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默写古诗句时,默写全对的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C.七夕今霄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
D.九洲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2、下列词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前怕狼后怕虎——胆小如鼠
B.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C.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D.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liăn) 勉强(qiáng) 筷子(kuài) 聒噪(guō)
B.计划(huà) 酿酒(liàng) 打岔(chà) 累计(lĕi)
C.上卿(qīng) 谴责(qiăn) 圆锥(zuī) 将领(jiàng)
D.过瘾(yĭn) 海域(yù) 美哉(zāi) 空旷(kuàng)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陆游在弥留之际,心中最大的遗憾是_______(用诗句回答),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诗中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2.南宋统治者把杭州当作____,整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林升的“_________”这句诗用质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愤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_____情感。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这首诗中表达作者渴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属___________ 壁____________ 幕____________ 驯____________
嘱___________ 壁____________ 慕____________ 训____________
6、《黄山奇松》采用“________”的结构,对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松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示了黄山松的奇特之处,徐霞客有诗赞誉曰:“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____。”
7、近义词、反义词
悠然—(_____) 逐渐—(_____) 嗜好—(_____)
反义词:
整齐—(_____) 生硬—(_____) 美中不足—(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纽(______) 拔(______) 蚱(______) 春(______)
扭(______) 拨(______) 诈(______) 誉(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刚才的话,便向自己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的痛哭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那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返”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
“返老还童”的意思是 。
【2】“熟悉”的反义词是( ) “懊悔”的近义词是 ( )
【3】文章用“∥”分成三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4】回答问题。
(1)流浪汉苦苦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是怎么说的?用 “ ”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后悔呀!”你知道他后悔什么呀?后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3)流浪汉第二次见到时光老人时,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植树节这天,路路想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览,他最早可进入风景区的时间是( )
A.6点
B.7点
C.17点
D.19点
【2】爸爸妈妈带着五年级的玲玲(1.38米)和她两岁的妹妹一起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览,他们总共需要交的门票款是( )
A.120元
B.150元
C.180元
D.240元
【3】72岁的张爷爷(持有老年证)想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玩,他购票需要花的钱是( )
A.0元
B.30元
C.60元
D.90元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票价格一律60元。
B.只有3—11月才能去游玩。
C.所有老年人和身高1.2-1.4米的儿童都可享受每人30元的优惠。
D.符合免门票优惠的群体,须出示能证明其本人特殊群体身份的有效证件原件才可享受免票优惠。
【5】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准备去水泊梁山风景区游玩的同学提两点建议。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实训
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在荆棘上面。后来又衔了些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小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该是小鹰学会“自我独立”的时候了。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被扎得疼痛难耐,嗷嗷直叫,可是母鹰却很无情地加以驱逐、挥赶,小鹰只好忍着痛振起双翅,离巢他飞。
母鹰残忍无情吗?不!母鹰深爱着它生养的小鹰!但是母鹰更渴望它疼爱的小鹰能成为四处翱翔的飞鹰。因此,必须无情地逼着小鹰飞离舒适的家,勇敢地学习“独立”。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惟有辛勤地“搅动自己”,才能让内在的才华与能力全部呈现。就像小鹰一样,母鹰无情地“搅动鸟巢”才逼得它必须独立展翅飞翔。
现在有许多家长就是舍不得他的“小鹰”,不愿意让他飞出窝巢,还把子女当成小孩子看待,每天去学校“看望”孩子,给他送吃的送喝的。这样一来,孩子便适应了这种环境,以后到任何地方都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对父母产生依赖。这种人注定什么事也做不成。
相反你如果学会了独立,经过各种磨练,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成熟,面对人世中的种种困难、处境,都会变得从容不惊,应付自如,遇到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要勇敢的走向独立,因为在学会独立时你会变得成熟,坚强。来吧,让我们一起学会自主,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Xuán yá cán rěn mó liàn fēi xián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在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字。
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___)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___)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___)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___)在荆棘上面。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对老鹰的叙述,目的是什么?
