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的对手包括男的、女的、强的、弱的,在不计其数的对决中,她终于拿到了冠军奖杯。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大陆性冰川是发育在地势高、气温低、降水稀少的大陆气候条件下的冰川。
D.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2、下列四字词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肝胆相照
B.坚强不屈
C.妄自尊大
D.舍己为人
3、下列对《白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写了白鹭的形体、颜色和神态,赞颂了寻常的白鹭外表美,而课文并没有写出白鹭所蕴含的内在美。
B.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对平凡而高洁、朴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C.作者先是把白鹭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
D.作者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4、写近义词。
兴奋——(________) 留恋——(________) 不可计数——(________)
应接不暇——(________) 新鲜——(________) 常常——(________)
5、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心惊胆( ) 垂头( )气 转( )##dot## 为胜 目( )口呆
( )有成竹 得意( )( ) 自相矛( ) 手( )眼快
(1)仿照加着重号的成语写三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仿照画“ ”的成语写三个ABCC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画“ ”的成语主人公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择2个或者2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古诗《示儿》端正、匀称地写出来,注意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传统节日我知道。
【1】____________(传统节日)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在农历_______(时间)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哪些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节日与对应的时间和习俗连一连。
除夕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农历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农历腊月三十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农历九月初九 除旧迎新吃饺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看花灯吃汤圆
8、积累与运用。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陆游临终前嘱托儿子要在他的坟前告诉他国家统一的好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乞巧》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那时人们过七夕节的情景。
3.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强则国强。
4.陶渊明这样告诫我们珍惜时光: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5.“素之一忽________,黛之一忽_________。”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6.《将相和》中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书”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1)写出近义词。
精美—— 幼稚——
(2)根据意思写成语。(在文中找)
①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
②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3)仿写词语。
不知不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老师的“某一种‘灌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四季之美(片段)
①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②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夏天的每一个夜晚都很美:_________是明亮的,_________有无数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_________,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微光。
【2】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四季中_________、_________的美。
【3】秋天的黄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美丽的景色,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人的声音,这一切都恰如其分,营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4】请用“ ”画出一句动态描写的语句,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11、胖子和瘦子(冯骡才)
①这城里,胖子和瘦子是一对朋友。一个胖得出奇,一个瘦得惊人。这胖子相当于瘦子四个左右。
②那时,胖子走红运。当官儿必须是胖子,画家专画胖子,女人也要挑胖男人做丈夫。人人说胖子块头足,身壮力不亏,能显出真正的男人气。于是就出现了愈胖愈好的趋势。这位本城最胖的胖子就受到格外重视。人们都向他讨教“胖身术”。他的照片,言论,轶事,到处争抢刊载。其中他的两句发胖经验:“多吃多睡,动不如静”,被全城人当做口头禅与座右铭。照这两句话去做,果真见效!本城的胖子就愈来愈多,但一时胖不起来,鼓腮挺肚,假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一次,胖子被一群记者纠缠住,非请他说说发胖的秘诀不可,他信口说一句:“要衣松带宽!”当日全城加肥衣服就被抢购一空。各种腰带又滞销了。此刻,任何有能耐的大导演、演员、球星、发明家、魔术大师、特异功能者,都压不过胖子的名气。
③某日,胖子兴致勃勃地去找老朋友瘦子。他见瘦子依旧瘦骨伶仃,便伸出肉滚儿一般的食指直指瘦子的肋巴骨说:“现在城里人人都学我,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反而不学我?天下还有比你再瘦的人吗?”瘦子淡淡一笑,颇含自负地说:“别看你一时走红,等你过了劲儿,就该轮到我了,不信走着瞧吧!”
