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50年、1952年
C.1950年、1956年
D.1949年、1956年
2、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 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A. 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B. 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 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 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约束
4、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C.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D.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5、“中国梦”的一个宏伟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年应是
A. 2049年
B. 2040年
C. 2039年
D. 2050年
6、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明治18年(1885年)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写道:“(日本)对待支那(中国)、朝鲜,只要用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即可。”下列属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有( )
①西安事变 ②发动七七事变 ③制造南京大屠杀 ④偷袭珍珠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在1971年,中国内地几乎没有;1981年,中国内地占19.3%;到1991年,中国内地占28.7%。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电视剧《毛泽东》真实、客观地展现了伟人毛择东的辉煌人生,下列有关毛泽东的图片中标志着新中国诞生的是
A.
B.
C.
D.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下列不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10、小龙同学对某一知识进行梳理,其中有“文成公主和亲”、“宣政院”、“金瓶掣签”、“和平解放”等关键字。他梳理的主题是
A. 北京的变迁 B. 台湾与大陆 C. 西藏的发展 D. 新疆与内地
11、“香港、澳门的回归,除了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指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就为港澳回归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据材料可知,港澳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伟大方针
B.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
12、顾炎武《日知录・拟题》中说八股考试:“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的发展
C.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只能写成八股文
D. 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国家时政
13、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C.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D.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革
1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以下符合材料表述的一项是
A.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南方谈话
15、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B. 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D.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16、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是
A. 青霉素
B. 抗生素
C. 青蒿素
D. 四环素
17、我国三大改造是对_______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能证明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的和平解放
19、近年来,香港反对派、港独分子和一些激进势力多次发动反中乱港暴力事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独”在香港完全没有出路.“一国两制”的初心和原意就包含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且香港的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下关于“一国两制”方针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
B.“一国两制”是正确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促进香港经济发展
C.“一国两制”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只适用于香港地区
D.“一国两制”是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的一项制度
20、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让“土地还家”的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法》
B.《古田会议决议》
C.《中共七大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2、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23、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5、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7、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8、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9、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0、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五项原则?
32、上个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
33、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3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形成了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何时建立起来?这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会议?
(4)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在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