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给句子“群儿戏于庭”的“庭”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是(  )

A.庭院   院子

B.厅堂

C.法庭

2、“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科技馆,我们排好队_______。”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鱼贯而入

B.倾巢而出

C.破门而入

D.风驰电掣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hái huán)有两本故事书没(hái huán)给学校图书馆。

(2)小猫伸长(zhǎo zhuǎ),用前(zhǎo zhuǎ)抓破了我的衣服。

(3)(háng xíng)的前面是一条人(háng xíng)道。

(4)我的学校在东边,每天早晨,我都(cháo zhāo)(cháo zhāo)阳升起的方向前进。

 

4、下面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A.春节

B.重阳节

C.儿童节

D.端午节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   )对我说实话。

(2)或许明天飞过这条线路的,(   )老鸟,(   )小鸟了。

(3)(   )我骂了小明,( )他依然笑着和我说话。

(4)李杰的作业(   )字迹工整,正确率高,(   )全部得了优。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河  (   )的草地 (   )的音乐

(   )的叶子  (   )的芦叶船  ( )的幻想

(   )无华   ( )及待 (   )翼翼 欢呼(   )

7、看拼音,写词语。

 ban

guó 

lǎng 

ān  jìng

  zhu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uāng 

tiào 

  xiāng

  rán

shuā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读拼音,写词语。

zhǐ huī   chí  dào yáo  huàng   yǒng gǎn

chì  bǎng   yǎn  zòu   nǎo dai   shì xiàn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①小猪想找个朋友玩。

②这天早晨,它拎着一个大包出了门,碰见了小猴,就从包里掏出一个桃子对小猴说:“给你吃桃子,你跟我一起玩。”小猴说:“我不吃你的桃子,也不跟你玩。因为你太懒惰了。”

③小猪走啊走,又碰见了小牛。它从包里掏出一块麦说:“给你吃麦饼,你跟我一起玩。”小牛说:“我不吃你的麦饼,也不跟你玩,因为你做事不动脑筋。”

④忽然,小猪看见小羊从桥上掉进河里,它赶紧扔下大包,向河边跑去。小猪跳进河里,很快把小羊救上了岸。小我和小牛跑来。大伙儿都喜欢和小猪做朋友了。小猪真高兴。

【1】给短文加上标题。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勤劳——______ 讨厌——______ 伤心——______

【3】小猴和小牛都不愿和小猪做朋友,是因为以前的小猪________________

【4】小猪做了一件什么事,大家才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前面的小dèng dèn)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空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千里长zēng zhēng)的路上。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填空:笸箩里放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别引人注目的是________

【4】“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这句话中的“它”是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选下面第( )种。

A.邓奶奶把针线包带到了北京。

B.邓奶奶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带到了北京。

11、课外阅读。

秋景

有人爱那充满生机的春天,有人爱那五彩缤纷的夏天,也有人爱那银装素裹的冬天,而我却爱那绚烂辉煌的秋天。

秋天的天空,似大海一样湛蓝碧透。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浮着,仿佛给那一望无际的蓝天绣上美丽的花朵,化上漂亮的妆。

秋风吹拂着无边的田野,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中,辛勤的农民不辞劳苦地收割那金黄的稻子,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果园里,硕果满枝,青里透黄的橘子,有红灯笼似的柿子……

秋天,草儿黄了,树叶落了。然而,各式各样的秋菊竞相开放。不信?你瞧,我家的院子里,秋菊正争芳斗艳,相继开放。花儿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有的像白玉,有的像水晶,有的金灿灿……呈现出一派竞相争艳的景象。

夜晚,皎洁的月光陪伴着我,我漫步于乡间小道,觉得这灿烂绚丽的秋天,比春天更加欣欣向荣。美丽的秋天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1“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一望无际”中的“际”的意思为____

A.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B.时候   C.当适逢其时

2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春天 ________的蓝天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_____ 向往——__________   生机勃勃——________

4文章第2、3、4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_______________、果园、菊花,表现了__________

5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锋,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幼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密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架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lǒng   zhào       )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chán   rào       )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piāo fú( )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圈出第1自然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2】看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瞬息万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作者把云雾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请你学习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写法,展开想象,把“瞬息万变”的画面继续描绘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学校是这样“变”来的

学校,多么熟悉的一个词呀!你知道我国的学校是怎样“变”来的吗?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出现了学校的萌芽——“成均”和“庠”(xiáng)。“成均”和“庠”本来是古人存放农作物的地方,并在这里举行聚会、娱乐和祭()祀()等活动,慢慢地,成为了学习的场所。

到了夏朝,我国出现了真正以教学为主的学校,而且出现了“校”这个名杯。夏朝的学校有两种:“序”和“校”。序,设在王都的学校,用于贵族子弟学习射箭;校,设在乡村的学校,普通百姓在这里习武和训练。

商代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校,有了“大学”“小学”的区别。不过,那时的“大学”可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大学,而是贵族子弟学习礼乐、武术和天文历法的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私人办学出现了。其中,孔子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私人办学历时两千余年,孔子也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到了清朝末年,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动,出现了很多新式学校,不过当时还没有“学校”这个说法,而是叫作“学堂”。辛亥(hài)革命后,“学堂”改称“学校”,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你们知道学校是如何一步步“变”来的了吧!让我们一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选自《七彩语文》,有删改)

【1】我国最早出现“校”这个名称,是哪一个朝代?(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清朝

【2】“学校”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春秋战国时

B.清朝末年

C.辛亥革命后

D.全国解放后

【3】为什么孔子会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①创办私学             ②私学规模最大             ③私学影响最深             ④他办学两千余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描述与短文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A.古代的“大学”与今天意义上的“大学”不同。

B.古时候的“成均”和“庠”是那时孩子们上学的学校。

C.商代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对象的学校。

D.清朝末年出现了很多新式学校,我国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5】根据短文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夏朝的学校

名称

设置地点

招收学生

学习内容

______

_____

射箭

_____

普通百姓

_____

【6】第2自然段开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中的“相传”一词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

【1】这段文字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都躲在小雨滴里呢!”这里的“躲”字用得好,理由是(       

A.“躲”字写出了水果香味像顽皮的小孩在和人捉迷藏,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

B.“躲”字写出了秋天的雨洗刷了水果的香味,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厌恶。

C.“躲”字写出了水果的香味虽然好闻却无法散发出来,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3】“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一句中的“勾住”是指________________

【4】围绕句子写一段话:

春天的风,给田野换上了美丽的新装。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用横线画出说明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语句。

【2】写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牛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地面。你认为这是一趟________(愉快 惊险)的旅行。

【3】关于红头能够从牛肚子里出来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头的帮助

B.青头鼓励红头不放弃

C.牛不吃蟋蟀,只吃草

【4】红头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把“谢谢你……”后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棠湖小学的文化感染了我。(分别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②照样子,写句子。

橡树挺立在路旁。→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云朵飘在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还有比这更好听的叫声吗?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一句关于人多力量大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

④棠湖校园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处?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

我最喜欢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围绕开头写几句话。

例: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周末,书店的人可真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主题活动。

为了让学生多运动,山西一位小学校长亲自上阵领舞,这段在课间操跳舞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你们学校也有类似的新鲜活动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下面的病句。

(1)我和妈妈坐着小船,倒外祖父家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身体健康,每天坚持锻炼。

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这种不守护公物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_______________

(2)人们在秋天的果园里,能看到成熟的果子和芳香。

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展示

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用温柔的手轻拂我们的脸庞,柳树姑娘在河边梳理着她那动人的秀发,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快快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写写你的发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