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厌(满足)
B.默而识之(记住)
C.敏而好学(聪敏)
D.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着急)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
A.知识
B.知道
C.智慧
3、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B.我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C.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甘共苦保卫赵国。
D.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4、积累运用。
1.陆游在《示儿》中表达渴望收复失地,坚信祖国统一,嘱咐儿子传递讯息的悲壮心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信你对的民间故事一定有所涉猎。请简要介绍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感受或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背一背,填一填。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3.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6、用下列字组词。
涉(__________) 频(__________) 徙(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jiānɡ(______)huī huánɡ(______)xiāo huǐ(______)lǔ lüè(______)qū yù(______)
hóu lónɡ(______)kuài tǐnɡ(______)tí ɡānɡ(______)zhī ɡāo(______)mènɡ mèi bú wànɡ (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叠词。
______地一推 ______地听着
______地吹过 ______地望着
9、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杨家岭革命旧址”微信公众号信息
景点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夏令时08:00—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较长的一个地方,分为路南路北两部分。路北是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红色之根》(节选)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tú]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眠的灯光,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园。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的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丁丁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阅读材料一,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丁丁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
(2)丁丁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
(3)丁丁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
(4)看“杨家岭革命旧址导览图”,毛主席种过的菜园在他旧居的院子里。( )
【2】读材料二的①②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而第______自然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面。第②自然段是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主席______。
【3】材料二第④自然段中“丰硕的果实”含义深刻,不仅指______,还指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外面漆黑一片,说实话,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也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
⑤“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们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⑥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⑦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那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勵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⑧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⑨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承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开脚步的时候……
(选文有删节)
【1】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能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拒绝父亲,假装勇敢→______,______→看见伤疤,信以为真→______,______。
【2】第⑧自然段中写道:“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怎样理解“心却在流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处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章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全文中第⑨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明文阅读。
天坛之美
历史悠久的北京城从元朝开始一直是中国的都城。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城中建造各式各样的祭拜场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坛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北京故宫的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它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的精神内涵,将意境之美融于建筑之中。
天坛的祈年殿、皇穹宇、圜(yuán)丘建造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端向北,建筑高度连续性逐渐上升。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比象征帝王的故宫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这出人意料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可见古人对“天”的无比崇敬。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因此,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建筑,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的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相融。这“圆”的设计,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
《黄帝内经》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坛是祭天之地,建筑采用了深蓝色的琉璃瓦,园内大面积种植四季常青的柏树——整体色调可谓是“青”色。墨绿的树、深蓝的琉璃瓦和浅蓝的天空形成了色彩的深浅对比。你知道这“青”色又象征着什么吗?
天坛和故宫相比,两者之美截然不同。故宫建筑群庞大,以气势取胜,而天坛__________;故宫的空间图形是方形的,而天坛的空间图形是__________的;故宫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而天坛以__________为主;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面面墙为特点,而天坛以__________为特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B.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北形状不同。
C.天坛的琉璃瓦采用深蓝色,是为了与浅蓝的天空相融合。
【2】结合短文选择恰当的内容,将序号填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①青色 ②开放式的一个个圆 ③建筑群少而精,以宁静著称 ④圆形
【3】短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_____
【4】本文中的“意境之美”是指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建筑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建筑形态的“圆”,象征着______________;建筑色调的“青”,象征着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用“/”划去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用“天衣无缝”写一句话。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平平整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______时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____,接着写了刷墙后的____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
朋友,你到过庐山吗?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最喜欢的也许是“险峰”,也许是“花径”,也许是“仙人洞”。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蒙一片吗?不,我所见到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我们乘着汽车,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向上奔驰。车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如丝的细雨落了下来。这时,山上起了雾,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那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儿山顶。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我觉得传说中的八仙随时都会出现,乘着龙船在这云海上行驶。几位年轻人看到这壮观的景色,兴奋得一蹦三跳,欢呼着,奔跑着。谁知,更有奇观在后头,转眼间,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啊!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奇妙莫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别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既使用了比喻又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3】作者是按 顺序写庐山云雾的,用“﹏﹏﹏”画出表示这种顺序的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1)“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作者感到吃惊的原因是(______)
