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学期,我们读了很多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将相和》《女娲补天》等。
B.《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C.本学期,我们阅读了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了四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是以随船医生的身份出游的。
2、下面每词语中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A.诺言 B.爱幕 C.忙碌 D.后悔
3、选择题
【1】蟋蟀舒服的“住宅”是 ( )建造的。
A.利用现成的洞穴 B.自己挖掘的 C.与别的昆虫一起挖掘
【2】《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是:( )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3】关于萤火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发育成熟的标志
C.雌萤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D.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蟋蟀的洞穴不豪华但很粗糙
B.蟋蟀很珍惜自己的住所,很少搬家。
C.蟋蟀的住所远胜于所有其他动物,就连人类也没有它高明。
D.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5】蜘蛛知道蜘蛛网上的猎物的方法是 ( )
A.用眼睛看到的
B.用耳朵听到的
C.用嗅觉感知到的
D.通过猎物在网上振动感觉到的
4、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榕树 一(______)绿叶 一(______)大洞 一(______)尾巴
一(______)精神 一(______)红烛 一(______)园林 一(______)牛
5、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 )不讳 兴高( ) 处心( )
( )人和 ( )居( )业 内( )外( )
(1)描写心情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个成语即可)。
(2)请选其中一个成语来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找出错别字画上“ ”,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我会豪不犹预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 )
(2)同学们应该真惜时间,尊守纪律。 ( )( )
7、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汛( ) 悔( ) 培( )
讯( ) 诲( ) 陪(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____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______结构,那____________的长喙,那
____________的脚,____________则嫌长,____________则嫌短,____________则嫌白,____________则嫌黑。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文章的结构安排很有特色,详略得当,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__。这样的写法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其中以年轻人为主。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三个小时,仅次于巴西,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不仅仅是人们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怠于思考。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
【1】“低头族”是怎样的人?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人们成为“低头族”的两种现象。(语言要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实际,对身边的“低头族”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几次三番后,我有点恼火,沉下脸说:“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wǔ)逆①”,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注:忤逆:对父母不孝顺。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只能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消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饭毕,他们请我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又高又壮实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又干又瘦的小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在场的所有人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②(niè rú)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注:嗫嚅: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
⑤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钱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债还上。”
⑥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晚上擦背,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儿女哟……儿女哪懂得老人的心哟!”
⑦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想,我想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我已涨红了脸,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⑧“好啊!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
⑨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他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道道爱的山岗。
【1】第①自然段和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可以充分体会到“我”对父亲从______到________的内心变化。
【2】第④自然段中画“ ”线的句子通过浴客和擦背工形象上的______,表现了擦背工的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⑥自然段中老大爷的一番话语进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位老大爷的话语流露出对“我”的一丝责备和不满。
B.这位老大爷认为老人没有必要如此无私地爱着儿女。
C.这位老大爷的话语揭示了父亲白天总不在家及身体消瘦的原因。
【4】给文章取题目,最合适的选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
A.我与父亲 B.父爱无眠 C.还债 D.浴室里的相见
【5】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6】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从不同方面进行简述。(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走着读书
从前,有走读大学,走读大学的学生不住校,上大学跟上班族一样,许多人早出晚归,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都是在路上背的。走读大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现如今有“走读一族”。在上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有人边走边读,当然,还包括汽车火车或者飞机轮船上读书,都属于走着读书的范畴。
邻居有位大爷,每天去路口买晚报,必先戴上他的老花镜,为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读新买的晚报。都市里的白领职业女性,一天到晚紧紧张张,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就爱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而开私家车的人呢,有时为怕路上堵车,一般会备上本书,等红灯时就读了几页。一次在地铁里,我见到有位年轻人读《黑格尔哲学》,尽管这本精装书包着书皮。在奔驰的公交车上,即便是农民也有不少人读书看报。而一种最浪漫的读书方式,就是带一本《红与黑》去巴黎,或者带上一本《双城记》去伦敦。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如今的图书出版部门,更是推波助澜,为顺应这个走着读书的时代,出的都是一些“口袋书”,把经典之作改编成一本本小册子,或者是文字和图片各占一半的书籍。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欢迎你加入这个走着读书的年代。
马可以走着入睡,人可以走着读书。如今,有谁算过自己一年到头的读书时间吗?不用算,算出来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许多书都是走着读的。不夸张地说,在匆匆忙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回到家里,我们冷落书,书也冷落我们,似乎已变成了“敌人”。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只是,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一句话中加引号的词语。
不管是多么的“小资”,说白了就是走读。
【2】 “这些书籍好像都有潜台词”这句话中的“潜台词”指什么?
