爸。
B.和爸爸的关系很差。
C.他过去居然讨厌爸爸的味道。
【5】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胜利(节选)
陈力娇
土拨鼠在站岗,有人要侵略他的家园。他的家在地下3米之处,有两个出口,里面有绵软的草絮供他们休息,但是这一切都无用了,已经有四五家土拨鼠的家被洗劫一空。
土拨鼠又名旱獭,他的皮毛很珍贵,能为人类换大钱,他的油能让马笼头和马缰绳坚固如钢铁。这些土拨鼠自己也知道,因此土拨鼠的妈妈让土拨鼠无论如何要守住自己的家园。
有个人30岁左右,对付土拨鼠,他既有经验又耐得住性子,他先把土拨鼠家的一个洞口堵住,然后守住另一个洞口,又不是只守不攻,他会把一挂人类庆贺节日用的鞭炮,拴在一只事先逮住的小土拨鼠的尾巴上,然后点燃爆竹,放开他。小土拨鼠受了惊吓,就会直奔洞里找妈妈,那么家里不管有多少土拨鼠,都会在呛眼的烟雾下窜出洞口,一个家族就这样毁灭了。
土拨鼠的妈妈身体很虚弱,刚为他生下3个小弟弟,因为奶水不太多,已经有两个小弟弟饿死了。妈妈听土拨鼠把这些说完,撑起身子对他说,“人类在自讨苦吃,没了我们,就无法保持生态的平衡。”
土拨鼠明白了妈妈的话,又去站岗了,但是这一次他有些心事重重,也就是在这一刻,他一下子长大了。
这一天清晨,阳光很柔和,四周青草葳蕤,一片祥和,是个让土拨鼠忘记灾难的美好时刻。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来了几个少年,他们采取灌水的方法,灌水当然不如放爆竹了。土拨鼠躲在岩石后面忍不住笑出了声。
忽然他看到一只瘦弱的小土拨鼠拱出了洞口,这让土拨鼠大吃一惊,他知道如果这只小土拨鼠也被在尾巴上拴上爆竹,那他的整个家族瞬间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土拨鼠按捺不住了,他必须在这一刻力挽狂澜。如果可能他想和人类谈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换得和平也在所不辞。
就在那几个少年往小土拨鼠的尾巴上拴长长一串红色爆竹时,土拨鼠箭一样窜了出去,他直奔那双绑爆竹的手,用他好看的两颗小门牙死死地将它咬住。少年松开了小土拨鼠,小土拨鼠连滚带爬回到洞中。
但是土拨鼠无疑被捉了,尾巴上也被拴上了爆竹。
土拨鼠没有反抗,他很驯服,爆竹像风筝的尾巴一样牢牢地固定在他的尾巴上,这时候土拨鼠抬头看了看天,他很希望这时的天空出现一只风筝,他好和它媲美一下,看谁飞得更高。
爆竹点燃了,一阵震耳的鸣响如同打雷。土拨鼠没有跑,更没有回洞,他镇定了自己,任那爆竹一点点接近自己的身体,然后奋力一跃,跳上了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高高的肩头……
(摘自《意林》2019年第22期)
【1】加点的“这一刻”在文中指( )。
A.土拨鼠辛辛苦苦地站岗
B.土拨鼠理解了妈妈的话
C.土拨鼠一下子长大了
D.人类开始捕捉土拨鼠时
【2】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捕捉土拨鼠的办法?( )
A.堵住洞口
B.燃放鞭炮
C.洞口灌水
D.只守不攻
【3】少年捕捉土拨鼠时,土拨鼠的情绪变化过程是( )
A.放松——激动——大吃一惊——平静——镇定
B.大吃一惊——激动——放松——平静——镇定
C.放松——大吃一惊——激动——平静——镇定
D.放松——大吃一惊——激动——镇定——平静
【4】对“撑起身子”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土拨鼠妈妈身体虚弱
B.土拨鼠妈妈十分顽强
C.土拨鼠站岗十分劳累
D.土拨鼠妈妈担心生态
【5】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
A.环境 丰富文章内容
B.动作 突出清晨祥和的气氛
C.环境 反衬危险到来
D.心理 深化文章主题
【6】文章结尾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请结合文本展开想象,续写两三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站岗的土拨鼠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三个相关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阅读材料1】
孙家栋感动中国颁奖词
①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cuǐ càn,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lì,犹向苍穹qióng寄深情。
【阅读材料2】
孙家栋简介
①孙家栋,中科院院士。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以及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国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阅读材料3】
孙家栋轶yì事
一、曾因左撇子被迫退学
①1935年,孙家栋开始上学。他和母亲一样,也是左撇子,不被学校接受,两周以后被迫退学。一年以后,孙家栋就学会熟练地使用右手。到营口上学后,他已可左右开弓打乒乓球,而且各科成绩优异 。
二、红烧肉“吃”出锦绣前程
②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再回姐姐家。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空军招人,当晚就要赶往北京。孙家栋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当时可能没想到,“贪馋”也会“贪”出个锦绣前程。
三、卫星发射时出现意外
③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时出现了意外。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shāi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hái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后,在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他要求再调5度,最终正确的指令使卫星化险为夷。
四、坐轮椅出席开通仪式
④2020年7月31日,91岁高龄的孙家栋院士坐着轮椅,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仪式。进入现场时,他向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挥手致意、问好。
【1】对阅读材料中有关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左右开弓”是指孙家栋后来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右手,所以打乒乓球时左右手都行。
B.“贪馋”不是指孙家栋贪吃,而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很艰苦,很难得吃到红烧肉。
C.“化险为夷”的“夷”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它是平安的意思。
D.颁奖词中“年过古稀未伏枥”的“古稀”,是指孙家栋当时九十岁了,正是古稀之龄。
【2】下面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轶事一”的内容对应了“颁奖词”中的“少年勤学”。
B.“人物轶事四”的内容对应了“颁奖词”中的“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C.“人物轶事二”的内容与“颁奖词”无关。
D.阅读材料2中画线的句子对应了“颁奖词”中的“导弹、卫星,嫦娥,北斗”。
