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择(  )为参照物,(  )在运动。

A.山;山

B.舟;舟

C.山;舟

D.舟;山

3、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弦上

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4、火星的昼夜温差有时可达到一百多摄氏度。如图,“祝融号”火星车在集热窗中利用“正十一烷”材料进行保温。早上,该材料吸热,晚上,该材料放热,整个过程中基本没有气态物质出现,则该材料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升华后凝华

5、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家烧开水时出现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冒出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B.壶嘴冒出的“白汽”属于扩散现象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D.壶盖跳动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6、如图所示,下列哪种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A.放大镜

B.树枝错位

C.手影

D.台灯在镜中的像

7、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

B.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一起的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C.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8、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中的水均不沸腾

B.A杯中的水不沸腾,B杯中的水沸腾

C.A、B中的水均沸腾

D.A杯中的水沸腾,B杯中的水不沸腾

9、对于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与它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C.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它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均无关

10、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AR眼镜对旅客点头示意,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AR眼镜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球面镜

11、如图,物质M从甲态先变成乙态,再从乙态变成丙态,两次变化均要放热。甲态名称及M由甲态直接变为丙态的过程为(  )

A.液   汽化

B.气   凝华

C.固   升华

D.气   液化

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A.水从瓶中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现象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现象

13、小芳观察“光的反射”实验时,作图记录实验现象,但没有标出光传播的方向(如图所示,ON是法线)。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O一定是入射光线

B.OB一定是反射光线

C.入射角一定是

D.反射角一定是

14、如图甲是小明在活动实践课制作的口哨,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悦耳的哨音一定不是噪声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色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15、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不同位置的孔,就会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乐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16、下列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秋天的早晨,山间出现“白雾”

B.我国古代用铜水铸造成精美的青铜器

C.深秋早晨,树叶上出现“霜”

D.春天来临,水库的冰快速减少

17、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3.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是(  )

A.12.34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18、射箭运动员使用的弓,其制造材料主要利用的物理属性是(     

A.导电性好

B.弹性好

C.导热性好

D.质量大

19、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的起始端

B.用刻度尺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一次测量100张纸的厚度,计算出平均值

C.误差就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是不可以避免的

D.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选择的量程越大,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一定越好

21、如图所示,长方体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该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支持力与重力的大小不相等

B.支持力是由于水平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水平桌面上

D.该支持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水平桌面发生形变

22、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

B.篮球比赛中,所用的篮球表面有许多花纹

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的手套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

D.被河比赛中,运动员穿的运动鞋的鞋底带有花纹

23、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和物都在透镜的两侧

B.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C.成缩小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

D.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24、密度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仅用密度不能准确鉴别物质,因为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

B.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C.4℃以上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气体密度随温度而变化,所以房间里的暖气一般安装在窗户上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在音乐中,中音C“1(do)”的频率是262Hz,D“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1”C“1”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D“1(do)”的频率是294Hz,其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什么?_____

26、图中甲、乙、丙三幅图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甲图表示加快蒸发的方法是增加液体的 ___________ ;图 ___________ (选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通过增加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

27、如图所示,小明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研究成像情况.

(1)烛焰放在______点时,所成的像最小;

(2)烛焰放在______点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由此可推出若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将______(选填仍能听到听不到)铃声,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宇航员在太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是因为______

29、甲、乙两小车(mm)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为 ________/秒;运动6秒时,甲、乙两车相距 ________米;甲车的惯性 ________乙车的惯性(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331

煤油

1324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31、一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____牛;如把它全部浸在酒精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3.1牛,该石块所受酒精的浮力是______牛;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不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32、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工具是_______(选填“日晷”“沙漏““电子手表“或“铯原子钟”);利用多次测量_______的方法,可使测量误差减小。

33、植物也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如图所示,这是人们为了改善沙漠环境在沙漠中种植的仙人掌。仙人掌能生存于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针状的叶子通过 ___________的方法 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34、在开会前,主持人总会提醒与会者关掉手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主持人使用麦克风目的是为了与会者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耳朵的。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________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____原理测量摩擦力大小。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a.分析序号_____ 两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是___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_____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像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静止               B. 匀速直线运动                  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两座火车站之间的铁轨为双轨.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火车站相向开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0km/h,另一列火车的速度是83km/h,开出后两列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90min相遇,两列火车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7、如图所示,长度为18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22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大桥的长为多少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多少m

38、琦琦一家驾车从仪征到无锡去自驾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镇江,在镇江休息0.5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无锡,求:

(1)仪征到镇江,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仪征到无锡,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画出拉力F的力臂(用l表示)________

40、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1、按要求规范作图:

(1)图甲中的AB′是物体AB经过平面镜M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

(2)作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