【3】在匆忙的路上,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可是为什么一到家里就似乎变成了“敌人”?
【4】文章结尾说,“在这样一种走着读书的风景里,我们是该高兴呢,还是多多少少有点感伤?”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12、阅读课文片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本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太阳和动物的关系密切。
B.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C.太阳和煤炭的关系密切。
D.太阳和植物的关系密切。
【2】画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总起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为什么说埋在地下的煤炭跟太阳有关系?
____________
【4】除了片段中提到的,你还知道身边的哪些事物和太阳有关?
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A]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B]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
[C]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D]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1】请将下列说明方法填人对应的表格中。
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打比方 ④做比较 ⑤引用
材料序号 | [A] | [B] | [C] | [D] |
说明方法 |
|
|
|
|
14、阅读《可爱的小鸟》回答问题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了,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那银色的爪子、尖尖的嘴巴,喏,怪有意思的,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帆,缓缓漂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小鸟,①那微小的躯体,面对广袤(mào)无边的大海,它没有畏缩,在风浪过后,来不及沮丧、抱怨,便坚毅地站在生活之舟上,在左右摇摆中寻索,开拓着生命的小溪。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扑拉”一声落在船上。不知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 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 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 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 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彩。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②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思乡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飞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们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根据所给意思,从短文中找词语。
(1)非常喜欢,舍不得放手。( )
(2)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2】仔细阅读短文第3、4、5自然段,照例子,从文中找出或概括出反映小鸟特点和品质的词语。
例:第2自然段:优雅;
第3自然段:________;第4自然段:________;第5自然段:________。
【3】仔细阅读短文,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是人类的朋友,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主题是( )
A.赞扬了小鸟与水手们的真诚感情。
B.赞扬了小鸟坚毅、奉献和恋乡。
C.借小鸟表达作者眷恋故乡之情。
15、阅读下面某药品的说明书,完成练习。
说明书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
【1】这种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告诉家里8岁的小弟弟该怎样吃这种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要提醒小弟弟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这段文字讲了:________
[材料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3]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幼童回国,这批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宫,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
[材料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周恩来
【1】请你快速阅读[材料1]和[材料3],把批注内容补充完整:
(1)这段文字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材料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留美幼童事件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有想要进步的愿望。
B.留美幼童中的许多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幼童早早离开中国,就算回来他们也不习惯中国的生活。
D.幼童的回归,为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C.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反抗的斗志。
D.政府柔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中华复兴努力。
【4】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我知道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兴亡在于______;周恩来认为富强中国还需要______,于是,他在1917年赴日本留学。读完材料,我多么希望当时的清政府能做到这一点:( )
A.多招募军人 B.继续支持幼童留美 C.修复圆明园
17、阅读理解。
牧场之国
①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②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③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④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⑤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摊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一选。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描写汽笛声和车船的来往?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画线句写“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子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体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向活,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娇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地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盐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视——(_______) 自卑——(_______) 繁杂——(_______) 不值一提——(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虚荣:_______
(2)矫情:_______
【3】“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父亲寄钱的情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为什么总会想起这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放弃了更加方便的寄钱方式,而选择了比较麻烦的“每月给父亲寄钱”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针鼹
①针鼹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哺乳动物。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②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封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③8月至1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蛰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篇选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针鼹找食物主要是靠鼻子,它能探测到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
B.第③段通过描述见闻生动地说明了针鼹的“绝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C.“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中的“据估计”表示数目不确定,这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不符,应删除。
【4】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多选)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举例子
【5】下面句子中的“一般”能否换成“一定”?为什么?
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澳大利亚农民们为什么喜欢针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楚王尊重晏子。
楚王怎能不尊重晏子呢?
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信守自己的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
“被”字句:____
22、姑娘对青年们说:“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忆成长历程。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很多让你难忘(如:开心、感动、激动、伤心、失落、愧疚……)的事情,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下来。注意抓住当时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细节进行描写,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