【3】自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来,这些被评选的众多人物中,除了孙家栋外,请写出你知道的两个人物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三个阅读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
12、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这句话写了小珍珠鸟的 ,通过这句话,我们看到了一只 的鸟儿。
(2)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13、课外阅读。
母亲的目光
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读书是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路的两旁杂草丛生,虫蛇经常出没。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坳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心里感觉非常踏实。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光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做,但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氵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车子的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是母亲那忧虑的目光上下把我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期盼。
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吹一次,线就狠狠地被扯一下,无法安宁。
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1】联系下解释词语
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在期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了( )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虽然儿子长大成人了,但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到城里。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14、课外阅读。
读懂德国人
①曾常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马路边的两个并排的电话亭门上。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男人的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的电话亭”却空着。
②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了几百千米,把一大箱德国啤酒挨门挨户地送给同楼的每一个人。
③一次,我请史蒂芬晚饭后来我的宿舍喝咖啡。他接受了邀请,使要我告诉他一个( )的时问,因为“晚饭后”这个时间概念对一个德国人来说实在是太模糊了。我说那就晚上六点半吧。那天晚上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正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外的走道上来回踱着。我问他既然来了为何不敲门,他抬起手腕指指表,说:“距离六点半还差两分钟。”后来我们喝着咖啡聊天,史蒂芬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几乎长年卧床。出于对二战历史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史蒂芬答应了。几天后,我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遗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出这个请求,他已经思考了好几天。我被他的认真劲儿弄得很过意不去,就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 )诺言是一个德国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④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即使是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孩子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让这个习惯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几乎是一片空白。
⑤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文章的题目是“读懂德国人”,你能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具体表述吗?用“ ”画出来。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到文中的括号里。
精密 精确 信守 坚守
【3】作者主要写了三件事来表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请你给这三件事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德国人的优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文
①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②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③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脚迹,洒落串串汗珠。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④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颤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⑤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了弓样的小桥。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⑥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
⑦30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⑧啊!小桥呢?小桥躲起来?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哦 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 汽车的呼啸 摩托的笛音 单车的丁零 合奏着进行交响乐 南来的钢筋 花布 北往的柑橙 绘出交流欢跃图
⑨满桥豪笑满桥歌啊!蜕变的桥,传递了家乡进步的消息,透露了家乡富裕的声音。时代的春风,美好的追求,我蓦地记起儿时唱给小桥的歌:哦,明艳艳的太阳照耀了,芳香甜蜜的花果捧来了,五彩斑斓的月拉开了!
