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 具答之
2、根据法布尔《昆虫记》,选出不是评论法布尔《昆虫记》的一项是( )
A.法布尔像侦察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
B.法布尔以人性观察虫性,融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诞生《昆虫记》的荒石园,成了人类朝圣的精神圣地。
D.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旨在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提议人们要热爱小动物。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 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jiǎo)洁 纠葛(gě) 祈(qí)祷 行(háng)将就木
B.龟(guī)裂 卑鄙(bì) 枷(jiā)锁 强(qiǎng)词夺理
C.歧(qí)途 迂(yū)回 虔(qián)诚 接踵(zhǒng)而至
D.腈(qíng)纶 俯瞰(kàn) 砾(1ì)石 戛(gá)然而止
5、诗歌赏析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题材上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题文)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驻足赏花,骑马踏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请把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昆虫记》的片段: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
——罗斯丹
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罗曼·罗兰
【材料三】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1】请结合【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三】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___________”。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8、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徐文俊
①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必须树立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③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当然,高度关注并不意味着可以浮躁和喧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⑤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03月24日02版,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2】第⑤段划线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①段中提到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什么用意?
9、按要求作文
森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是鸟己经飞过。有人说只要我们心里留下了实质的东西,那我们的痕迹不论是什么,对于我们那便是最美的痕迹”。
请以“最美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