(___)
【4】解释下列词语的文中的含义。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
(___)
【5】在文中找出和标题“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相照应的句子。
(___)
【6】读了本文,你的感悟是什么?写一写。
(___)
12、阅读理解。
母亲的纯净水
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纯净水拿出来,递给她。接过这瓶水的时候,她总是有些不安。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怎么好,母亲早就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父亲的工资又不高,不过她更多的感觉却是高兴和满足,因为母亲毕竟在这件事上给了她面子,这大约是她跟得上班里那些时髦的同学的唯一一点相似之处了。
一次体育课后,同桌没有带纯净水。她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喂,你这水不是纯净水。”同桌喝了一口说。
□怎么会□她的心跳得急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
“瞧,生产日期都看不见了。”
“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
□咦?像是凉白开呀□ 一个同学拿起来尝了一口□
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是的,是像凉白开。瞬间,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喝了这么长时间的纯净水,确实有可能是凉白开。要不然,一向节俭的母亲怎么单单在这件事上大方起来呢?
她当即扔掉了那瓶水。
“你给我的纯净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家门,她就问母亲。
“是。”母亲说,“外面的假纯净水太多,我怕你喝坏肚子,就给你灌进了凉白开。”母亲看了她一眼,“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她不做声。母亲真虚伪,她想,明明是为了省钱,还说是为了我好。
“当然,这么做也能省钱。”母亲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你知道吗?家里一个月用七吨水,一吨水八毛五,差不多六块钱。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次体育课,就得六块钱,够我们家一个月的水费了。这么省下去,一年能省一百多块钱,能买几只鸡呢!”
母亲是对的。她知道。作为家里唯一的纯消费者,她没有能力为家里挣钱,总有义务为家里省钱。况且,喝凉白开和喝纯净水对她的身体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可她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委屈和酸楚。
“同学们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真可怜。凭他怎么有钱,从根儿上查去,哪一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心也慢慢沉静下来。贫穷!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丑陋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她心灵的光芒。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宽大的布料,那么她就可以把它做成一件温暖的外衣。甚至,还可以把它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换出绚丽多彩的梦想和未来。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对于本文的标题,理解恰当的是( )(多选)
A.母亲用纯净水的瓶子装凉白开,既能省钱,又能满足女儿的面子。
B.同学发现母亲用纯净水瓶装凉白开,让作者觉得永远抬不起头。
C.母亲的“纯净水”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她永远感激母亲。
D.母亲对生活的认识像纯净水一样淳朴、明净见底。
【3】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有些不安但还是高兴和满足)——(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词“温暖”意思有“天气暖和”、“心中感受到的暖意和激动”,请用与文中不同的意思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草地的妙用
现代化城市需要有草地,是由于它具有制造氧气、调节气温、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空气中的氧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人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每天都吸收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分析,每公顷草地每天能吸收900千克二氧化碳,制造出600千克氧,真是“氧气的大工厂”。
草地还能调节气温。在炎热的盛夏,当你路过水泥地面时,会感到热气逼人,而走在草地上,却感到凉爽宜人。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地面温度低十几度。而滴水成冰的寒冬,草地上的温度远比水泥地面的温度高,真是“冬暖夏凉”。
除了调节气温。草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起到很大作用。草地能吸收噪音,吸附尘埃。植物的枝叶具有散射、阻挡声波的作用,而生长茂盛的草坪,草叶的面积相当于它占地面积的19倍左右,能很好地吸收噪音。草地还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通常,草地吸附尘埃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0倍。当大风刮来,尘土漫天飞扬,此时裸露地面的尘土要比草地上的尘土多100多倍。有了草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们就能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舒适地生活。
草地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总邀请它们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呢!
