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A.澈(chéng)                    (chú)                    (juàn)

B.裂(bèng)                    哮(báo)                    (nú)

C.刻(juān)                           山(yān)                    (huì)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学(勤勉   爱好)                    (耻辱 通“瞎问”)

B.默而之(记住)                                   学而不(满足)

C.诲人不(疲倦)                           学如不(赶不上)

D.古,以求之者也(爱好   聪敏)

3、我会识别。

(1)篮球 羽毛球 排球 星球  

(2)前天 今天 昨天 明天 时间   

(3)粉笔 黑板 讲台 老师 课桌   

(4)曲艺 戏剧 报纸 歌舞 电影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小明家的房子小得只有书桌那么大。   _________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_________

3.难道不耕耘也会有收获?   _________

4.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安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相依______)(______)   金碧______)(______

(1)仿写两个和第一个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在解放前那个________________的年代,百姓们都盼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组成词语。

( )       ( )       ( )

( )       ( )       ( )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一粥一饭,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

(3)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8、读句子,回答问题。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的中心词是________。作者在描写松鼠这一特点时,用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中国刺绣

①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②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王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绣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的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③刺绣在我国的历史已有二三千年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④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⑤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开始在衣服、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上刺绣图腾和各式纹样。

1短文从“什么是刺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2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B.刺绣只可以用于衣服装饰。

C.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D.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4请仿照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一种我国的其他民间传统技艺。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芬芳的花朵令多少人赞叹不已,使多少人流连忘返。然而,我却喜欢绿叶。

春天,严冬刚过,大地复苏,树木抽出新芽,长出绿叶。绿叶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带来无限欢乐。

夏天,绿满大地的时刻,鲜花布满原野,缀满枝头,十分招人喜爱。然而,绿叶不争名,不夺(利、力),默默无闻地衬(拖、托)着鲜花,制造着养料,供花的生长,果的成熟。

秋天,无限的劳累使绿叶变黄了,恋恋不舍地从枝条上飘落下来,“零落成泥碾作尘”,为树木的成长提供养(分、份)。

冬天,它化(作、做)一团火,又在为人们驱除寒冷。

不管有没有人赞美绿叶,它从不计较,(   )绿叶是平凡的,但它的精神却十分(   )。

我们就是花朵,我们的老师就是绿叶。我们喜欢花朵,但我们更喜欢有绿叶精神的老师。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2将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掉。

3从短文中给下面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长出——________ 赞美——________  喜欢——________

4再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5作者按________顺序写了绿叶,作者赞美“绿叶”,主要是借赞美绿叶来赞美________

11、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颗最大的绿宝石,点缀在祖国母亲金色的腰带——长江上。它令人向往,令人赞美。

鄱阳湖令人陶醉的是它的美丽多姿。风平浪静的时候,鄱阳湖就像一面镜子,湖边的青山,倒映在湖中,不正是仙女在梳洗打扮吗?微风吹过湖面的时候,碧波荡漾,在金色的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叫人心旷神怡。当湖面狂风大作的时候,几百里的水面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风声水声响成一片.就像那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鄱阳湖无论什么时候,都会使人产生遐想。兴奋不已。

鄱阳湖最令人陶醉的,还是它那丰盛的水产。这里的水产品名目繁多,有味道鲜美的青鱼、鳊鱼,有披盔戴甲的龙虾、螃蟹,还有闻名全国的红眼鱼、银鱼……每年秋冬季节湖水下退的时候,鄱阳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艘艘机帆船“嘟,嘟,嘟……穿梭来往,一网网鱼虾装满了舱,大大小小的鱼儿在舱内乱跳乱撞……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渔乐图”啊!

