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点播歌曲、了解天气等,也可以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打开窗帘、设置空调温度等。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当接收“大点儿声”的指令后,纸盘振动加快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2、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火箭上升过程中,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运载火箭

B.发射中心

C.地面

D.太阳

3、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6cm时,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D.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5、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可以看到罕见的日环食,天文爱好者用墨水成像、小孔成像、相机拍照等方式观看或记录了这一天象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形成的原因是光发生了折射

B.太阳通过照相机镜头所成的是虚像

C.太阳在墨水中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D.太阳通过小孔成缩小的实像

6、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B.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7、下列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高度约为80cm

B.现在考场内的气温约为42℃

C.小明同学跑步的速度为12m/s

D.一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50dm

8、生活中有很多常识的数据,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

B.的短跑成绩约为

C.步行的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9、如图所示,甲是观察冰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为0℃,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断升高

10、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4s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铅笔芯的直径约为1mm

D.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

B.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1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3、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在重庆市风鸣山中学运动会上,运动员100m短跑成绩约为8s

B.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3.5cm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mm

14、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是升华形成的

D.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雾凇是凝固形成的

15、某测量船利用回声探测海洋深度。该测量船从海面上的A点开始,在每隔相等距离的海面上B、C……G点处分别进行测量,各个点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船发出的超声波的方向垂直海面向下,仪器记录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图中水平直线表示海面,曲线表示海底的起伏状况。根据上述信息,图中合理的是(  )

采样位置

A

B

C

D

E

F

G

t/s

0.15

0.10

0.10

0.15

0.20

0.05

0.15

A.

B.

C.

D.

1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AB段温度升高,开始熔化

B.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C.海波的凝固点是48℃

D.8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没有回声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消失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A.

B.

C.

D.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中产生的错误就是误差

B.只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就可以消除误差

C.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D.测量窗户玻璃的宽度可以选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

2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用更大的力吹奏时,吹出的哨音调会变高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21、绚丽灿烂的自然现象造就了世界的多彩多姿,而自然现象的产生过程伴随着能量的传递,下列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薄雾缭绕

C.河水结冰

D.雾凇满枝

22、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和质量,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人的密度近似等于水的密度,请你估算一下自己的体积。你的体积最接近于(  )

A.60m3

B.0.6m3

C.0.06m3

D.0.006m3

23、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24、一同学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2.1cm、12.3cm、12.4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

A.12.27cm

B.12.3cm

C.12.2cm

D.12.4cm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郁金香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颜色可能是______色。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6、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说:好的酒,酒香能飘散得很远,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力。“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___________(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存在较大引力)。

27、指出下列过程中,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1)阴雨天,水缸空裙子(即在水缸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下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块放入铁水里不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大连舰满载时排水量是12300t,则其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取10N/kg);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m3。舰载直升机起飞后,大连舰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两只舰艇不能近距离高速并排航行,是由于两舰艇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 ______ ,容易相撞。

29、如图是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光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0、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电子琴能模仿手风琴的声音,它主要是模仿手风琴的__________(以上三空填写声音的特性)。

31、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脸考勤,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人脸显示屏”),当人脸到摄像头的距离__________ 时,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与录入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32、使用天平时,手拿镊子夹取砝码,对砝码的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砝码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_

33、如图所示的是老师陪小朋友和幼教机器人进行数学运算比赛时的情景。老师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所发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

34、大师兄甲和小师妹乙在平直的练武道上轻功同向而行,他们的运动图象如上图所示,由此可判断他们均在做__________运动,运动较慢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出发______ s后两人相遇。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甲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适当向_____(上/下)调,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接着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左/右);

2)若想从光屏这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放大的像,此时应将物体放在_____H/A/F/B)点;

3)完成实验后,某同学拿一个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并调节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_______________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4)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将光源“F”放在15cm 处,其大小如图丁(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可能会是丁图中的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水垂不朽”八个大字。这块石材经过多次加工,其中第二次加工后,石材可以近似的认为是长为14.7米,宽为2.92米,厚为0.9米的长方体,质量为102吨。求碑心石的密度_____

37、今年国庆节期间,小红一家从万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她乘坐的火车长为4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红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2min。求下列问题: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2)整列火车在该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多少s?

38、探究是什么力使行星绕太阳旋转,请你根据如图所示写出探究该问题的猜想,并说出该猜想运用了什么物理思想方法?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小明在河边钓鱼,钓鱼竿在如图所示位置保持平衡。请画出F1的力臂l1、钓鱼线对鱼竿的拉力F2及其力臂l2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41、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