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2023年12月5日世界宪法日,学校组织八年级的部分同学去直隶总督署参加研学活动。班上有部分同学去给小明送行。小明坐在车窗边,看到同学们渐渐后退,而同学们看到大巴车开走了,小明和同学们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地面

B.汽车、汽车

C.地面、汽车

D.汽车、地面

2、下列考场中的相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室温约为

B.一张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250g

C.课桌高度约为0.75m

D.阅读600字的时间约为1min

3、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送上元宵祝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王亚平能听到自己演奏的琴声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

C.通过改变弹琴弦的力度可以改变音调

D.琴声要转化成电磁波,才能传到千家万户被我们接收,是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用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的像会变小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B.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C.看起来变“浅”的泳池把字“放大”

D.在水面处“折断”的铅笔

6、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家烧开水时出现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冒出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B.壶嘴冒出的“白汽”属于扩散现象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D.壶盖跳动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7、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其密度仅有钢铁的四分之一,还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下列物体不适合用该材料制作的是(       

A.刻度尺

B.平板电脑外壳

C.自行车的车架

D.天平的配套砝码

8、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

9、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清洗机

B.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倒车雷达

10、关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监测和分析次声波,可以预警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

B.超声波频率高,在医疗领域常被用于治疗疼痛和医学成像

C.超声波频率高,能量易集中,工业上常被用于金属内部探伤和精密仪器清洗

D.在海洋开发中利用次声波确定潜艇、鱼群位置和测量海水深度

11、小明和小红分别乘坐两辆汽车同时从石家庄同一地点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驼梁风景区,2.5h后,两车同时到达距离出发点140km的风景区停车场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中两车一定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B.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一定都是匀速行驶

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12、我们生活在奥秘无穷的光的世界里,如图所示,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

B.乙图:手影的大小和手的大小相同

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D.丁图:进入人眼的光线是从平面镜后发出的

13、“估测”是学习物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中数据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

A.人体最舒适的气温约为40℃

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g

C.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约为5次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km/h

14、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波引发了砂涌现象,三四米高的淤泥突然冒出地面,将村庄掩埋,20名群众失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20Hz,我们听不到

B.地震造成的房屋塌陷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被困人员求救时可以通过敲击物体,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砂涌现象中,出现了液态土壤,这一定是液化现象

15、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1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用手捂住耳朵

B.在繁华的街边设置噪声监测装置

C.在居民区靠近马路一边植树造林

D.在摩托车尾部加装消声器

1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70mm

B.人的步行速度大约是4m/s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6.5℃

18、用托盘天平测量1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D.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盘,再测出101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1枚大头针的质量

19、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20、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21、下列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3kg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C.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约为8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

2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质量相等时,甲的体积比乙的大

B.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小于乙物质的密度

D.乙物质的密度为

23、一个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食用油煤油白酒盐水)(  )

A.白酒

B.食用油

C.盐水

D.煤油

24、如图所示,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2012年5月发生了日环食,其形成原因是_____;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发生_____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颜色。

26、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27、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其体积之比,质量之比,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28、发声体每秒振动的_______叫做频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的__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___.某人心跳频率为1.2Hz,则每分钟心跳_______次.

29、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在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角是___度,折射角是____度.

30、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矿石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

 

31、如图所示装置,甲、乙、丙均为正方体。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通过水平细线连接甲、乙两个物体,物体乙压着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丙,整个装置静止。已知物体甲重5N、底面积为;物体乙重20N、底面积为;物体丙重6N、底面积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乙对丙的压强与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32、用鸡蛋去碰石头,结局通常是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鸡蛋壳的   (硬度/延展性/密度)不及石头,在相碰撞时,鸡蛋对石头的力 (大于/等于/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

 

33、如图所示,甲图中为新型冠状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该病毒图像的整体宽度为______cm。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

34、把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写出来:(1)吃冰棒解热___________;(2)北方奇景雾凇的形成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冬天给道路上的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 ___________(选填“A”或“B”),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主要是 ___________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试管中盐水凝固点是 ___________℃,工人在大雪天给地面撒盐熔雪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3)丁图中,若将冰水混合物装入试管置于盐冰水混合物中,待盐冰水混合物未全部熔化时,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不变”);

(4)熔化结束后,小明继续对盐水加热直到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盐水未立刻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小明想缩短盐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只写一种方法)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

 

13.5

 

缩小

 

30

 

15

 

缩小

 

20

 

20

 

等大

 

15

 

30

 

放大

 

10

 

光屏上没有像

 

8

 

光屏上没有像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远离)。

 

37、图是用动滑轮运送建筑材料A的示意图,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1400N的建筑材料A匀速竖直上升了10 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为W,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为800 N。绳重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求:

(1)有用功W

(2)动滑轮的重;

(3)动滑轮匀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机械效率

38、小明乘汽车去60 km外的杭州.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甲所示的位置.

(1)到达杭州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乙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 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 s,则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大?(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请画出图中已知光线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40、按照要求画图。

(1)在图甲中,S点是水中鱼所在的位置,S'点是人的眼睛在A处看到的鱼的像的位置,请完成人眼在A处看到鱼的光路图;

(2)在图乙中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41、如下图所示为一点光源A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你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作出点光源的像A’。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