④过一年,真有了变化。不知哪来一种说法:人胖,发喘,出汗,行动不便,脂肪囤积多,容易患心血管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当人们对一种东西的好奇与兴致渐渐淡了,相反的东西就现出魅力。这说法即刻像一阵风吹遍全城,跟着,有人在报上发表整版文章,曰:“瘦子好”。文章扬“瘦”抑“胖”,议论周密,有十分有理。他说,瘦子灵便,体轻,占用空间小,心脏负担也小,不易患心血管病;据统计,长寿的人中,98%是瘦子。1%是不胖不瘦的,只有1%是胖子。看来胖子长命纯属偶然。
⑤自此,人们又开始关心“瘦身法”了,那个一直被世人遗忘的瘦子,终于被人们当做一件稀世的宝贝发现了。瘦子的经验刚好与胖子相反。他要人们:节食、素食、少吃糖,不喝啤酒,早起打拳,饭后散步,生命在于运动……于是,原先写文章称颂胖子的那些人,又笔锋一转,纷纷撰文,引进据典,有理有据,证实瘦子的经验是如何宝贵、可靠和正确。并赞美瘦子是“当代最佳体重”,“最符合时代要求的体重”,“典型形象”等等。报刊上有关胖子的报道一下子不见了。瘦子像片羽毛,一阵风,上了天。他的照片、轶事、经验、趣闻、言论、访问记、报告文学,像漫天飞花,风靡一时。
⑥这天,胖子在街上遇见了瘦子。他感慨地对瘦子说:“ !”瘦子听了,摇了摇他干树枝般的手指说:“不!你应该保持这样,说不定哪天又时兴胖子了!”
【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②③节和④⑤节的内容。
(1)②③节:_______________
(2)④⑤节: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滞销:_______________
(2)风靡一时: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前后两年生活的不同情形,请试着选择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年份 | 对比1 | 对比2 | 对比3 |
上一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过一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4】你认为第⑥节画“ ”部分,胖子可能会对瘦子说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语境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冯骥才的《胖子和瘦子》和丰子恺的《手指》在表达上有没有相似之处?请写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
12、类文阅读。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节选)
次日,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他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悟空照铁扇公主说的口诀,将扇子变成一丈二尺长短。但他不知道变小的法子,只好扛着那大扇子走。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来。他摇身一变,变作猪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
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扇子,走近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写的。( )
A. 《西游记》;元末明初;吴承恩
B. 《西游记》;元末明初;施耐庵
C. 《三国演义》;元;吴承恩
【2】短文第1自然段表现了孙悟空拥有的本领是( )
A. 七十二变 B. 火眼金睛 C. 腾云驾雾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孙悟空总共借了 次芭蕉扇 。第一次方法是 ,结果借到的是一把 ;第二次方法是 ,结果 ;第三次方法是 ,结果 。( )
A. 两次;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B. 三次;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给骗回去了;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C. 三次;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给骗回去了;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5】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 (可多选)
A. 机智勇敢 B. 活泼好动 C. 鲁莽冲动
13、读一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__________
从前,有个年轻人,独自种着几亩田过活。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完了早饭,就带了午饭到田里去耕作。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才回家自己做晚饭吃。衣服脏了自己洗,鞋袜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
有一天,他到田里去耕作,捡回来一个大田螺。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变得特别清,看不到一点儿污泥。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菜也做好了。他感到很奇怪……
他把这情形告诉了隔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定是田螺姑娘来帮了你的忙。”
【1】结合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给短文拟个题目,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种田人捡田螺 B.田螺姑娘报恩
C.神奇的田螺 D.勤劳的年轻人
【2】下面是同学们对故事的复述,你觉得谁说得好呢?
元元:一个种田人捡了一个田螺,这个田螺变成人给他做了饭菜。
状状:一个种田的年轻人捡回了一个大田螺,精心地养了起来,田螺变成姑娘给年轻人做好了饭菜。
我觉得________复述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陆游
说起陆游,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他的诗想必大家一定读过不少。《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才能学有所成。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外,这首诗还包含了另外一个道理——学知识不能只从书中学,更要亲自去实践,这样才能学以致用,领略到知识的魅力。这首诗看起来是诗人在教导孩子怎么学习,实际是陆游希望他的儿子从小就认真读书,而且不断探索,长大后报效祖国,让宋朝早日统一。一位诗人,连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想着将来能为国出力,可见他是多么爱国呀!