【1】城市里的人们喜爱草地,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 ”画出一处使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它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
【3】阅读材料,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草地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是因为它可以降低噪音,吸附尘埃。 ( )
(2)“通常,草地吸附尘埃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0倍”一句中,“通常”一词可以删去,表达意思不变。( )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
(4)文章围绕草地的妙用,先总写后分述,强调了草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
【4】星期六下午,一群孩子正在公园的草坪上踢足球。草坪上的小草被踩得东倒西歪,你刚好路过,请结合本文关于草地用途的内容,对他们进行劝说。(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
B.引用语言
C.特殊含义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下来,并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共同出发点是_______。
【4】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六岁那年,我突然心血来潮,写了第一篇作文。
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爸爸也在家,我写完后就拿给爸爸看,爸爸看见了我写的作文十分高兴,把我抱起来问:“真的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得意洋洋地说:“没错,是我写的!”接后,爸爸的赞扬声像流星雨一样朝我飞来,妈妈被吸引来了。她看了看不屑地说:“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妈妈的话语就像一根铁棍重重地打在我的头上,不,是打在心上。我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扑到床上放声大哭,客厅里面,父母还在“发表论言”。爸爸说:“孩子要鼓励的,不能太凶!”妈妈说:“这是事实,不可以给他虚假的胜利!”……
现在,当我在拿起那篇作文,确实是非常糟糕,但爸爸还是依然一直鼓励我做任何事情,同样妈妈还是那么严厉,接二连三地打击我。有一次,我壮着胆拿一篇作文给妈妈看。“太糟糕了,去修改!”根据妈妈的话,我认真地修改起来。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父母的爱,每个人都需要鼓励,但是赞扬声多于批评时会使人自傲,当批评声多于赞扬声是会使人自卑。我从心里清楚,精彩也好,糟糕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不断在进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扬(________)虚假(_________)严厉(_______)鼓励(_________)
【2】用“因为……所以”重新组织句子。
在爱的鼓舞下,我不断在进步。
【3】用“——”划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4】找出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描写的一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5】文章的标题中,“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各指什么?
精彩极了:_______________
糟糕极了: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看待爸爸、妈妈对你的爱的,写一写。
16、阅读《忧天》,完成习题。
忧天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 ,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黄、翠、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平均灭绝27种生物,死去4万名儿童,有400万人患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
⑧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第②自然段中用“原稿”比喻( )
A.被污染的天空
B.未被污染的天空
C.现代文明
D.古老的格言
【2】第③自然段中横线处和方框里应填入的诗句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
B.羌笛何须怨杨柳
C.正是橙黄橘绿时
D.白日放歌须纵酒
【3】第⑦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打比方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 )
A.环境污染给地球造成的严重后果
B.环境污染的现状
C.生物灭绝的现状
D.大气污染的现状
【5】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请结合文本想象地球还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高个子的长颈鹿
毫无疑问,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了。它伸长脖子,抬起头,足有六米高。通常我们住在二层楼房也不过只有五六米高。由于它的身体构造特殊,运输、饲养极不容易,因此被列为珍贵的动物。
像长颈鹿这样的高个子,生活在深山密林里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身躯高大,行动不便,加上视线不清,难以预防猛兽的袭击。但是长颈鹿又离不开树林,因为树叶是它的主要食物。于是它选择了有矮树和灌木丛的疏林草原区安家落户。它的一双大而灵敏的眼睛,好比安装在一座高耸的了望台上的望远镜,视野辽阔,最宜于侦察敌情。别看长颈鹿平时走起路来温文尔雅,倘若一有“敌情”,奔跑起来,连快马都赶不上它。它的皮很厚,因此能在荆棘丛中穿来穿去而不觉得痛。
长颈鹿极能耐渴,常常数月不饮水。这并不是它不需要水分,而是它能从嫩叶中得到水分。它的长颈既不便吃草,又不便饮水,但它靠不停地咀嚼树叶解决了这些困难。
高个子长颈鹿就是这样顽强地生活着。
【1】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长颈鹿的。
【2】作者为什么说长颈鹿生活在深山密林里是很危险的?
____________
【3】长颈鹿常常数月不饮水,为什么还没有渴死?
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之后,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可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第①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②发展(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潮(第③~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局(第⑤~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明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用“空城计”?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不弃城逃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敢使用空城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选自课文(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
)。
2、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 ) 窄( )
5、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可以用 一词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② 、③ 。因此,短文的写作方法是先 ,后 。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操纵自如: 。
手忙脚乱: 。
7、在这个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理由是什么?
喜欢的句子:
理由:
20、“收获”有两种意思,请根据不同意思分别写一个句子。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_______________
(收获:比喻心得、成果等)_______________
2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批敌人被七连有计划地引上了狼牙山。
②敌人被他们一次一次地打下去。
22、把下列句子改成意思不变的陈述句。
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风景线。
题目:竞选班干部的发言稿
要求:1.想象竞选班干部时的情境,写一份发言稿。
2.条理清晰,表达清楚明了,字数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