啊!鄱阳湖,人们爱你的美丽多姿,人们赞美你的物产丰富。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好处是____________

【2】本文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鄱阳湖的。

【3】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鄱阳湖静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鄱阳湖动态的句子。

【4】给短文加个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12、课外阅读。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主要介绍了   、猴子观海、    

这四种奇石,而略写了其他奇石,详略得当。

4.这篇短文和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多项选择)

A.作者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比喻的手法写。

B.都采用的结构来写。

C.都在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都能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13、阅读《日新月异的电视机》完成各题。

日新月异的电视机

跟电话、电影相比.电视可算最年轻了。从人们第一次收看电视节目到现在.才50多年。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用手开关到遥控……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电视机家族中。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了让买不到票的球迷们也能看个够。场外特地摆放了两台超大屏幕电视机。屏幕有21米长,8.5米高。比一个排球场还要大。

个子最小的是微型电视机。有一种袖珍电视机。只有烟盒那么大。观看时可以拿在手里。比这更小的还有手表电视机。可以戴在手腕上观看。

声控电视机是遥控电视机的一个新品种。使用时人用不着动手。只要“发命令”就行了。你坐在椅子上。一面悠闲地喝着茶。一面命令它“开机”、“声音响些”、“关机”等等。电视机会乖乖地照你的吩咐去做。

最有意思的是装上了电脑的电视机。这种电视机有的会说话。早上。主人一打开电视机。它就说:“早上好!”晚上。当主人关闭电视机时。它又会向主人告别:“晚安。再见!”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如果你坐得离荧光屏太近。电视机里会传出柔和的声音:“请爱惜你的眼睛。把座位挪远一点。”当电视的声音开得太响时。又会传来劝告声:“请多照顾领导。把声音调低一些。”所以。人们称它是“智能电视机”。

一些国家近年来开始试播立体电视。观看这种电视时。观众如身临其境。人们还在研究比立体电视更先进的全息电视。观看全息电视。观众不仅能看到逼真的图像。还可以闻到花果的香味。

闭路电视又叫有线电视。在我国已经不算新鲜了。它不仅能增加收看的内容。还可以跟警察局、消防队、学校、医院等单位接通。用来报警、教学、告知病情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既能看到逼真的图像,又可以闻到花果的香味,这种电视机是(   )

A.立体电视 B.全息电视 C.智能电视机 D.闭路电视

2联系文本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机家庭中,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最小的是微型电视机。

B.智能电视机可以广泛运用于警察局、消防队、学校、医院等单位。

C.立体电视比全息电视更加先进。

D.声控电视机,人们也称它为“有线电视机”。

3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举例子

(1)个子最大的是超大屏幕电视机,屏幕有21米长,8.5米高。____

(2)有一种袖珍电视机,只有烟盒那么大,观看时可以拿在手里。____

(3)这种电视机有的会说话。早上,主人一打开电视机。它就说:“早上好!”晚上,当主人关闭电视机时,它又会向主人告别:“晚安,再见!”____

4关于“闭路电视”,下列说法与文本不符的一项是(   

A.能增加收看内容 B.使用时不用动手,只要发命令就行。

C.可以跟警察局、消防队、医院等单位接通 D.在我国使用很广泛。

5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用手开关到遥控……这里连用了四个“从……到……”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来的电视机在生活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把它介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文字,按要求作答。

稚气未脱的明明跟着cí xiáng( )的爷爷来到湖边的草地上,他看到几美丽的七星piáo( )虫,又一个在土kēng( )边找到了翅膀上带着芝麻斑点的壳。随后,祖孙俩suí yì( )坐在yú shù( )的yīn liáng( )下,爷爷shú liàn( )地把西瓜切成小块,看着红红的瓜额,明明bù yóu zì zhǔ( )地咽了咽口水。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pō zī bàng

B.bó zhī bàng

C.pō zhī bàng

D.pō zhī bèng

【2】读拼音,写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3】“稚气未脱”中的“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请连用几个动词写一写明明高兴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以前读过的一则故事:在一个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连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边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经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经熟睡在被窝里了,就赶紧劝他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妇女想请一位军官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那孩子的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自己的军衔说道:“你已经出色完成了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三个生灵为了一个诺言,有了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云朵是天空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解释词语。

信服:

执拗:

2.“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

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染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3.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4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读了第2自然段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请写出来。

16、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lǚ  lǒu)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蔑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sì  shì)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xì  jì)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zāi  cái)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然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⑥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用“/”画去错误的读音。

【3】简要概括制作风筝的过程:找竹蔑→(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写第④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用上“虽然……却……”这个词语,为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豆瓣儿酱

