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兴国邦:应选(  )

A. 身体健康。   B. 不出事故,没有危险。   C. 稳定。   D. 装置。

2、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就一心只想读书。

②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③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

④二人谈得十分投机,结拜成兄弟。他们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

⑤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他们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⑥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外出求学。路上,她遇到一位叫梁山伯的书生。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③⑥④⑤②①

3、请根据平时积累判断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都是从远古时期口头流传至今的故事。

B.民间故事表现的是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万物的认识。

C.民间故事的内容比神话故事更贴近生活。

D.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都包含着超现实、超自然的幻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会说话的钢板”表现了刘伯承__________,“堪称军神”流露出了沃克医生_________之情。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读书破万卷,  

(2)红军不怕远征难,  

(3)   万事功到自然成。

(4) “洛阳城里(   ),欲作家书(   )。复恐匆匆(   )   行人临发(   )这是唐朝诗人(   )写的《_____

我还能写出另外两首这类主题的古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纵”在字典中的解释组词。

(1)竖,直,南北方向,跟“横”相对:_______

(2)放任,不加拘束:_______

(3)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____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人人皆战士,遍地是yīng xióng _____。各行各业bù jì qí shù   _____,工作者都在默默fèng xiàn _____,他们bù cí _____辛劳的工作,理应站上róng yào _____的diàn táng _____

8、看拼音,把汉字规范、美观地写在括号里。

_____ shǔ_____xiá_____

jiǎng_____ líng lóng__________

quán__________树 养cán_____ qǐ dí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现代文阅读

金蝉脱壳(节选)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从金蝉脱壳的过程看,这段话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A. 脱壳前   B. 脱壳时   C. 脱壳后

2从作者写的语句看出,发生变化最大的是蝉儿的________

A. 翅膀与颜色   B. 翅膀与肚子   C. 肚子与触角

3与这段话内容不相符的一个说法是 ________

A. 蝉儿身上颜色的变化是逐渐的。

B. 出壳的蝉儿全身没有一处不是灰白色的。

C. 出壳的蝉儿触角渐渐显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用“——————”画出。

10、阅读: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特点)竹炭能有效净化空气,防腐除臭,调节湿度,同时还有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线,屏蔽电磁波的功能,是家居生活必备之选。

(使用方法)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平方米以内)用一个200克竹炭包。

(处理方法)①本产品无须洗涤,使用1~2个月后,放在阳光下晾晒两个小时,即可恢复原有功能。②一般开封使用一年时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可以是烧掉或是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根据该说明书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管多大的空间,只要放上一个竹炭包就可以防腐除臭。(______

(2)用一两个月后的竹炭包清洗晒干后仍可以防腐除臭。(______

(3)废弃的竹炭包既可以当垃圾回收,也可以埋入土壤改善土壤活性。(______

【2】本说明书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该竹炭包。

11、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运。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请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个小故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做下记录。

B.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秦王击缶,维护赵王和赵国的尊严。

C.结果:秦王大怒,把赵王关在渑池。

【4】读完选文,你能分别说说秦王、赵王、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回放。(9分)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打架一窝蜂涌了上去,这般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福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发疯了似得,乱的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面对猝然而至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

 

(2)读画线句子,你如何理解船长的行为?(2分)

   

(3)读一读画曲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大家都不出声,在想什么?请你试着写一下。(2分)

男人:

女人:    

 

13、课内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具体写牛郎对老牛的照看。说明了牛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中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饥”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

(2)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

【2】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1)“含泪上床”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我”从“一知半解”到“越看越明白”的原因是( )

A.越读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

B.“我”喜欢《三国演义》,越看越爱看。

C.“我”一边看,一边听舅父讲,理解得更加快速。

【3】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赞成作者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时“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善良的回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词。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俯视被救援者的傲气。他命令停车的霎时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位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送炭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那天认定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狙击却流产,事后他怀疑情报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于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成语的意思。

瑟瑟发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中送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两个句子表现出老夫妇的处境很糟糕,请用横线画出来。

【3】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参谋的表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衬托老夫妇所处的环境很糟糕。

B.表现参谋的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C.艾森豪威尔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从侧面衬托出艾森豪威尔的善良和对老人的关爱。

【4】文中的艾森豪威尔做的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新型玻璃》,回答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讲的是什么?

 

17、课外阅读。

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卜,孩子正睡得香甜。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妈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搬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唾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照样子写词语(各两个):

红嘟嘟____________________

隐约——隐隐约约 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对的打“√”错的打“×”

1)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单亲父亲对孩子爱的故事。_____

2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所加的标点是正确的。 ______

3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这句属于动作描写。_____

3文中的父亲是英雄形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问题。

【1】图片(一)为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请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点。( )

C.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

D.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

(2)结合冬奥会会徽的名字“冬梦”试着说一说“冬梦”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片(二)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图片,结合“冰墩墩”的名字,我们能发现吉祥物的主体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整体形象好像一个穿戴宇航服的__________

(2)冬奥会体现的是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学校正在举行冬奥会主题会展,请你为学校冬奥会会展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静  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  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悲伤)。他们(  )着眼泪,(  )着海力布的名字,(  )着老人,(  )着孩子,(  )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 )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打“√”。

2选择合适的字词填在括号内

 

3照样子,写词语。

原原本本(AABB)      

倾盆大雨(含有比喻)        

4文中划“ ”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5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我发现这个语段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写法: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灿烂美丽,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课文内容,我们了解到“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2、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选择学校的一处景物,先从整体上观察,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详细观察。

2运用丰富的想象,把重点写具体。

3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