⑩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汇起甜美的浪花。我仰望一碧望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
【1】给文段加上题目:________
【2】在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实现(________) 联想(_________)丰富(_________)五彩缤纷(__________)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________
【5】第⑧段具体写故乡变化 ,这一段从哪两方面写家乡桥的变化?________
16、阅读《把笑脸带回家》,完成练习
①那年上学,我要交一大笔学费,正发愁着。父亲回家对母亲说,他下岗了。母亲听了就流泪,父亲却笑着安慰母亲。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这学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
②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新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总是笑嘻嘻的。
③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工作找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早晨,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嫌弃地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④两个月后,建筑工程完工,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地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天黑了才回家。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此后,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要是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却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⑤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看见父亲哭过,见他这个样子,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那里了。晚上,父亲进门还是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着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儿子,你爸爸虽然没大本事,可他一心为这个家,要尊敬你爸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⑥就这样,父亲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考上大学时,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的学费。这时,我真想骄傲地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⑦在车站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仍是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1】根据短文内容,连线。
父亲的表现 “我”的感受
下岗后仍笑着 嫌弃
工作回来都是泥浆 难堪
骑车去学校送货 敬佩
摔坏冰箱却装着没事 骄傲
挣够了“我”的学费 气愤
【2】第③段,父亲回来后“浑身都是泥浆”的原因是:______。第二天回家却“干干净净”的原因是:______。这样的变化突出了父亲_____。
【3】第⑤段,画横线的部分属于_______描写,父亲翻车后哭泣是因为______。下文的“晚上,父亲进门还是笑嘻嘻的”则是因为_________。
【4】第④段中写道“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而第⑥段中则写道“我真想骄傲地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我的父亲”。作者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对爸爸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的都是父亲的笑,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17、拓展阅读实训
蜜蜂与小蝴蝶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她摇着铃铛叫醒花儿们。有红的、黄的、蓝的……它们争先恐后的让人们欣赏他们的丰姿。小蜜蜂和小蝴蝶得知了春的消息,也飞出来了。
小蜜蜂劳劳从它的房子里探出了脑袋,高兴地说:“今天天气真好,正好是采蜜的好时机!”于是,劳劳飞到花丛中来采蜜。劳劳不怕辛劳,不停地在花丛中间穿梭,帮助花儿传播花粉,让每朵花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自己也酿出香甜的蜂蜜。“花粉装满了,我先回去吧!”劳劳说。它回到家里,将满满一桶花粉放进储藏室里,就又飞出去采蜜了。
小蝴蝶美美也从它家里钻出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说:“跟花儿比美去喽!”美美来到花丛中,一刻不停地在花丛飞来飞去,边飞边寻找颜色最漂亮的花朵。然后落在花上把最漂亮的颜色抹在自己的翅膀上。不一会儿,美美的翅膀变得像花一样五颜六色了。美美看了看自己的翅膀,兴奋地说:“哈哈!我是世界上最美的蝴蝶!”
劳劳飞到幼儿园旁采蜜。它瞟了一眼幼儿园,它看见幼儿园老师在教小朋友唱赞美蜜蜂的歌。劳劳微微一笑,又埋头采蜜了。劳劳飞到学校旁,看见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小蜜蜂勤劳的精神。它笑了,飞到了人类给它们造的房子里。
可是美美还在花丛中玩耍。忽然,一张网从天而降,它被人类捉去了。经过一番周折后,美美终于逃出来了。“差点被做成标本了!”
一天,美美遇到了劳劳,气愤地说:“人类太不公平了!人类都给你们造房子,让我们在野外被风吹打,被雨冲洗还抓我们去做标本。人类真不公平了!”“我们只有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啊!”劳劳说。
美美听了劳劳的教诲,觉得有道理,就慢悠悠地飞走了。
————————————————————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争先恐后:(__________)
(2)一刻不停:(__________)
【2】在文章中找出描写小蝴蝶美美爱美的句子。
(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划线句子,表现了小蜜蜂劳劳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
【5】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小蜜蜂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再做题。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
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槛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挂了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下来晒。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在身上,人会怎样?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缠住.
桑桑往屋里瞥了一眼,知道母亲已在竹床上午睡了,就走到了院子里。他汗淋淋的,却挑了一条最厚的棉裤穿上,又将父亲的一件肥大的厚棉袄也穿上了身。转眼看到大木箱里还有一顶父亲的大棉帽子,自己一笑,走过去,将它拿出,也戴到了汗淋淋的头上。桑桑的感觉很奇妙,他前后左右地看了一下,立即跑出院子,跑到教室中间的那片空地上。
首先发现桑桑的是蒋一轮老师。他先是不出声地看,终于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随即起来,把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叫了出来:“你们快来看桑桑。”过会儿就要上课了,各年级的学生正陆续走进校园。桑桑为他们制造了一道风景。桑桑经常为人们制造风景。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地地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忍俊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桑桑心理活动的句子。
【5】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情节,说说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觉得谈迁是个 的人。我知道像他这样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最终获得成功的人还有 、 等。
(2)“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中的“希望之光”是指 ,
“绝望之云”是指 。
20、扩写句子。
( )小姑娘( )跑过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改为比喻句:
(2)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缩句:
(3)这种新型的“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缩句:
(4)因为噪音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修改病句:
(5)变色玻璃不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还能调节室内的光线。
修改病句:
(6)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仿写句子:
(7)须鲸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
改为“被”字句:
(8)松鼠的窝很舒适。松鼠的窝很安全。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9)这件东西让人很感兴趣。
改为反问句:
(10)小明对我说:“我也要像小红一样勤奋学习。”
改为转述句:
22、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批敌人被七连有计划地引上了狼牙山。
②敌人被他们一次一次地打下去。
23、作文。
CCTV《纪录频道》播放了一则故事:动物濒临灭绝。那是在南平洋的岛国新西兰附近,当地人一直以打鱼为生。他们整天在南太平洋公海上疯狂打捞,致使那里很多鱼类濒临灭绝,由于环境变化,成千上万只信天翁来到这里安家。请以遵循大自然规律,保护动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300字左右,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