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
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
C.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2、“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到”的意思是( )
A.往
B.周到
C.到达,达到
3、文章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感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搭石》中写了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和背老人走搭石的美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赞扬。
B.《示儿》《己亥杂诗》和《少年中国说(节选)》,都表现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C.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
4、面是“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现在领先的是五号,看样子他会一举夺冠。”一句中,“冠”字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在“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吗?”一句中,“冠”字的意思是_____,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
5、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
6、填空。
1、 带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在于饰貌。(桓宽)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 欲要看究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虚心万事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
7、读拼音,写字词。
1.sōng shǔ______面容qīng xiù______长得小巧líng lóng______,是一种非常机警的动物。有时候,它们在树上zhuī zhú______打闹;有时候,它们在wō______里xiē liáng______,guāi qiǎo______极了。
2.松鼠用爪子和牙齿shū lǐ______全身的毛,然后钻入shōu shi______干净的窝里休息。
8、字典家园。
(1)“凹”的读音是 ,共有 画,第二画是 ,它的反义词是 。
(2)“戎”的读音是 ,共有 画,第二画是 。“戎”的解释有两种:①军队,军事;②中国古代称西方的民族。“戎装”的“戎”应取第 种解释。
9、基础阅读训练。
父亲的画面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刚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他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随手摘出来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1】短文中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里,引号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 B.着重强调 C.讽刺嘲笑 D.特定称谓
【2】“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时令,节气 B.动向或情势
C.结果或成就 D.一段时间内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个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这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关于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最准确最全面的是( )
A.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前后照应,突出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
B.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点明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C.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强调慈祥的父亲给了“我”无私的爱,同时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D.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以时间词照应开头,以父亲打死蚊子后的画面照应题目,不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5】结合短文说一说父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常常不同于母亲。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您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ù shǔ)。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ì)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在文段中括号内用“√”选出正确读音。
【3】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适合的词语。
【4】第一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作者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观察。
【5】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感悟。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哪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写,却让我们感受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直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能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段文字中哪句话与上下文的关系最密切,你是如何想的?请用一两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秀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于驰骋。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啊!
【1】填空。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这”指的是______。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或挺拔________,或清亮_______,或浩瀚________,或凝滑________。
【2】“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这句话是(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3】从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画“——”,然后改写成陈述句。
【4】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那只大虫前爪按在地上,和身望上( ),武松只( );大虫把腰胯( ),武松只( );大虫把虎尾倒竖起来( ),武松却又( )。
【3】选文中画”——”的句子把老虎__________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句子中,把 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4】从武松面对大虫的进攻,只用了一个动作“闪”,可以看出武松的( )(填序号)
A.机警敏捷
B.无所畏惧
C.胆大心细
15、阅读《新型玻璃》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起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huà huá)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jiā jiá)丝网防盗玻璃 博物馆可以采用 银行可以采用 珠宝店可以采用 存放重要图纸 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 既)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nián zhān)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需 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用“﹨”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字。
2.给短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 ) 企图( )
反义词:坚硬( ) 安全( )
4.这两段主要讲 和 两种新型玻璃的
5.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 和 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6.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对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憾,请谈谈你读后的感受吧。
答:
16、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动词。
【2】读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3】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似?( )
A. 月是故乡明 B. 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乡音无改鬓毛衰
【4】用“ ”画出母亲说的话。
【5】阅读母亲说的话,想一想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17、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A.shù B.shǔ)你的刀数(A.shù B.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把文段中加点字正确读音的序号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2】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_。结合学过的课文,我们知道作为川中名,他为了___________,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
【3】“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从这句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接受手术时__________,但他有着__________,挺了过来。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这个年轻人为“军神”,以下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年轻人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强意志,令人钦佩。
B.年轻人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年轻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年轻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18、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如蓬岛瑶台 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在文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读画“_________”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是中国人们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位位抗美援朝的英雄、一个个抗美援朝的故事一定触动着你的心。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你,请结合本课谈一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重点介绍了迎客松、 和这三大名松,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 ,因为 。
3.作者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 ”,把陪客松比作“ ”。而游人则直接把送客松看成是“ ”,它伸出“手臂”,是在和游客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窗边吹来的风缭乱了外祖父平日里梳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用同样的修辞手法描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胖墩儿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用上多个动词仿写句子,表现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词句段运用。
(1)说发现。读例句,发现了什么秘方呢?用符号勾画或句末批注出来。
①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就是用纯金铸成。
②两边的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语境。夕阳红,群鸟飞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表达。用你发现的写作秘方,把你想象的场景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个句子。
(1)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小草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苍蝇和蜘蛛都没有注意到松脂滴下来。他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不同的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将各呈异彩。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是有变化的。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写你熟悉的校园,通过描写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校园,来表现校园在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来表达你对校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450字左右。