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

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所示,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

B.倒车雷达

C.医生用B超查病

D.超声波清洗眼

4、夏日雨后阳光灿烂,天空出现彩虹,其所包含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B.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

C.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太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

5、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1.59s,则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实际时间应为(       

A.11.30s

B.11.59s

C.11.88s

D.11.18s

6、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让激光器射出的光沿垂直于镜面的纸板入射到O点,在向后折的纸板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只有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B.此实验因为不遵循反射规律,所以没有反射光线

C.如果实验室内足够昏暗,就能在纸板NOF上看到反射光线

D.无论纸板NOF前折还是后折,反射光都存在并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读数时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物体的左边缘对齐

C.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如果天平右盘下沉,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左调

D.使用量筒测体积时,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底部相平

8、有厂家发明了一种驱狗器,按下开关,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狗听见不敢靠近,人却听不见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狗听见的声音不是由驱狗器振动产生的

B.人听不见,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人听不见,是因为驱狗器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声波不在人耳听力范围内

D.狗能听得见,是因为狗的耳朵很灵敏,能听见响度很小的声音

9、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该机机身大规模使用完全国产化的第三代铝锂合金,使飞机构件重量显著减轻,主要利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的(  )

A.导热性好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体积小

10、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铁块、铝块、铅块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ρρρ),水面恰好相平(水不溢出),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一样多

1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处较浓

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潜水艇能随意下潜上浮

B.候车时站在安全线以外

C.跳伞运动员竖直匀速降落

D.喝饮料时,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14、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B.晶体熔化图像

C.同种物质的m-V图像

D.晶体凝固图像

1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 斑马倒影

C. 水面“折”枝

D.彩虹

16、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各种球类赛事精彩纷呈。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

A.4mm

B.4cm

C.4dm

D.4m

17、下列是估测初三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为165dm

B.每分钟步行60m

C.教室内上课最舒适的气温为60℃

D.在教室内声速为0m/s

18、当图中的舞蹈演员面对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排练时,她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9、社会生活中密度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鉴别一个实心的金属球到底是不是铁做的,只需测出它的密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

B.飞机尽可能采用强度高、密度大、性能优良的新材料制造

C.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

D.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为了演员的人身安全,房屋构件的道具常利用密度较大的材料

2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通过相等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2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语音拨号功能是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22、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

23、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B.“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C.“立竿见影”光的反射

D.“雨后彩虹”光的直线传播

24、如图所示,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可以减弱噪声。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医院周围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教室内保持安静

D.在道路两边种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观察这个图象,可以得知,水在______时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__(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26、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2)在实验中用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把______的振动转化成了______的振动,便于观察。

(3)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会发现塑料小球振动______,振幅______,响度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27、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置在   工作台,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旋转,平衡后将物体放在 盘,当在另一盘中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28、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这是因为墙壁对光发生_______,而地面对光发生了_______

 

 

29、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和具有______性,导致内部存在各个方向压强。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增加而增大;三峡水库水面下10米处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帕。

30、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从上到下苹果的运动的快慢是逐渐_________变快/变慢,判断依据是______照片上B与A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66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31、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该现象说明白光______单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______程度不同。

32、为了更好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既可以取 _____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 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的长短。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 _____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33、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普通,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近视增多、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身体素质下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的双重负面影响不胜枚举。如图小华拿出手机,保持手机到眼镜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

34、2022国庆假期,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举行.演员甲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由于琴弦_________产生的,演员乙正在吹笛子,笛声的声源是_________(选填“笛管”或“空气柱”),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到听众耳朵的,听众能分辨出笛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__不同,观众在演出期间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_____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6)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辆汽车在距离为s的公路上直线行驶,前1/3路程中平均速度为v1,后2/3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请证明该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v1v2/(v2+2v1)

37、某地在湖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湖底投放圆柱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v=0.1 m/s下降至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图乙是这一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忽略水的阻力)求:

1)在第30 s120 s之间时,石料所受的浮力;

2)圆柱形石料的密度;

3)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38、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步长)如表中所示。接着根据自己的步长,估测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家走到学校共1057步,历时830秒。

测量次数

连续行走的步数/

测得的距离/

1

2

1.30

2

3

1.92

3

5

3.29

 

(1)测得的步长是多少米?

(2)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3)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_____

40、一辆电动玩具车做直线运动,它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象。

41、画出图中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