陆游不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为祖国出力,也希望宋朝能早日统一,可是他等了几十年,宋朝的军队还是未能平定中原。临终前,他带着遗憾写下了《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短短二十八个字表达了诗人至死仍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这份爱国热情是多么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难怪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在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虽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安居乐业,但是,读着陆游的诗我仍然思绪万千。我们也许不需要像他那样忧国忧民,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应当像他一样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一生想着为国家出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
【1】把文中引用的诗句补充完整。
【2】根据提示,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简介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畅谈感受
【3】《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爱国诗篇?请你写出一首,并谈谈读后的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存亡之际曾涌现出许多爱国诗人,现在国泰民安,你觉得爱国还可以为国家做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拓展阅读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shě shè)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做 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zhé zhē)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 应)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为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我的姥姥
B.姥姥的剪纸
C.我爱姥姥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______。
【3】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生字。
【4】“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心境”指的是_____;“梦境”指的是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 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说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味一声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但我小学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祥,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是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来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板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后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就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 ),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声拉回了 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掉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掉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说,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对父母来说我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一一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 拿到成绩单时父母脸上流露出的( )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 读就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清楚我的智商属高属低,但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全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1】根据人物心情,短文括号内应填人的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 、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认为“成长的桥”在文中指的是( )。
A.家乡的一座桥
B.父母温厚的爱
C.一座想象中的桥
D.座印象深 刻的桥
【3】读画“ ”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可知,母亲转怒为笑是因为( )。
A.不忍心责怪“我”
B.怕“我”哭
C.觉得“我”老实得可爱
D.“我”笨,责骂“我"也没用
【4】在别人眼里“我”本来是个笨小孩,但经过一次变故后,竟考了全年级第一,原因是( )。
A.“我”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明白了要为父母好好读书
B.“我”长大了,变聪明了
C.那次变故让“我"突然变聪明
D.考全年级第是“瞎猫碰 上死耗子”
【5】结合短文内容,概括一下“我"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多处写父母给予“我”的爱,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结尾画“ ”的句子,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材料
蟋蟀的住宅 (节选)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我会填空。
(1)“光滑”的反义词是 ____________ ;“慎重”的近义词是 ____________ 。
(2)蟋蟀选择住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
【2】用“ ”画出第1自然段中的过渡句。这句话在本段中有 的作用。
【3】短文中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短文中蟋蟀“不肯随意而安”具体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②万寿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柱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⑤后山湖碧水莺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它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解释下列字词。
(1)荟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典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颐和园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哪一部分?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风景游览区的?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节介绍佛香阁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颐和园是如何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按照要求完成各题。
年画
①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在年节张贴,故称“年画”。
②年画可取材于历史小说,如《单刀会》;可取材于传奇故事,如《八仙过海》;还可取材于民俗生活,如《五谷丰登》。年画不仅取材广,而且流派多。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的年画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③年画的绘画语言独特,画中的各种造型都很夸张。比如,年画里的娃娃多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
④年画的用色鲜丽,这从民间“红靠黄,亮晃晃;黄喜绿,绿爱红”的口诀中可见一斑。
⑤年画的寓意非常丰富。有的利用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有的利用事物的谐音。如用松、鹤、桃象征长寿,用菊花象征吉祥,用翠竹象征高洁。年画《平安富贵》,画的是大花瓶中插着一束牡丹花。“瓶”字发音同“平”,牡丹花象征富贵,整幅画的寓意就是平安富贵。年画《连年有余》,画的是一位憨态可掬的娃娃手拿莲花,怀抱一条大鲤鱼。“莲”与“连”同音,“鱼”与“余”同音,寓意是连年有余,生活富足。这些寓意广为人知,成为大家贴年画、送年画的依据。
⑥千百年来,年画是中华传统节日的装饰,是人民美好情感的寄托,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1】文中画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⑤自然段,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介绍年画的。
【3】“古老的年画将永远熠(yì)熠生辉。”这句话加在短文中哪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最合适?( )
A.第①自然段 B.第②自然段 C.第⑤自然段 D.第⑥自然段
【4】小明寒假时去天津旅游,听说杨柳青年画闻名遐迩,想挑选一幅寓意良好的在过春节时送给爷爷,你建议他选择下面哪幅画?
A. B.
20、想一想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能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同学们喜欢养动物吗?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写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如果没有最喜欢的动物,也可以写最喜欢的植物),写出它的特点以及你喜欢它的原因。
要求:1.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2.写出动(植)物的特点;3.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