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带着问题读。

B.遇到不懂的字词,一定要弄明白了再往下读。

C.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D.连词成句地读。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 腊月天气,毕竟也凉嗖嗖的。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如果……就……

D.无论……都……

3、下列汉字全是后鼻音的一组是(   )

A.嫌  浸  懒  臣  郎  闯 B.党  喷  潜  勉  玲  畔

C.煌  拱  杭  涨  桨  糖 D.恒  津  妨  珍  炭  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动物的象征意义(填四字词语):

松鼠象征____________,海鸥象征____________,   蜜蜂象征__________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_

5、趣味成语。

____作伥 指____为马 ____急跳墙 ____死狐悲

____得水  ____弹琴  ____补牢  声名____

我发现这些成语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通过朗读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田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把一首小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成了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让人听了身临其境,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画中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学了这篇课文我想用这两句诗来赞美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探访—( )   陶醉——( )   扪心自问——( ) 庄严——( )

忧郁——( ) 神秘——( )   抚柔——( ) 舒坦——( )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这种yīn bì( )和漆黑的工作环境,让人感觉很yā yì( )

(2)lǎn duò( )和胆怯,都会fáng ài( )我们走向成功。

(3)我来到工厂车间,一眼便看到了母亲,她jǐ bèi( )弯曲着,jūn liè( )的双手在工作台上忙碌着。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文精彩回放。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穿着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讲述了母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惨遭遇。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纤弱:  

另眼相看:  

2.恩科西是如何同病魔作斗争的?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恩科西的话为什么能够震撼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下列选项中对此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恩科西虽然身患重病,随时可能死去。但是他坚强乐观地去面对,还同情和关心和自己一样深受艾滋病折磨的儿童,并为他们大声疾呼。

B.恩科西渴望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

C.恩科西给各国代表宣传了艾滋病知识。

4.读了这两段话,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10、阅读《母亲的目光》,完成习题。

母亲的目光

①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上学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拗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异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眼中含着泪光,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②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③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傲。但我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怕是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母亲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子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母亲那忧虑的目光把我上下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充满期盼。

④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一吹,线就狠狠地扯一下,无法安宁。

⑤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1】系上下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打量( )     ②若无其事( )

A.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B.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C.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D.仔细地察看。

【2】读画横线的句子,母亲的“期盼”是什么?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期盼“我”好好读书,为她长脸。

B.期盼“我”无忧无虑地成长。

C.期盼“我”有一个好成绩,免得别人嘲笑。

D.期盼“我”好好读书,以后走出大山。

【3】下列对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讲“我”走出大山,母亲为我感到骄傲。

B.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母亲很开心。

C.“我”住在城里,母亲紧张给我送大米。

D.讲“我”在城里,母亲经常送东西给“我”,爱没有改变。

【4】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D.母亲诗歌固执的人,用目光把孩子留在了大山。

【5】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什么场景让你印象深刻呢?这样的场景让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太阳》一课的片断,回答问题。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太阳》是一篇________性的文章,课文以中国古代传说开头,这个传说就是_____________的故事(从中选一个正确故事填入横线: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说明性的文章借用神话传说,可以增加文章的_______(从中选一个正确填入横线:准确性、比较性、趣味性),使文章更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兴趣。

【2】这一片断主要是说明了太阳的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________;另一个特点是________

【3】请你来判断下面的两句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

②太阳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12、课外阅读。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          )没有父亲起早贪黑,(          )没有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就(          )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          )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按要求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反义词:节俭( )                           近义词:爱慕( )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

(2)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 )

【3】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文中可以用来解释“感恩”意思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写了__________向“我”感恩,“我”向__________________ 感恩,“我”的女儿向_____________感恩。

【4】文中的两个句子中括号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的选项是( )( )

A.因为……所以……              B.即使……也……        C.如果……就……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6】请你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13、美文冲浪岛。

奇丑无比的裸鼹(yǎn)

  在日本RIKEN脑研究所动物交流实验室里,我见到一种罕见的裸鼹鼠。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中,一堆畸(jī)形可怕的怪物挤在一起,它们浑身上下几乎没有毛发,皮肤有点泛粉红,乍看像刚出生不久的小鼠。仔细一看,奇丑无比。最显眼的是它们的门牙,上下各两颗,尖尖地、明晃晃地龇在嘴外——(   )这样的牙齿在海象那里看起来就很可爱,(   )在裸鼹鼠这儿挺吓人。它们懒散地拥挤着,彼此践踏着,活像一堆死去的剥皮鱼。

  日本学生告诉我,它们都是瞎子。我很诧异,仔细一看,果然,它们的眼睛只是两道睁不开的狭缝。女学生向我解释,裸鼹鼠生活在炎热的非洲,由于终年地处黑暗的地下,靠打洞寻找植物的块根块茎为生,它们的眼睛退化了,视觉几乎为零。又由于生活的环境气温很高,所以毛发也不需要,就以裸为生了。别看它们这般模样,适应力却极强,寿命可达30年以上呢。

  这样一群看起来邪恶得像幽灵一般丑陋不堪的小动物,却是科学家的宝贝。为什么呢?因为裸鼹鼠会讲话。它们不能够看,就依靠发声来彼此联络。由此进化了发达而独特的联络方式。它们能够发出18种不同的声音。最常见的是温柔的唧唧声,轮回婉转,在个体之间亲密接触时,使用最多。

  目前,裸鼹鼠已成为美国一些动物园的座上客。(   )它们在进化和适应上表现得异常出色,(   )备受游客的青睐,被人们爱称为热狗式的小老鼠”。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横线①画出描写裸鼹鼠外形的句子。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裸鼹鼠的食物是植物的块根块茎,它们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能发出18种声音。

B. 为什么呢?因为裸鼹鼠会讲话’。”这句话是设问句,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

C. 裸鼹鼠用眼睛互看来彼此联络。

D. 裸鼹鼠长得很漂亮,所以备受游客青睐。

4裸鼹鼠为什么都是瞎子?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它们为什么以裸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裸鼹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没有蚊子的世界会更美好吗?

