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语文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与诗人,参与主编《新月》文学期刊,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

B. 《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

C. 左拉是英国自然主义小说家,重要作品有《小酒店》《萌芽》等,《猫的天堂》是他的作品。

D. 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是我国明代作家,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大量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B.《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C.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D.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3、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万事俱备、战胜疫情、公开道歉。——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使用手机。——这句话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C.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是《庄子》。——这个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

D.父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父亲和母亲留有印象

4、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粗制滥造  广袤无垠

B.张惶失措  荡然无存  不缀劳作  纵横决荡

C.锐不可挡  抑扬顿挫  待人接物  经伦事务

D.锲而不舍  振耳欲聋  丰功伟绩  坦荡如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的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作者是________国名)著名__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某班同学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内容。

【甲】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 ,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 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乙】

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就是B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①______(国家)记者“斯诺”。文段(甲)中A是②______文段(乙)中B是③_______

(2)在本书中, A、B两个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请你结合原著中的其他情节,从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位并谈一谈其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情缘深深一线牵

①如果心是近的,遥远的路也会是短的。

②“大丁,……我要去支援一线了,我在请愿书上签了字。”李素媛看着王大丁,说出的这番话语竟然需要莫大的勇气,是的,她本以为,她可以淡然地从容地说出来。但不曾想,话到嘴边,又落下,几次这样的反复,她才说出口。

③“真的想好了吗?要去吗?”王大丁看着她的双眸,曾经他们许下诺言:生死不弃,此生无悔。是的,学医多年,他们一起曾经许下诺言,要坚定地走下去。他们深知,自己没有鲁迅先生那么高尚,学医为了救国。他们学医,当时就为了谋生,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一朝学医多年苦,苦练技术为谋生。

④王大丁看着李素媛,他突然觉得她更加美丽了。是的,她曾经为了赚取买房钱,不舍得花钱买一条看好的金项链,他和她不舍得周末下饭店,他累他穷,她不离不弃。

⑤大丁的眼泪扑簌扑簌地流下来:“素媛,你留下,我去支援,行吗?”他用几乎哀求的眼光看着她。

⑥“不了,我已经申请了,领导也批准上报了,怎么能改呢?而且,是马上要走了。就在今天下午,不知道怎么开口,所以就选择这个时间,让你没有挽留的余地。”素媛的目光很坚定。她说,单位里有很多人报名,但是他们都不合适,家里孩子小,父母年龄大。只有她,还年轻,父母也没有依赖她。而且,他们还没结婚。素媛说这话的时候,竟有些哽咽。

⑦大丁听着这些话,突然感到好熟。这些话,他也是刚刚对领导说了啊!素媛不知道的是,大丁也已经签了承诺书,也被批准了。大丁想让素媛留下,怎么能两个人都一起上前线呢?而且,他和她去的城市不一样。

⑧“我……我……”大丁哽咽着想说出实情。但是素媛已经阻止了他。她说,你留下来,去看看父母,在她需要的时候视频。素媛说着,已经背对着大丁,她的眼泪流了下来。但她不后悔,她很坚决。

⑨……

⑩素媛坐的大巴车在前面奔跑,大丁乘坐的大巴车在后面追赶。

终于在高速的分道口,他们分道扬镳。

防护服,消毒液,日以继夜的流程化工作,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琐碎事务。毕竟素媛面对的是特殊病人啊,除了医学救护,她还要跟他们情感沟通,要耐心地开导他们,让他们有信心走出困境。

休息之余,李素媛想跟王大丁视频,可是好几次都是视频无人接听,显示手机不在身边;王大丁想跟李素媛视频,可是好几次都是视频无人接听,显示手机不在身边……

一来二去,两人工作忙碌了,都顾不上对方了。

……

直到那一天,抗疫结束了,疫情得到控制了。她乘坐的大巴车返回家乡,他乘坐的大巴车也返回家乡。

在隔离酒店,她看到了他,远远地招手,她的泪流了下来。

喔,原来,他们志同道合。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在他们心中已经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她和他,是疫情中的戏剧化的两人吗?

距离隔断不了联系,距离隔断不了爱情,距离隔断不了那种人与人的互助互帮!她忽然觉得,情缘深深一线牵;这份距离,已经让她有了更深的认识,她对他的依赖,她对他的好感,他们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更加深厚。

【1】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的含义的?

【3】青年男女的对话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王大丁看着李素媛,他突然觉得她更加美丽了”这句话?

【5】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写青年男女的不想告诉对方,再到后来同时奔赴一线,最后隔离相聚。情节看似突兀,实在又在意料之中。

B.疫情看似阻断了人们的距离,让人变得疏远;实则给人带来联系,让人们因为抗疫而更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C.“喔,原来,他们志同道合”指的是“曾经他们许下诺言:生死不弃,此生无悔”。

D.小说还诠释了当代青年人在国家有难之时的担当、勇气、负责等精神。

【6】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今年21岁的张瑞娟,被确诊为“胆总管囊性扩张症”,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肝移植。父亲张永清决定把自己的肝脏捐给女儿,但高昂的手术费张家多方筹措也无力支付。

张瑞娟在QQ空间里写道:“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有很多人为我的健康尽力奔走。谢谢你们,不管命运如何安排,我都感到了阳光般的幸福。”

一个偶然的机会,团山西省委一名团干部看到了张瑞娟的空间留言。3月1日,团山西省委运营的微信公号披露了张瑞娟的遭遇,并号召社会为她捐款。这条消息很快在山西团干部们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消息传开后,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涌来。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所有的手术费用都筹到了。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