记得小时候,春天一到,妈妈就开始做我最爱吃的豆瓣儿酱。把早已做好的长着一层毛毛的酱曲掰成小块儿,放到簸箕里在阳光下晾晒。过几天,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黄豆炒熟,当豆儿的香味在屋里弥漫时,妈妈总是从锅里先铲出些放到面板上晾着,我和弟弟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塞到嘴里,咯嘣咯嘣唇齿留香。

豆儿炒完之后,妈妈用一个小磨把豆粒磨成豆瓣儿,磨完后把豆瓣儿放过进小簸箕里簸去豆皮,再把去皮的豆瓣儿煮熟。这时我和弟弟又抵制不住香味的诱惑,时不时地揭开锅捞一些豆瓣儿解馋。

豆儿煮好后,妈妈把豆瓣、萝卜和酱曲一起放到一个小缸里,加上适量的水、盐还有姜片等调料,用一个小木头耙子(       )着底搅拌均匀,再用一层白净的布(       )在缸沿上,四周用绳子松松地(       )上最后用一根小木棍儿(       )上拧绞几下就非常结实了。

酱做好之后不能马上吃,必须经过大约一周的发酵过程。这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每天放学之后,我都要跑到酱缸前拿着小耙去捞豆瓣儿,边捞边问:“妈,还有几天才能吃啊?”有时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偷偷地用手抓出几颗放在嘴里,如果偷吃时让弟弟撞着,他就会一路小跑着去向妈妈告状。而我常会挨一顿训斥,但心里还是很美,因为品尝到了香香的味道。

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留恋故乡的妈妈。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

唇齿留香:________________

【2】在“(       )”里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

               

【3】制作豆瓣儿酱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填空。

晾晒酱曲——( )——( )——( )——( )——( )——( )

【4】“这段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的“这段时间”指哪段时间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5】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B.“我”只是回味童年的豆瓣儿酱。

C.运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妈妈的勤劳、辛苦的歌颂。

18、阅读理解

信守诺言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然而,他那些朴实的语言,教给我的为人与处事的道理,却让我终生难忘……

  小时候,我的家境拮据。那一年,我正读小学二年级,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路。就在这年的冬季,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我的小手也冻裂了,望着其他同学戴着一双双漂亮的手套,我眼中充满了羡慕,也吵嚷着要父亲给我买一双。父亲掏遍了身上的口袋,却只掏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一枚五角的硬币。他对我说:孩子,钱不够了,明天给你买,好吗?不懂事的我却伤心地哭了起来。父亲紧紧地抱住我,说:别哭,孩子!爸爸明天一定给你买……一定买……”父亲不断重复着那几句话,然而,我却不相信,不停地哭,直到晚上,我也没有理会父亲。

第二天,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天黑才回来。一进家门,他就马上递给我一双漂亮的手套。父亲回来后就病倒了,一连几天也没能起床。此时我才知道,父亲是冒着大雪下到冰冷的河里摸鱼,然后拿到集市上卖了,才给我买回了手套。望着病在床上的父亲,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父亲用手摸着我的头,安慰说:孩子,人活在世上,要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然后尽力去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

父亲的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使我信守自己的每个诺言,踏踏实实走出人生的每一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为人处世(chǔ chù) 不禁(jīn   jìn)

吵嚷(rāng   rǎng)     踏踏实实(tā   tà)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信守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羡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父亲为了给买手套,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用自己的言行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了给买手套,大病了一场,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9、摘录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例:顶天立地   气壮山河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骄傲(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自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桂花纷纷落下。(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你一定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无限美好:一个心爱的玩具会带给你无尽的快乐,一个神奇的故事会带给你无尽的遐想,一处美丽的风景会带给你无尽的留恋,一份真挚的情谊会带给你无尽的感动……请把这些快乐、遐想、留恋、感动等告诉你想告诉的人吧!

习作要求:

(1)请以“____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分享你的幸福与美好。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要写的内容梳理一下。

(2)写的时候,做到语句通顺,段落连贯有顺序,重点部分写具体,让人印象深刻。字数在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