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朦胧 哈密瓜 颠沛流离 不期而致
B.烦躁 累赘 肖像画 语无伦次 五脏六腑
C.自矜 修葺 势力眼 一以贯之 心有灵犀
D.忏诲 幽寂 选拔赛 耀武扬威 千钧重负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细心观察是决定景物描写生动细致的重要因素。
B.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族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眼神。
C.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D.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B.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C.我以为如果邓稼先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如果奥本•海默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民法典系统 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 ,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 的民法典。
A.整合 汲取 成果 保护
B.整理 吸收 成就 保护
C.整合 吸收 成果 保障
D.整理 汲取 成就 保障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6、下列对名著《骆驼祥子》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这部作品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最终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
C.这部作品中的虎妞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
D.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哺育(fǔ) 机杼(zhù) 屏障(pín) 鞠躬尽瘁(cuì)
B. 辔头(pèi) 赫然(hè) 涉猎(shè) 五彩斑斓(lán)
C. 元勋(xūn) 可汗(hàn) 嗥鸣(háo) 潜心贯注(qiǎn)
D. 挚痛(zhì) 谰语(lán)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òu)
8、(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转转不已(_______)
②但知其一(_______)
③其创果不出血(_______)
④可据理以断有无哉(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4】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用甲文原文填空)。
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棉花里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的好处。
【2】以第⑧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3】请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在上海建成并开始试用。30日上午,“双千兆第一区”开通仪式在上海市虹口区举行,并拨通了首个5G手机通话,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
目前虹口区已建成5G基站228个,实现了千兆固定宽带网络和5G网络全区覆盖,成为首个固定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双双实现千兆覆盖的地区.今年,上海将强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核心能力建设,充分发挥5G的网络支撑和应用赋能作用,打造5G网络建设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年内将建成超过1万个5G基站,启动建设若干5G建设应用示范区和应用研发创新基地,建成5G应用示范展示厅。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日)
(材料二)
5G建设成本面临新挑战
NBD:业界认为,5 G通信的建设成本远高于前一代,在您看来,运营商5G投资有什么特点?
张同须:和其他网络建设一样,5G网络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建设进度也将会以合理的方式进行。随着建网规模逐渐扩大、技术和产业不断发展成熟,单设备成本也会逐渐降低,具体的建设成本将取决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因素。比如,若能有更多低频谱,如700MHz,将会大幅减少对基站的数量要求,很好地构建起一张全国性的基础出网络,对降低建网成本会大有益处。
(摘自《每经网》)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双千兆”具体指什么?
【2】阅读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材料三中反映出的基站建设投资特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海首个5G通话,意味着5G时代开始来临。
B.材料中显示,2025年5G网络将覆盖全国。
C.如能构建起全国性的基础网络,5G建网成本将越来越低。
D.就目前技术来看,5G通信的建设成本比4G高很多。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城市、一个小区、校园或班级,同学同行,但我们不一样,你有你的特点,我有我的个性。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以“不一样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请先补充题目;⑵不少于500字,要有抓住细节;⑶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的相关信息。⑷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