A.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B.“我们”所在的山顶白云飘飘,对面山上的云雾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2)下列描写云雾的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______)
A.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
B.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C.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5】苏轼曾写了有关庐山的特点的诗,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两则短文选段,完成习题。
父亲(节选)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嗒、吧嗒”着。
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摸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我考上了中学,父亲喜形于色,专门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领……
我的眼睛湿润了,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望着父亲那憨厚的脸,嘴角抽动了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字。(作者:梁晓声)
那盏叫父亲的灯(节选)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作者:迟子建)
【1】选段(一)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对选段(二)第1自然段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做一盏灯要花很多工夫。
B.父亲做一盏灯很不容易。
C.“我”提着父亲做的灯挨家炫耀。
D.“我”把灯的光全丢在路上了。
【3】选段(一)中,“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领……”一句细致刻画父亲给“我”穿上衣服的动作,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_____。选段(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两个选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段(一)开篇说父亲“土里土气”,看似写父亲有点“老土”,实则赞扬父亲作为农民的那种勤劳、淳朴的特点。
B.选段(一)中,父亲“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是说父亲虽然不认识一个字,却极力想读懂“我”作业的意思,鉴定作业的优劣。
C.选段(二)中,父亲的一句“还真顾家啊”,其实是在委婉批评“我”过于贪玩,快把蜡烛油给点完了。
D.选段(二)中,“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妖娆迷人”在这里特指有了父亲送我的灯,这个年就过得特别美好、有趣、温暖。
【5】两个选段都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同学们在专题实践活动中搜集到了下列有关材料,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秋天节气一览表
节气名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名称含义 | 秋天开始 | 暑天终止 | 草木生露 | 昼夜平分 | 秋寒露重 | 露水凝霜 |
时间点 | 8月7—9日 | 8月22—24日 | 9月7—9日 | 9月22—23日 | 10月8—9日 | 10月23—24日 |
白天温度 | 30-35℃ | 30-35℃ | 25-30℃ | 20-25℃ | 15-20℃ | 10-15℃ |
(上表主要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情况进行统计)
材料二: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与白露相比,寒露时气温更低,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气温下降速度极快,天气常是昼暖夜凉。当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且地面温度低于0℃时,水汽在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会直接凝华成一层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比如,深秋时节,窗户玻璃上结的“霜花”就是这样形成的。
材料三: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是观赏枫叶的最好时节。天气变冷,光照时间减少,叶绿素的合成开始慢慢减少,这就为叶子中的其他色素提供了显现的机会。所以,秋天放眼望去,到处挂满了红色和黄色的叶子。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知道,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霜降这天通常最不可能出现的温度是( )
A.0℃以下
B.9℃
C.12℃
D.29℃以上
【2】【材料二】中没有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叶变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片段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身边放一本字典。要知道字典就是无声的老师, 遇到“栏路虎”,便去请教它。( )是自己的书,( )可以在书页約空白处记下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 )可以先用铅笔把生字圈下来,待读完一个段落,再回件头来一个一个地从字典中去查找。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勤查字典。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在阅读中遇到一个生字,当时查字典,自己觉得已经掌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模糊了,于是再查字典。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生字终于变成了熟字。由此看来,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请你为短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1分)
A.读书莫放“拦路虎” B. 怎样读书 C.勤査字典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3)“由此看来”中的“此”指什么?请用画出文中的有关句子。(1分)
(4)在第1、第2两个自然段中各用“一”画出中心句。(1分)
(5)文中的“拦胳虎”加上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6)我们读书时应怎样对待“拦路虎”?用文中的四个字回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________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_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________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óng màn lián jìng
玲________ ________步 流________ ________界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①有……也有……有……也有……
②不但……还……
(4)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
(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管闲事的丹麦人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一个朋友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者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更是管得紧。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丹麦很开放,许多方面可以说自由得不得了。然而一个人倘没有或缺乏维护公共生活准则的自觉,便会处处受制,颇不自由。丹麦是禁止养鸟的,但丹麦的鸟食市场却又大又兴旺。人们买了鸟食,便悬挂在自己的庭院里,专供自然界的鸟群食用。吃完了,他们又再去买。庄子说过“族与吾同类”的话,丹麦人乃至北欧人,对自然的崇尚,对与自然万物达到融洽相处的追求,大有一点庄子理想的境界的意思。
在丹麦生活了几年的中国人,自然也会受到这风气的影响。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常有一只狐狸来光顾。使馆几位爱好者每天为它备好食物,狐狸吃完,抹嘴就走,来亦无影,去亦无踪。有段日子,几位狐狸之友因为出差而未能及时备食,狐狸竟然对中国使馆有了意见,悄悄溜到台球室,把台球叼到院子里,陶个洞埋起来。但打台球的人并没有把台球的失踪同狐狸联系起来,甚至压根儿就不往狐狸头上想。狐狸看看人们这么缺心眼,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太过复杂,弯子绕得太大,让人不懂,便又把那些台球从土里刨出来,让它们滚得满院子都是。总算使馆人们开了窍,开始用心思,找原因。分析来分析去,终于分析到狐狸头上。在那几位狐狸之友回来之前,恢复了对狐狸的供给。大使馆这才天下太平。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准确(zhǔn zǔn) 符号(fǔ fú)21世纪教育网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 准确——( )
安静——( ) 开放——( )
3.用自己的话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规矩:
(2)融洽:
(3)开了窍:
4.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5.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自己的观点。
19、课内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 模仿)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 想象)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准确的词语。
【3】找出短文的过渡句,并抄写下来,它在文中起(______)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自”“下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我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还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的意思?)
1.
2.
3.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海力布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扩写句子,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把“悠然自得”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写具体,注意描写人物的心情变化;
2.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