对一些动物而言,没有蚊子不是个好消息。

在北极苔原,撮毛伊蚊和黑足伊蚊在这里生活。有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了蚊子这种可口的食物,在苔原筑巢的候鸟数量可能会下降50%。

①蚊子把卵产在水里,它的幼虫孑孓(jiéjué)是好几百种鱼的食物。理论上这些鱼可以吃别的东西,但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水生昆虫学家理查德·梅里特说,摄食行为这样的性状是从基因上深植于这些鱼类之中的。比如像“食蚊鱼”这种动物,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品牌忠诚度啦。

②在蚊子消失后,这些以蚊子作为主食的种族必然会打来打去,争夺剩下的可食用资源,它们不得不减少种群数量,并被迫改变胃ロ。

蚊子的消失还会带来别的影响。北极河谷那边的驯鹿群为了躲避蚊子,通常会有意选择迎风行进的路线。如果“嗡嗡君”都没了,鹿群就可能改变路线,那么沿途的庄稼、土地,包括地面保洁程度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③此外,蚊子的存在有时候还是有些建设性作用的,比如在某些热带地区,蚊子也是传播可可树花粉的昆虫之一。少了蚊子,可可树将减产,人们就吃不到那么多“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的巧克力了。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蚊子消失的话,空出的生态位置会被其他生物填充,而这种生态创伤也能很快恢复。这样的话,人类会过得比以前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身边围绕……

【1】“不过,大自然拥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尤其在这些小生物方面。”这个过渡句应当插入文中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D.第④处

【2】划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列数字

B.举例子 打比方

C.作比较 列数字

D.作比较 打比方

【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蚊子的消失会对自然界有很多的影响。

C.如果没有了蚊子,对一些动物来说是件好事情。

D.如果蚊子真的消失的话,它的生态位置也会被其它生物所代替。

【4】第三自然段中的“品牌忠诚度”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简要概括蚊子的作用。

①给某些动物作主食;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拓展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   空虚),词汇(贫乏   缺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是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 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 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   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要能够背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总是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同时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   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词。

【2】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了好大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光想还不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具体说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寂寞(   )

不声不响(   )

2.用“____”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

3.将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后应是(  )

A.您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B.您说,它们不是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学类文本阅读。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我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④大约清晨七点钟,我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而鸣沙山和莫高窟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⑤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⑥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⑦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⑨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05-24,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魂牵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彩熠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⑦段“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体会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感情,并把它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品读文章最后一段话:“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联系全文想想,作者“永远镌刻在心中”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趣味故事:

小交通员

我们在汉阳的龟山脚下安了家。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孩子们都没有上学。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他老是委屈地说:妈妈,爸爸怎么不给我任务呢?

交通员老赵被敌人抓走以后,孩子的爸爸派立安把两封要紧的信送到指定的地点去。他机警地完成了任务。以后,立安就成了我们的交通员。

腊月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立安冒着风雪,把报纸和文件送到工人住宅区,一天得跑十几里路。孩子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每所房子都进去过,跟每个工人都打过交道,成了那里最受欢迎的客人。每次回来,立安总要带回一点好吃的东西:糖果啦,麻花啦……都是工人们送他的。他舍不得吃,带回来分给弟弟妹妹。只有一件礼物,他自己留下了,那是王叔叔送的一对褐色嘴巴、黄色眼睛的斑鸠。他把斑鸠装进竹笼里,挂在屋檐下。

可是,下次再去,王叔叔已经不在了。推开虚掩的房门,就听见有人吆喝:站住,干什么的?

墙角里冲出一个人,用枪逼着他。孩子一下愣住了。不过他马上镇静下来。

把豆腐钱给我吧!

混蛋!特务打了他一个嘴巴,谁欠你豆腐钱!

孩子哭着嚷开了:你不讲理!我爹病了,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你不给,还打人……”“你瞎眼了,这是17号!再不滚,崩了你!

孩子趁势退了出来。

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僻静的地方,把文件烧了。随后,悄悄回到 17号门前,在墙壁上画了个记号。

立安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爸爸称赞道:做得好!遇见敌人就得随机应变。万一落在敌人手里,就是死也不能说出实话!交通员就应该这样!

孩子全神贯注地听着父亲的教导,一字一句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1)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2)立安是怎样巧妙地与特务周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安做交通员合格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每天都和他的儿子聊天,给她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还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等等。他都已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的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下不小心手指粘起了两粒,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洗得很干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优雅恬静的江南女子。

熬一锅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青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都困难了,粥才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继续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地拒绝着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楚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自从医生宣布他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这样的情况,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的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寰。临走时,她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陷入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就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着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又尊贵,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2】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写粥不好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5】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字句

(1)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鹂吃了卷叶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我放走了那只可爱的小鸟。

(1)改成字句:

(2)改成字句:

扩写句子。

(3)( )小姑娘( )跑过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窗边吹来的风缭乱了外祖父平日里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描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用上多个动词仿写句子,表现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快乐习作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对手,每个人也都需要对手。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和对手之间发生的事。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